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元
近年来,由于较多的不规范操作,烧烫伤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我国将烧伤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以及特重度烧伤4个等级。特重度烧伤是指小儿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的25%、成人烧伤面积大于50%[2]。由于特重度烧伤患者下肢的疤痕快速大面积的增生,致使患者下蹲、起坐及行走等能力下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运动均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上针对特重度烧伤患者主要采取下肢运动训练,以促进其快速康复,但是常常会导致突发性休克、静脉血栓、患处严重感染等并发症[4]。本研究旨在探讨温水下运动训练对特重度烧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根据简单随机法将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6~58岁,平均年龄(38.34±2.16)岁;病程1~2.5个月,平均病程(1.75±0.37)个月;烧伤面积(85.16±2.63)%。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3.34±1.67)岁;病程0.5~2个月,平均病程(1.27±0.42)个月;烧伤面积(86.16±2.1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于知情书上签字。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特重度烧伤诊断标准(烧伤面积>50%)的患者[5];烧伤部位主要在下肢部分的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自愿加入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意识沟通障碍的患者;严重心肺及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骨折状况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及康复运动手段,具体措施包括:指导患者使用烧烫伤膏(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939,规格:10 g/管)以及烧伤净喷雾剂(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649,规格:20 mL/瓶)对烧伤处进行涂抹与喷涂,用药前要仔细的对烧伤处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细菌及炎症感染,2次/d;给予适当的促进烧伤处愈合及淡化烧痕的物理治疗手段;指导患者日常恢复锻炼,予以适当的运动指导,帮助患者活动下肢各关节,包括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足部等的拉伸、弯曲运动;饮食方面禁忌刺激辛辣的食物,多摄取高蛋白、清淡类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食品;施以一些止痒措施,防止患者抓挠使伤口感染,做好预防措施;指导叮嘱患者穿戴压力衣。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温水下运动训练的治疗模式,具体步骤包括:水位大致控制在患者的脐部上下;控制水温在35~42 ℃,并依据患者的需求适当的对水温进行调节;保持治疗室的恒温状态;指导患者在入水前进行适当适量的热身运动;患者的四肢使用悬浮装置,专业人员协助患者在水下完成屈膝、踝部伸屈、下蹲及关节转动等运动,每个运动做5 ~10 次,温水训练2 次/d,共接受30 d的训练。
1.4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共分为痊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下肢活动能力基本恢复,能够自主活动;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活动能力有所恢复,但有时还需借助他人协助活动;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活动能力未见恢复。采用简式FMA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32分,分数越高,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越好,反之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表1) 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表2)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F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对照组5011.21±1.56 20.65±2.63 21.829 <0.05观察组5010.98±1.68 26.58±3.86 26.203 <0.05 t值0.7098.977 P值>0.05<0.05
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下肢往往会出现血管通路堵塞、肌肉组织功能下降的症状,患者长期站立训练,不但达不到康复的效果,可能还会导致患者下肢肿痛、渗出液增多的后果[5]。在人体关节功能中,下肢的关节主要起着承重及日常行走活动的作用。
在温水下进行运动训练模式,能够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借助水较强的浮力,促进患者的各个关节组织滚滑相结合,减小自身的重力带给身体各个关节、肌肉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下肢承受的压力;同时,温水散发的热量能够促使患者血管扩张,加快患者体内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升烧伤处新生皮肤的生长速度[6-7];此外,水的流动能够带给患者按摩的感觉,缓解疲劳紧张感,缩短疼痛时间,能够降低痉挛的发作频率;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激发患者运动的自信心与决心,减少患者出现运动障碍及惰性的概率,改善患者下肢关节功能,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温水下运动训练模式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温水下训练能够刺激患者肌肉活动,增加放电量,从而减少缓解患者的痉挛状况。此外,温水释放的热量能够缓解关节僵硬的程度、软化关节结构,增强关节的润滑度及粘弹性,进一步提升组织的延展性[9-10]。
综上所述,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温水下运动训练,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