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壮丽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 458030
心绞痛主要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心肌细胞暂时性缺氧缺血,从而引起发作性胸部疼痛或不适等临床综合征,多见于男性,且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较为高发[1]。目前,临床对心绞痛主要依赖药物控制,但由于该病具有周期性、阵发性,疗程较长,加之老年患者常存在一种甚至多种基础疾病,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均较差,导致病情控制情况不佳[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生活方式不健康、未严格遵医嘱、不良情绪刺激等所致[3]。因此,如何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调整其负性情绪在心绞痛防治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中引入循证护理模式,剖析其在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及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方面的临床效益,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中男116例,女6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8.81±5.3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3.12±0.56)年;基础疾病:高血压96例,糖尿病72例,高脂血症66例。对照组中男110例,女7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7.02±5.14)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3.05±0.51)年;基础疾病:高血压90例,糖尿病64例,高脂血症7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第7版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②年龄≥60岁;③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沟通交流能力正常。(2)排除标准:①合并脑、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②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明显抗拒临床治疗及护理或预计难以配合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口头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施护:
1.3.1 循证问题:由具有丰富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均接受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且经考核合格。小组成员收集并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提出护理问题:心绞痛患者的遵医行为、心理状态等。
1.3.2 循证支持:根据护理问题以“老年”“心绞痛”“心理”“遵医行为”“MACE”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筛选并汇总相关文献。小组成员就汇总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筛选最具信服力及可行性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践及患者情况拟定护理方案。
1.3.3 循证护理实施:(1)认知指导:采用口头宣教结合健康知识手册、手机视频等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包括心绞痛疾病知识、临床表现、防治手段、常用药物名称及用药方法、心理状态、饮食习惯、运动及睡眠等,30min/次,1次/d,前3d完成基础知识宣教,此后采取问答模式进行补充教育,及时补充和纠正患者的知识,如患者理解能力较差可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每周1次健康知识座谈会,由相关专家或医师主讲,并现场答疑,要求患者现场分享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心得及经验等,促进患者相互进步。发放《日常生活及遵医行为记录表》,包括饮食、运动、服药等,现场指导患者掌握填写方法,每周汇总评估1次,如有严重执行不佳者,及时予以沟通和二次宣教,帮助患者不断内化遵医行为。(2)心理干预: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特征开展个体化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掌握心理放松疗法,包括腹式呼吸、音乐冥想等。腹式呼吸:患者去舒适体位,左右手分别置于胸腹部,引导患者深慢吸气至腹部上抬至最高点,屏气3~5s后,缓慢经口呼气并感受到胸部上抬至最高点而腹部回纳,屏气3~5s缓慢放松,呼吸频率维持3~5次/min,重复数次,5~10min/次,2次/d。音乐冥想:患者取平卧位,根据其喜好选择纯音乐,护士语言指导患者感受音乐的旋律及美感,想象身处广袤的自然环境中,体会风雨声、海浪声、虫鸣声等,以放松身心,20min/次,午睡前及晚睡前各1次。(3)用药护理:严格执行口服用药流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阶段发药,并督促患者服下后,在用药登记表上签字并要求患者或其家属签字。输液严格执行科学输液顺序、三查七对原则,填写输液记录及用药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4)饮食指导: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喜好制定个体化膳食计划,主食尽量以粗粮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新鲜蔬果,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坚硬难消化食物,确保膳食均衡,预防便秘。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每日适度运动,如缓慢步行、打太极等,15min/次,1次/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患者的遵医行为(诊疗护理配合、服药依从、合理膳食、规律作息率、适当运动、戒烟酒)、GSE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MACE(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遵医行为各项评分范围0~20分,超过12分即为遵医行为达标。GESE评分用于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总分1~40分,得分越高则自我效能感越强。SAS、SDS评分用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AS≥50分表示有焦虑,SDS≥53分表示有抑郁,得分越高则焦虑/抑郁情绪越重。
2.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的诊疗护理配合、服药依从、合理膳食、规律作息率、适当运动率、戒烟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n(%)]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GSES、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GSE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SE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GSES、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近期MACE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病例,观察组近期MACE发生率(2.78%)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9 3,P=0.005 1<0.05),见表3。
表3 两组近期MACE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护理是指在计划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基于科研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具体需求搜索最佳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决策,即以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护理人员个人技能、临床经验、科研理论与患者愿望有机结合而制定、实施的护理方案。近年来,虽已有诸多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且结论证实其能够发挥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等作用,但多样本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精确性。还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仅7.7%的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为患者提供循证护理服务,大部分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及掌握不足,这是阻碍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4]。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开展循证护理后,诊疗护理配合、服药依从、合理膳食、规律作息率、适当运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吸烟饮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有利于纠正老年心绞痛患者的遵医行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观察组在循证护理中开展个体化的认知干预,从根本上转变患者的疾病认知及自我健康责任,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只是及相关健康生活行为,并配合个体化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等,避免了传统填鸭式宣教的随意性、单调性,从而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SAS、SD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表明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心绞痛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削弱负性情绪。可能是由于本文中观察组在循证护理中开展心理疏导、腹式呼吸、音乐冥想心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宣泄情绪,缓解负性心理,且有助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减少心理应激。而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善、疾病认知的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也可随之升高,故自我效能感也将相应改善。进一步随访研究显示,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秦艳[5]报道相符。考虑为循证护理有利于患者主动转变不良生活方式,更有利于疾病的长期控制,从而降低MACE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能够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其遵医行为,改善其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降低MACE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