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

2020-01-08 12: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1 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文化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现阶段将小学课程中以前的《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内容也开始慢慢完善,对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道德观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也应作为重点来讲授,让这种文化在孩子们的内心生根发芽,在小学中学教育课程中不断传承。孩子刚开始步入学校的大门,各方面都是一张白纸,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民族自信的意识,在这时进行有关文化的传授能够更好的让孩子理解和熏陶,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引导孩子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在开展课程过程中,约束孩子在道德方面的想法。也可以通过真实发生的事件作为参考,在教育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做出改进。

2 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过程中脱离孩子的日常生活

传统文化的历史性使得这个概念举例我们很远,教师难以对传统文化进行情感上表达,所以现如今对道德与法治中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仅仅只是简单朗诵,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传统文化与孩子的实际上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停留在语言文字上,就减少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使得孩子对传统文化知识无感,难以理解与传承。

2.2 教育过程缺乏实用性

在小学生中间开展文化教育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所以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进行专业全面的教学,深入挖掘课程传达的思想,再加上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课程知识概念枯燥乏味,所以需要寻找适合小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然而现在的教育忽视孩子的主观需求,组织的相关活动并没有符合儿童的生活与特点,过于程序化,仅仅相当于走个过场,让孩子无法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体验真实的文化品质,不适合孩子的课程教育,导致活动进行过程没有实际价值。

2.3 传统文化与当下价值观不能有效结合

在小学课程道德与法治中关于文化教育的来源是根据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引申,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现在价值观的部分,没有做到有效的取舍,单方面弘扬古代对父母亲人对自己深厚的感恩之情,缺乏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心,当今的价值观不能全部由传统文化转换过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传播的进度不好掌握。

3 在课程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

3.1 引导孩子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时代传承到今日,很大因素在于人们的内心想法、对祖国的热爱、对文化精神的热爱等等,所以将这种深厚的文化逐渐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及时调整在小学课程中对文化建设的方法,引导和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比如在讲解第四单元文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的章节时,通过在PPT上展示人民币图案引出民族常识,不同民族的汉字形状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说出汉字形状像哪些动物,通过多媒体让孩子感受汉字的神奇,教师表现出的对文化的热爱在课堂上会转化为可见的群体情感体验,适当的情境体验相比纯文字性的教学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尊重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建立孩子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文化。

3.2 加深孩子的道德与法治信仰

传统文化的历史时代性让许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遥不可及,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相关法律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到一起,使传统文化的加入也富有时代灵活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让孩子们学习模仿传统文化的信仰体现,加深孩子的道德与法治信仰,增加师生双重沟通的环节,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程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且道德和法律都在有形和无形中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和意识,从小进行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法治教育,也是我国法治建设走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保障。

3.3 完善道德观念并实现人生价值

传统文化把不同历史时代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转化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言语及行为,而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精神认同与归属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能够引导孩子对课程学习的感知,并有兴趣参与到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来;在小学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可以通过文化教育完善孩子们的道德观念、精神品质、行为素质等,实现个人价值。

比如在第五单元的“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课程中,让孩子们看到古人的智慧带给我们现代生活便利的启发,科技文明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因素,体现了我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贡献,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文化的珍爱之情。

4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4.1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儿童元素

目前孩子们之所以对圣诞节、复活节、元旦等等外国节日印象深刻,是因为在西方节日有相应的玩具,抓住孩子们喜爱玩具的心理,让孩子在心理对西方节日有了兴趣,而对中华传统节日却不为所动,所以在课程中我们要加强孩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节日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将节气作为兴趣评比的依据,收集相关诗词进行上课分享,增强对中国独有的节气知识和传统文化,放大节日气息氛围,引导孩子对传统节日的热情,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增进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4.2 在学习后进行练习加深印象

课文《我认识您了》主要讲述师生之间的礼仪问候语的应用,在向学生们讲述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们提问,让学生们产生基础性的思考,带着疑问听讲,还可以促进课堂气氛,可以和几个学生在讲台进行动作展示,展示过程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重点重复演练,引导性的向学生提问,使学生都参与到本次课堂活动中来,逐渐引申到问候父母、叔叔阿姨等等,在课程结束后,影响学生分布实践的课程作业,回到家中向家里的亲人问候,通过不断实践练习,也有利于学生的待人行为和用语措辞。

4.3 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需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历史与情感融合,这种情感在小学课程中表现出来,能够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的情感表达,加深传统文化意识,增强感情需求,树立民族自信。通过讲解中医药历史,让孩子们初次认识中医药,在讲解历史特点的同时,适当加强动作上的教学,让孩子亲身体验中医药的项目,感受中华民族了不起的医术,在感情中达成共鸣,促进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民族自信。

5 对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对策

5.1 正确引导孩子文化渗透

现在孩子的思想较为成熟,所以要加强心理和观念的引导,做人要诚信是基本道德,但要向孩子说明善意的谎言的特殊情况,不能把善意的、为人着想的谎言简单定义为不诚实,通过古人故事或实际例子进行对比思考,比如有位老师经常鼓励班里的学生以后必有作为,果然在几年后的优秀大学的大门都为他们打开,每个人都考取了心仪的大学,这里虽然是谎言,但是也是善意的谎言,它不能和欺骗捆绑相论,相反又多了一些宽容、尊重的意味,是一种道德方面的美好。通过实例不断引导孩子深入了解诚信的含义,能够更好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正确对待生活。

5.2 正确传播传统文化内涵

时代在不断变化,某些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引领下不知不觉的变了意思,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着重融合传统文化与当下有利的部分,结合现代的理念,对不同的想法规定一种正确的、积极地观点。比如“孔融让梨”的小故事,一直是以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的积极观点进行传播的,提倡互相谦让是一种传统美德,而现在多了一种利益关系的含义,所以,在向孩子进行讲授时不仅要留存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思考,也要根据现代积极的方面进行融合,提倡竞争与合作的观念和意识,让孩子理解竞争的含义,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东西,礼貌待人,正确认识合作的价值,引导孩子向积极的道路上前进,不要被有害的思想玷污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5.3 激发孩子对汉字认识的兴趣

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汉字也是具有相当宝贵的内涵,通过多汉字的学习也能够从不同方面了解传统文化,从以前的象形字到现在的文字,这种发展历程能够帮助孩子们对汉字的理解记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时的历史习惯、特点、故事等,对文字的含义进行讲解,引发孩子们的联想,通过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还能增强孩子们对文字的好奇心,仔细观察汉字的组成,发现规律,增长使用频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对课程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6 结语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时代不断的传承,不仅有利于民族的发展,而且是一种关于道德的文化,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民族意识,唤起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让民族文化在孩子的内心根深蒂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文化的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转换为容易让孩子理解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和国家凝聚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