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实践策略解析

2020-01-08 02:08:26陈祖远
科学咨询 2020年4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文言文思维能力

陈祖远

(重庆市巫山县江东小学 重庆 404700)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会出现很多学习上的不适应。因此,需要教师通过课程衔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等都与初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对语文课程衔接进行创新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初中语文学习做好准备,为实现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

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区别,需要清楚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很好地做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间的有效衔接。第一,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区别,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及记忆能力不高,教师的课文讲解速度往往很慢,通过不断的重复使学生进行有效记忆,课堂教学节奏较慢,而在初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很大的变化,教学节奏较快,更多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教材内容之间存在差别,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较为简单,篇幅较短,知识点较,而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文内容逐步加深,且篇幅明显加长,学生要理解的知识点也会增多,这就非常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材内容上的区别导致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第三,由于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不同,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所不同,小学生只是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没有进行思维能力的拓展,而初中阶段更注重思维能力的缜密性以及逻辑性。所以,要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行有效衔接。

二、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注重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难易程度变化很大。小学语文教材后面带有生字表,可以进行检索以查找。但初中语文教材里,学生不认识的生词会逐渐增多,阅读篇目也会逐渐增加,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遇到相应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有效衔接,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小学教材内容进行升级优化,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更加生动的语文课文[1]。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师通过设计优秀的课件内容为学生拓展文言文知,并逐步对文言文词句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做到有效的课外拓展,拓展更多的生词,使其学习更加充满趣味性,为初中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思维逻辑间的衔接

步入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趋于成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了解语言文字构建良好的思维框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对于一些语文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能进行思维的有效拓展,而进入初中阶段往往需要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深一层地了解文章的精髓。所以,在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拓展,让学生在拓展过程中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2]。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鲁宾逊漂流记》节选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要进行课外拓展,要进行整本书阅读,通过不断的课外知识拓展进行思维逻辑的运用与提高,这样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初中较长篇目的阅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可以有效利用思维逻辑框架,更快地适应初中语文教学。

(三)注重学习习惯方面的衔接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都是通过课上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初中阶段语文文字的增多,以及出现更多文言文的篇目,所以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困难,这便需要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例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通过自学查找并解决不认识的生词及字义等,使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能很好地进行独立思考,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实现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方面的有效衔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衔接基础,注重对教材内容的优化升级进行合理衔接,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与初中阶段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有效接轨,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在更高的学习阶段愉快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文言文思维能力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