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玲,马俊青,刘来奎,程 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京 210029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因此,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着重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医疗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根据国家及校研究生招生工作要求,于200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全日制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四年的改革与探索,我院已初步制订了一套系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考核要求。口腔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最为显著的区别即为培养模式的不同,科学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其科研能力,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其临床应用能力[1]。如何加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口腔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四年来,我院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这一环节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我院带教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均为科学学位导师,其不仅从事临床工作,同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迫切需要研究生协助完成课题。另外有些导师认为,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研究生期间更应注重科研技能和科研思路的培养。不同研究生的求学动机不同,导致了临床训练要求与培养计划之间的矛盾。研究生的主观学习目的有很大差别,有的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的为了暂时回避社会,回避就业压力;有的为了转变就业方向等。这就决定了研究生对学习方式和内容的需求不同。研究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本科教育基础各不相同,诸多因素造成临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其培训要求、考核标准难以统一。这就给临床科室的辅导带教带来困难,必须因材施教,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又由于在临床科室轮转时间长短不一,出科标准难以统一,这就给出科考核增加了难度。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长学制培养类型的设立,我院临床科室承担了七年制及研究生的生产实习、进修生学习、住院医师培训等大量的临床培训任务。用于研究生临床训练的椅位有限,具有相当技术职称和丰富经验的临床指导教师也有限,这就给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造成很大负担。
全日制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除了必须具备熟练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还具备发现临床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临床培训方式是进行通科培训还是专科培训,通科培训时间是多少,科研训练如何安排,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与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了国内外一些知名口腔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同时组织本单位的导师、教研室主任、专家进行反复讨论。我们了解到国外牙科学院都非常重视临床能力的培养。美国牙科学院的特点是:注重文献阅读,并保证临床实践的时间每天在6 h以上,同时牙科学院医疗收费低,临床患者量可以充分保证研究生的学习要求[2];英国需要2~3年的临床学习才能获得专业硕士学位[3];澳大利亚的牙科学院通过严格的临床训练、病例汇报及考核制度,保证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5],我们多次修改培养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力争提高我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水平。
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第一步均为学位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为了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临床实践培训,学院组织多个方面的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选定出精简的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位课程,在保证研究生专业理论基础水平的前提下,增加临床基础知识的灌输并尽可能压缩学位课程门数。为了避免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对学术型研究生的简单模拟,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本学院组织各相关教研室重新编写了授课教材和教学大纲,制作了一系列新的教学课件,组织授课试听和教学评比,使广大教师更清醒地认识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基础培训进行改革的重要性。
在校研究生处指导下,院科教办组织导师培训和研讨会,贯彻研究生培养方案,邀请优秀研究生导师交流带教经验,加强导师和导师之间、导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组织科教办公室管理人员及研究生导师参观访问国内知名口腔院校,学习借鉴外校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此外,科教办公室定期订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杂志,了解最新研究生培养政策,借鉴相关兄弟院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
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常由本专业的专家组成。我们在培养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时,引入了较为灵活的导师指导小组的组成模式。针对专业型研究生,学院鼓励将该生轮转的多个专业的临床指导老师共同组合成导师指导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的座谈会,加强小组成员的沟通,从而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其他科室的培养质量。
我院科教办联合医务部经常与临床科室沟通,及时准确的了解临床带教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为研究生争取尽可能多的方便条件。医院加大支持力度,科室在收入奖金提成比例上对教学有一定的倾斜,医院每月给临床带教老师一定的经济补助,鼓励临床医生对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愿意参与教学工作,形成科室内每位医生都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风气。2011年3月我院调整科室设置,专门成立了综合诊疗科,从各临床科室抽调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口腔医学全科培训(除正畸科等专科),使其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诊疗特点及处理模式,为其日后向更高层次发展打好基础。
完善《研究生临床轮转手册》填报制度,加强出科考核管理。以前《研究生临床轮转手册》在研究生手里,直到临床能力考核前研究生才随便找人草草填写,很多临床带教老师要通过回忆填写学生评语,这样的评语有失准确,也无形中增加了带教教师的工作。现要求研究生一出科即进行技能考核,教师根据该学生在本科室临床轮转期间的表现和出科考核的情况及时填写评价和评分。期间科教办不定期抽查手册,发现有不实填报内容者,取消参加当年的临床能力考核资格;考核优秀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奖励。2012年初我校启动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主要由管理员系统、导师/带教老师系统、科主任系统、研究生系统组成。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临床轮转记录、考核记录、科研及教学等活动记录均在该系统填写,并经导师/带教老师、科主任审核后,提交院、校审核。研究生完成该系统内培养计划后,方可申请毕业。
我们同各教研室进行充分讨论和沟通,在不违反总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口腔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拟定新的培养方案和临床轮转方案。同时根据研究生不同轮转时间或者不同专业,拟定几种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的不同临床培训标准,研究生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临床训练,为其第三学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打好基础。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年在导师指导下确立课题,并制定相应计划的组织实施方案,课题主要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的。课题过程中定期向导师汇报,导师协助解决研究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课题完成后,研究生按照统一要求撰写论文,并投统计源以上相关学术杂志。研究生在完成临床技能考核及学位论文后方可申请毕业。
(1)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2)PBL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3)参与型教学方式: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推荐一名学生以“教师”身份给带教老师及其他学生“上课”。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学习提纲,写出教案、讲稿,设置问题等。教师在学生“授课”完后应及时对每一组的授课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教师会加入一些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最新进展,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以教师上课教学、临床带教为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基础上,我们将定期邀请国内外教育教学专家来我院开展学术讲座,让研究生管理人员、导师、研究生与大师、专家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我们还鼓励一部分优秀研究生参加口腔医学相关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其国际化交流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通过上述改革措施,我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训练有了可行性标准,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也有所提高。这其中我们认为导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加强对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临床带教科室应相对固定带教教师,将临床医生带教流程化和标准化。另外,带教教师上岗前要进行必要的教师培训,提高研究生临床训练的效率,最终提高临床技能水平。此外,研究生管理部门还应继续加强同导师、各临床带教科室及研究生的沟通,做到充分了解研究生在临床培训中的问题和情况,并及时进行解决,把研究生培养方针贯彻下去,更好地完成专业研究生培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