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程
(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重庆云阳 404500)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教学的过程中,以创设情景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益。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能够转变传统地理单一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益。作为一项综合性学科,地理知识较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可以借助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学习,给与学生更多的思考及探究空间。文章将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教研工作带来参考作用。
地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多,领域较广,门类比较复杂。单一知识灌输的形式下,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及掌握能力不佳,会影响地理学科教育的效果[1]。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创新学习的模式[2]。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现状及知识掌握情况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思考、探究,增加学生的课堂话语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为其创设自由且充满活力的课堂,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能够产生重要影响[3]。教师需要给与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学习与展示空间,从“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4]。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思考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问题导入的方式不是仅仅引入几个问题,而是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检验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需要问题贯穿于整体教学活动中,以《地球的运动》内容为例,教学则可以使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实施教学指导,提问学生“地球自转有哪些特点呢?”等问题,且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地球的运动”相关动画视频。将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提出“昼夜更替的原因?”等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究,增加课堂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学习兴趣能够直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注意课堂激趣,导入趣味元素,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以《海陆的变迁》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导入趣味元素。比如“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些仙女,他的名字叫麻姑,这位仙女可不一般,那么她究竟有哪些厉害之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以趣味元素调动学生注意力,导入“海陆变迁”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根据“麻姑后传之海陆的变迁”内容实施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源于生活,且能够服务于生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地理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互关联,打造高效的课堂模式,提升教学的质量。
以《疆域》课程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吗?”、“你们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省级政区吗?”等问题,以生活相关联的内容,拉进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根据方案、形象等记忆省级行政区,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的气候”章节内容期间,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对农作物的影响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分析“冬夏季风性质与影响”等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观察有风天气操场中国旗的飘向规律”等观察任务,将地理与生活密切关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认真观察生活,实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有效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基于素质教育的内容,灵活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给与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空间,鼓励学生表达,提升教学质量,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