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尔·热夏提
(喀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新疆喀什 844000)
声乐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的声乐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表达情感,而形成的歌唱形式。声乐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演唱技巧,还能通过声乐学习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因此,声乐教学是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发展的需求[1]。
1.高校声乐教学方式单一。声乐教学具有较为复杂的内容,不仅包含了基础的乐理、声乐技能以及作品分析,还涉及到情绪感觉和心理调控等精神控制层面的问题。但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往往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对具有普遍性的声乐知识进行教授,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对个体的指导,造成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仍然无法进入到声乐学习的状态中。
2.高校声乐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所要传授的不仅包含了客观音乐知识,也包括让学生掌握情感的控制。而在当前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声乐知识的传授目标比较明确,能清楚学生需要学会什么,需要掌握到怎样的程度。但是,对于情感的控制和心理调控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需要教师引导和诠释。
3.声乐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声乐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声乐包含的内容更庞大,蕴含的文化内容更深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决定了声乐学习的效果。因此,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而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声乐课程,却缺少必要的音乐学习场地和音乐设施,导致声乐教学仅限于肤浅的知识层面,并未深入到精神层面。
4.高校声乐教学认知不足。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较为复杂的内容之一,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对声乐教学的认知,决定了教学效果是否理想。教师在教学中,要用个人的音乐魅力激发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将学生带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中。而当前一些声乐教学中,教师却身在作品之外,无法实现教师的演示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2]。
1.缺乏对声乐的理解。声乐学习效果常常与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关,有的学生将学习声乐作为自己的兴趣来培养,对声乐的作品能够细心品味,了解声乐作品深刻的思想寓意,对声乐的发声、动作及语言,会从作品角色中发挥出来;而有的同学则无法完全进入到角色中,只做到了形似。同样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后者缺乏对声乐的理解,缺乏对声乐知觉和情感的领悟。
2.缺少持之以恒的训练。声乐与其他音乐发音形式不同,声乐是通过气息带动声带嗓音的艺术发音,需要在不断练习中进行体验。学生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调整自己的感觉和发声效果。而一些学生恰恰缺乏持之以恒的训练,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
1.丰富和创新声乐教学模式。教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创设出适合教学的情境。例如,教师在发音教学中,可以选择空旷的音乐场馆进行,让学生能够具有舞台的意境,并体验到利用气息带动发音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影像和声音效果来达到类似的情境。只有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2.明确声乐教学目标。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课程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涉及到实践教学的课程,需要教师能够认真研究作品的思想内涵,能够用自己的展示给学生做出样板。然后,教师通过讲述和引导,让学生掌握基本要点,并对学生做指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逐步学会控制情绪和心理。
3.丰富声乐教学资源。高校中要加强声乐教学,就要丰富声乐教学资源,能够给师生创建作品信息资源获取的通道,让师生能够通过网上查询,对优秀的声乐节目学习和鉴赏,提高师生的音乐素养。同时,高校要积极组办音乐赛事和类似活动,给声乐类的学生提供表演和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提高对声乐的研习。
4.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技巧,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了解声乐背后的文化,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能让学生通过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明白声乐教学的主旨,提高学生对声乐教学的兴趣[3]。
1.加强对声乐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声乐的认知和对声乐作品的认知,掌握音乐信息资源获取的渠道,善于自我发掘和体会声乐传达情感的发声技巧。教师要让学生把声乐看做是可以随着音符和节奏流动的语言,学生只有深刻领会声乐,研习优秀作品,才能够提高声乐学习的效果。
2.做好声乐练习规划。声乐学习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才能使情感、声音与作品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声乐作品时要规划出自己的练习时间,做好长期不断的声乐技巧练习的心理准备,善于把握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利用好自己每次表演的舞台,实现自身学习效果的提升[4]。
声乐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复杂性,需要从情感和内容入手。教师要培养学生声乐知识和应用技巧,学会心理控制和情绪调整。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和展示,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