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0-01-08 13:26范健敏
科教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幼儿园专业能力

范健敏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内蒙古·通辽 028000)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自此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工作。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证幼儿园教师达到相应要求,相关机构或专家对学前教育专业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正是高校建设和评估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指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这就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专业认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要求

(1)专业认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规范性建设和实施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者要从大处着眼,全盘考虑,确定专业的整体发展路径。一方面,要依据自身需求明确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合理设置;另一方面,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2)专业认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养的要求。专业认证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素质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不仅要践行师德、学会育人,还要学会教学、学会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专业认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要求。专业认证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建立“双导师制”,与一线幼儿园开展合作,一方面邀请一线幼儿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高校教师拥有一定的一线工作经验,防止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这就为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培养目标趋同,课程设置有失偏颇。首先,当前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且表述较为宽泛,难以为师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其次,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课程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学时长而且学分高;实践课程也被音乐、美术等技能课程占据,真正的实践活动并未得到有效开展。长此以往,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得不到有效培养。

(2)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首先,目前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仍按照传统的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安排授课,且互不干涉,缺乏课程整合,这就使得专业教学与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在毕业之后也难以胜任实际工作。其次,一些高校仍沿袭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式讲授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并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虽然有些教师针对专业认证,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创新和完善,但出现了为完成专业认证要求而打破课堂节奏,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效果逐渐降低。

(3)实践环节薄弱,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升。首先,一些高校因为各种因素未能设立足够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致使学生难以进行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并且教育实践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致使其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一方面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未能及时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学生也得不到系统的实习体验。其次,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幼儿园教学经历,难以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园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一些幼儿园指导教师虽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但缺乏理论方面的提升,无法让学生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优化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根据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教学目标,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修养、具备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次,应按照不同的岗位特点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多样化需求。

(2)合理设置课程,完善课程结构。首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按照专业认证标准,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比例。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实践教学,树立全程实践教学的理念,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实现联动发展。例如,针对艺术课程、教育研究课程、幼儿园活动课程等设计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教育见习期间进行相关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高校不仅要注重课程门类的多样化,还要注重各类课程的深入性,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合理化。例如,可开设钢琴课、美术课等技能课程,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行选修,实现个性化发展;可设置早教方向、家庭教育方向、艺术与修养、人文与社会等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其次,课程设置应以学生能力为导向,不仅要开设幼儿生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和儿童行为观察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开设培养学生环境创设能力、组织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今后的教学工作。

(3)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首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结合幼儿教育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不至于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其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与优质出版社或者优秀幼儿园合作开发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数字化专业教材等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式的教学体系。再次,学前专业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幼儿情境模拟、项目合作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依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展信息化教学。例如,在教授声乐课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深化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落至实处。首先,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幼儿园实践基地,建设幼儿园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以便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促使教师和学生实现专业发展。其次,高校和幼儿园应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或者研讨会,开设网上论坛,便于双方就教育师资职前和职后的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最后,高校应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大实训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来,使其真正在实操过程中受益。

(5)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应着力提升“双师型”教师业务能力。一方面,高校应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去进修、去培训、去学习,并通过校际联合、名家领航、国内外访学等形式,使其充分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例如,可定期组织教师去幼儿园进行课程观摩或者带班学习,使其不断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真正做到接地气;可鼓励教师利用现实的实践基地资源进行科研工作,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与幼儿教育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素质,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实现内涵式发展。其次,可进一步扩大“双师型”教师的范围。一方面,可聘请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做客座教授,拓宽师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聘请幼儿园的园长或者一线教师来校做讲座或者授课,使师生能够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知晓有关幼儿教育的新鲜资讯,并丰富其实践经验。

4 结语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技巧和方法,还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就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使学生能够实现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找准自身的定位,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路径,并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

猜你喜欢
幼儿园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爱“上”幼儿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