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艳
(蚌埠二中 安徽蚌埠 233000)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常会因为思维定势或缺乏常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记忆上或理解上的偏差,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考试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最直观最真实的反映。抓住学生易犯的错误,就抓住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薄弱环节。教师的职责本该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正视错误,进而改正错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正确的回答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以求起到榜样的作用,而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且教学任务重。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经常是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迎合各类考试的范围要求,并未完全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是规规矩矩地进行讲课而没有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思辨。为了顺利讲完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待错误选择了回避、弃之不管,或者是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便延误了纠错的最佳时机。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学事例的选择也更加体现时代气息,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跌入一个自己或者老师设置的思维陷阱中,无法自拔。如果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或者驾驭课堂能力偏弱,而学生的错误回答超出了预设,教师就容易失去驾驭课堂的自信心。为防止课堂教学失控,教师会有意忽略一些错误。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期待自己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不要出现错误,认为错误就意味着是自己教学的失败。在这种心理暗示的驱使下,教师对待“正确”肯定比“错误”更为关注。当学生和教师的观点表现一致时,教师会忽略产生错误的过程,而只重视学生是否能掌握正确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艺术地评价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使“错误信息反馈”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白白地浪费掉了。
当今,国内国际教育改革风生水起,时代发展呼唤着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有创新必然有错误,而课堂就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现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考虑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只要是认真思考的,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可以折射出思维的火花。政治教师就应该恰当地抓住这些错误,从犯错与纠错入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促进知识与生活体验的融会贯通,使纠错变成一种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方法。[2]
我国高中生普遍存在实践力缺乏、生活体验不深入的问题。常识的缺乏容易导致他们将新传授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原有知识体验生搬硬套地捆绑在一起。此时,教师若采用强行灌输知识的办法,只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对此,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以认知规律为经,以教学内容为维,找到两者的结合坐标,对症下药,唤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与爱好,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克服类似的重复性错误,逐渐形成自我构建理论框架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虽有千变万化,但却是他们思维的真实反映,其蕴涵着宝贵的“闪光点”。面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犯错,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当然也不必恐慌,遇到错误不能逢错必纠,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妨碍学生的主动学习。对那些不一定需要在课堂上纠正的错误,教师可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以避免影响整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正确分析错误根源,在课堂内外独具慧眼地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将其转变为教学中的素材或课后作业的延伸,以加强对错误资源的利用。
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个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经受住纠错的考验和挑战。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错误,教师应当直接指出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并传授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对因概念模糊、解题思路不清而造成的错误,教师则可以通过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培养其正确的解题思路。对问题情境阅读不清的错误,教师应适当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自己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课堂上,教师的有意安排能有效调节教学氛围,使平淡无奇的政治课充满诱感力和神秘感。这将有助于政治课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犯错与纠错并存是原生态课堂面貌的真实呈现。错误其实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难得经历。这个获取知识的经历过程往往比获得最终的结果更可贵,哪怕这个过程是错误的,却能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上对犯错与纠错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鼓励学生犯错,进一步演绎更加精彩的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