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鑫,崔丽华,赵日升
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哈尔滨 150001
根管治疗作为牙髓病、根尖周疾病的首要治疗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并得以广泛普及。根管治疗后牙体硬组织结构的存留一直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随着3D打印时代的到来,精确微创的牙髓治疗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口腔医生的认可。
微创牙髓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endodontics,MIE)是指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中,从诊断、治疗到最终修复的整个过程都贯彻要最大限度的保存现有的牙体组织这一理念。MIE能够有效减少根管治疗后的牙折,延长根管治疗后牙的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材料学、计算机系统等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微创的理念在临床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为根管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微创牙髓治疗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同时尽可能少的使用人工材料代替牙体组织。目前在牙体牙髓方向的应用包括:微创牙髓治疗牙髓病的诊断、预防;再矿化治疗;微创开髓方式、微创的根管清理成形,尽量多的保留健康牙本质;根管充填过程中减少压力,防止根折;减少修复体替换牙体组织的量,以粘结修复为主的微创修复形式;再治疗和牙周手术时尽量保存牙体结构;为桩核冠系统或冠修复建立健康的牙体边缘,如行正畸牵引或冠延长术,而非简单地拔除后种植修复等[1]。颈周牙本质(peri-cer vical dentin)指的是位于牙槽嵴上下4mm处的牙本质。PCD在抵抗牙齿折断,支撑剩余牙体组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共识,为了更持久的保存自身牙体组织,MIE的推广势在必行。
3D打印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是一种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成型快、精度高、耗材少,适合结构复杂,制作精细物体的定制化生产。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医学、建筑和电子等各个领域。随着数字化、微创化、个性化口腔诊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3D打印技术逐渐深入到口腔诊疗的各个方面。3D打印技术以一种更为安全、可控的方式辅助微创牙髓治疗的实现,其应用主要在开髓、寻遗漏根管以及辅助特殊根管疏通等方面,借助打印出的导板以及模型辅助临床操作,实现精确化医疗的目标。[2]
放射线片作为目前常用的口腔辅助检查手段,本身就存在二维投照等先天劣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利用计CT、MRI等技术获取三维立体图像数据,3D打印根据读取的数据分层加工材料形成三维模型,能够精准的复制牙体结构,从而更加直观的了解根管解剖结构,随着3D打印技术在牙髓治疗中的深入应用,髓腔及根管的复杂性以及不可视性为根管治疗带来的挑战都将迎刃而解。此外,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实体3D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和术前模拟治疗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Seung-Jong Lee等甚至制作了一个放大的模型来观察下颌第一磨牙远中三个根管的形态,以求准确地制作出完善的治疗计划。
MIE所提倡的微创开髓优势有目共睹,只是临床诊疗中这种操作难度颇高,即便是对经验丰富的牙体医生。而CT引导下开髓技术利用开髓导板不仅提高了开髓的精确度,有效地保存了PCD,也简化了寻找根管口的操作步骤。国外有学者对于前牙开髓导板的准确性做过研究,结果发现偏差角度仅为1.59°,不同操作者之间出现的偏差没有显著性差异[3]。
根管钙化在牙髓病治疗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增加治疗难度的分型,龋齿、外伤、增龄性变化等均可造成根管钙化。目前主流的解决手段是显微镜配合超声器械,但有效率仅为69.6%[4],失败的原因往往是为了寻找根管口而去除大量的牙体组织,从而导致根管偏移,侧穿,根折等并发症的出现。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Gabriel Krast[5]等通过计算机软件定位出根管钙化的深度,精准的去除钙化组织,完成了根管治疗。利用此种方法保存了更多的PCD,有效防止了侧穿、根折等的发生,提高了钙化根管的成功率。
3D打印技术以其精确性、安全性成为微创牙髓治疗的新方向。在当前对于数字化精确医疗的需求日益迫切的大背景下,3D打印技术带来了一场新的医疗革命。利用3D打印技术首次实现了根管治疗的“可视化”操作。目前在实际临床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计算机数据,导板的准确性仍有很大进步空间,打印材料比较单一,对于根尖1/3的钙化根管仍未能有效解决等。相信随着进一步发展与普及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3D打印技术将会给微创牙髓治疗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