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广西经济新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1-08 01:11姚源果
科教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专业

姚源果

(百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0 背景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明确指出,高校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从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点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2015 年11 月,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以政策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以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推动转型改革、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在此背景下,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广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六稳”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增长动能不断增强。2019年广西全区GDP 为21237.14 亿元,比上年增长6.0%。以2019年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广西经济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稳中向好,主要经济作物收成良好,特别是甘蔗产量约7500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 成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其中电解铝产量比上年增长31.1%;服务业平稳增长,主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4%;市场销售保持增长,乡村消费增势良好;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5%和27.4%;进出口增势明显,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35.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4.2%;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增长动能逐步增强。

与广西经济新发展相比较而言,作为服务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地方本科院校,却多是由原来具有师范背景的师专升格而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与其他应用性强的技术院校或科研院校相比,在直接服务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先天的“缺陷”。特别是数学专业,一般是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方向)在原来专科数学教育专业基础上升级转变过来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原先没有具体的行业作就业支撑,与其他应用性强的专业相比,在专业特色、实操能力、服务产业等方面逊色不少。因此,在适应经济新发展背景下,如何结合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的特点和现状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改变数学专业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是地方高校数学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尽管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任务是这几年才明确的,但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讨论其实在国早已出现。21 世纪以来,我国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此时,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重新被广泛关注。新建的本科院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地方各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依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广西经济新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介绍如下:

1.1 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脉搏

地方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从传统数学教育专业发展的,要跳出“学数学是为了教数学”的传统培养目标,充分认识到数学是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也必然可以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渗透到各应用专业。因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

(1)复合型应用数学人才。“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渗透在专业和领域。可以形象地比喻,数学是脑,其他专业知识是手,只有手脑结合才能高质量和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手脑结合”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各行业中在决策参考、生产优化组织与管理、数据分析等人才需求。

(2)输送数学研究专门人才。任何学科的发展既需要大量默默无闻的人做垫脚石,也需要有人去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如此。所以数学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为数学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为推动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尽到服务科研的职责。

(3)基础教育师资。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的传统优势,因此,为满足地方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对数学专业教师的需求,继续做精做强优势专业,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建设,精心为地方社会培养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

1.2 完善课程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最大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参考和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将贯穿始终。着重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应用能力。

(2)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平台功能,开放合作。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特点、优势基础上推进跨校和跨区的学分互认,加强横向沟通,多方合作办学。制定完善的制度使得校外专家、企业、政府部门有便捷的渠道参加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计划安排、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考虑不同方向,搭建“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3)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计划中,增设适应专业发展需求和广西经济新发展的实践环节学分,如学校义务劳动、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学科竞赛、各种技能竞赛、大学生创业等。这些学分可以不计入总学分,但可代替专业选修课程学分,以此增强学生紧随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的动力。

1.3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方兴未艾,其基本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来代替原先无意识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和生生甚至信息互动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不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要抓手,而是在教材基础上厘清数学思维的过程、数学思维的方法与技巧。在讲述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过程中更要讲清数学概念的定义、基本定理推导的前因后果,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为目标。

(2)杜绝满堂灌,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数学课堂教学不是让学生“全都学会了,没有问题了”,而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通俗说的“研究性教法”。“疑问”是科学研究的原始动力,教师在引导学习提出疑问的过程也就是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过程。“研究性教法”要求教师在自身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将所授课程的最前沿知识,研究现状和未解决的问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研究经验、思维方法、对前沿问题的理解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3)在能力培养方面特别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与考察。高校是有别于中小学教学,批判性和学术性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数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客观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主要学术观点,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即使是错误的)。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竞赛、教师研究课题等参与活动激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数学实践实验环节师资建设比较困难,需要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长期积累决策分析或数据分析等有关数学实践的案例。这些师资来源也许不并仅仅是数学专业的人才,而是其他专业中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长期工作经济的专业技术人员。

(2)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余,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学科或跨学科竞赛、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或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立学生科研资助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指导学生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

(3)鼓励学生深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积极进行社会调查、发现问题,谋求解决之道,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是接通学生专业学习和工作技能提升的桥梁。一切脱离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终将是无效的活动,学生在经常性的社会调查活动利用专业知识技能来发现问题、发映问题,甚至是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以此来促进专业学习。此外,社会调查能让学生提前为就业做好预热的同时也为相关组织提供研究资料和信息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4)充分发挥地方院校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真正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只有和企业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企中校”和“校中企”,实现校企事业单位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5)构建全方位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体系,保证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学生的“毕业考”,是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集中展示,同时学生这一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实验方法、规范的书面表达方式,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不仅仅要安排校内有一定科研基础和科研经验的教师,还要从校外企事业单位遴选一批有学术基础、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1.5 健全和改革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与激励机制反馈力

通过对学习、教学、实践(科研)等环节评价方式的改革,构建一个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主要措施为:通过试题库建设和更新完善制度,以考教分离为手段,使考试更规范和客观,改革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考察;建立起一套可执行性强的同行、教研室、院(系)领导、校督导组的听课评价制度,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师备课情况的检查,注重对教师教研、科研对人才培养切合度的客观的评价;加强教师方面的奖励激励手段,从院(系)各项目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和参与各类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设立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奖励机制,对获得科研或教改项目立项、高水平论文发表、咨政报告被采纳、科研或教学成果获奖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组织评选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考研指导优秀教师等评优评先活动,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对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专门奖励,对学生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发展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

2 结语

综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虽然直接的实践性不是很强,但它与其他任何专业都有关联,从理论性上讲,数学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在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广西各地方院校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全方位地加强以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未来发展等不同目标的制定可分类操作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同时各地方高校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培养目标,要注意结合广西各地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创建出自己的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