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敏
河南开封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开封 475000
对于Ⅰ~Ⅱ期肺癌,外科治疗大都可达到治愈效果[1],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以微创、对全身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疼痛程度轻,以及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同时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重要保证。2017-01—2018-12间,我们对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56例患者围手术期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的纳入标准:(1)术前经CT 、MRI等影像学表现均明确诊断为肺癌。术前未进行过化疗,符合择期全身麻醉下胸腔镜单侧肺叶切除术的指征[3]。(2)治疗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分期>ⅢA期。(2)合并严重呼吸、循环、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等。(3)中转开胸或改行全肺切除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男40例,女16例;年龄36~69岁,平均54.26岁。TNM 分期:Ⅰ期20例、Ⅱ期36 例。
1.2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嘱有烟酒等不良嗜好者严格戒烟戒酒。向患者讲解呼吸锻炼对改善肺功能的重要性,指导其熟练掌握吹气球、有效咳嗽、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等训练方法。加强胸腔镜手术体位模拟训练,以提高手术配合度。术前12 h 禁食,8 h禁水。术前2 h 留置胃管和导尿管。(2)心理支持:由于患者对肺癌及手术治疗缺乏了解,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易产生绝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交流,针对产生不良情绪的诱因进行解释和安慰;为患者讲解胸腔镜肺癌手术的优势和安全性,并列举在本院已治疗成功的案例[4],从而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详细说明围术期的注意事项,增加其对疾病的客观认识和理解,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1.2.2 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全麻未醒患者予以平卧位,麻醉清醒后 6 h可将床头抬高 30°~45°,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严格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遵医嘱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等并发症。嘱其摄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且富含维生素饮食,由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做好疼痛护理,降低由于持续、剧烈的疼痛导致患者不敢改变体位、用力咳嗽及下床活动而带来的并发症风险[5]。(2)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曲折、受压;翻身时切忌用力过猛,防止引流管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保持管道引流通畅。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密闭性,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若持续3 h以上血性引流液>100 mL/h,应考虑活动性出血可能,需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更换引流瓶时遵守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3)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阻力。为患者叩击胸背部,双手按住患者胸壁,嘱其深吸一口气将痰咳出,防止痰液坠积。持续低流量吸氧(3~4 L/min)[6]。遵医嘱为痰液黏稠的患者行雾化吸入。(4)康复锻炼指导,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告知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肺康复锻炼可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加快胸腔积液的排出,为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以及快速康复创造条件。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早期带管下床活动,告知锻炼时间和强度应由短到长、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以不感觉气促、胸闷为宜。做好意外滑倒等安全防护措施。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应继续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坚持肺康复训练。强化膈肌运动, 增加通气量,减少耗氧量,从而减轻呼吸困难症状。避免剧烈咳嗽导致吻合口撕裂、肺漏气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自制护理工作情况反馈表,设置满意、基本满意、中等、不满意4个选项。总护理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5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9.20±6.40)h。术后出现肺不张等并发症5例(8.93%),均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出现支气管胸膜瘘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4.02±0.38)d,住院时间为(13.20±4.36)d,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向患者发放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反馈表,结果显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8.21%(55/56)。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应用效果肯定,但仍属于危险性较高且操作复杂的手术之一。加之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治疗耐受性低,以及对疾病、麻醉、手术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加大其心理及生理的应激反应,影响手术和术后康复进行。同时术后并发症增加引起的应激和炎症反应,亦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7]。因此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系统护理是一种全面的、围绕治疗全程采取的新型针对性护理模式。我们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间,针对患者的病情及胸腔镜手术的特点,应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等措施,在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的同时,提高了其治疗信心和主动配合性,为手术的成功实施和预防术后呼吸道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及后期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术后全面、规范、细致做好呼吸道、引流管的护理和早期离床活动等,保证了有效排痰和心肺功能的良好恢复,为进一步巩固手术和康复效果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