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能力的作用分析

2020-01-08 07:15欧阳丽萍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热主症根型

龚 辉,欧阳丽萍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发颈椎增生、颈部损伤所致,在此基础上引发一系列继发性病变,集中发病于40岁~60岁的人群中,随着电脑办公人数的增多逐渐趋于年轻化[1]。患者临床表现为肩背麻木、疼痛等,对正常生活工作造成极大不良影响[2]。目前,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本文主要分析内热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能力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4.02±9.78)岁;病程5个月~11 a,平均(5.64±1.63)a。观察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32岁~76岁,平均(54.34±9.85)岁;病程7个月~11 a,平均(5.71±1.59)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具体为垂直于双侧C4~C7夹脊穴针刺,在得气后采用电针治疗仪治疗,选取仪器型号为G6805-2型,设置连续波频率为2 Hz,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适当调整电刺激强度,维持留针时间在20 min,之后迅速出针。每天治疗1次,10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内热针治疗,操作方法:选择针体直径大小为0.7 mm,针柄直径为1 mm,针长度在4 cm~8 cm。实施常规消毒,根据患者软组织外科学肌肉附着点分别密集情况实施针刺:颈椎棘突肌肉附着处针刺斜方肌、上后锯肌、小菱形肌、项半棘肌、头夹肌以及棘间肌;颈椎横突肌肉附着处肩胛提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处;颈椎后关节肌肉附着处多裂肌、椎旋肌处。沿15°角刺入皮下,进针深度在4 cm~8 cm与内热针治疗仪相连,仪器型号为NRZ-161R-E型,调整体针温度为40 ℃~50 ℃,由40 ℃开始逐渐升温,以患者耐受程度为上限,维持治疗时间在20 min。10 d 1次,共2次。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主症变化情况。主要考虑症状有肩部疼痛、颈部活动范围、颈部麻木程度等,每项疾病症状分为0分~3分,依次对应零、轻度、中度、重度,得分与症状恢复情况成反比。②两组患者生活能力。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本文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其中ODI量表涉及坐、立、行走、生活自理程度等10个方面,得分越低,患者颈椎功能恢复越好。ADL量表主要包括上下楼梯、洗澡、穿衣、修饰等10项,结果分为4级,0级: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他人帮助;1级:能够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仍需要一定帮助;2级:需要极大帮助才可以完成日常活动;3级:大部分日常活动均无法完成或者完全需要别人照顾,得分与患者生活能力成正比。

3.2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颈椎部麻木、阵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肌力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颈椎部麻木、阵痛症状明显改善,可能偶尔发作,肌力以及肢体功能大致恢复,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未达以上标准甚至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 %)显著高于对照组(83.67 %)(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主症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各项主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部疼痛、颈部活动范围、颈部麻醉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主症变化情况对比分)

3.4.3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ADL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比较分)

4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常见分型,具有较高发病率,髓核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钩锥关节骨刺形成、椎体间关节以及后方小关节松动等因素均可致病,患者临床表现出神经分布区域局部皮肤感觉异常,甚至肌容量减少,限制日常生活与工作,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3~5]。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非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传统颈椎牵引、物理因子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疾病,但多数仅局限于缓解疼痛。在中医学中,将颈椎病归属于“骨痹”“痹证”等范畴,分析其疾病发生与颈椎损伤所引发的血气不足、瘀血内积、寒气闭阻具有密切相关[6]。临床治疗应坚持活血化瘀、行气活络原则,以松促通、以通止痛,进而实现改善压痛、叩痛等症状,改善患者预后。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热针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逐渐在各医疗机构普遍起来[7]。该针刺方式通过开展轴突反射引起针刺局部小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机体内蛋白质经分解产生组织胺、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得到进一步扩张,加大血流量,保障机体各组织得到足够养分支持,在水肿消散以及高效清除代谢产物基础上实现受损组织的修复[8]。且内热针针身较长且粗,方便医护人员针刺深部病变软组织,在治疗过程中不会由于肌肉的收缩产生断针或滞针现象;期间依据患者亲身体验适当调整针刺温度,操作简单且安全,能够完全将热释温度传导至病变组织,促使人体经络穴脉通路通常,实现治疗目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 %,对照组83.6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主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内热针治疗效果优于采用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病情。此外,内热针可通过深入病变组织进行松懈治疗,改善神经卡压,促进颈椎生物学平衡得到恢复,松懈瘢痕组织以及痉挛组织对于局部神经部位产生的刺激、压迫作用,促进肌肉收缩、气血流通,提高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正常生活[9~11]。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内热针治疗可促使颈椎损伤得到及时修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与以上分析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内热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内热主症根型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外出踏青排内热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治幽螺,中医分三型
黄芪当归汤益气又补脾
污泥内热式炭化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