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多媒体内容“耳搔”(ASMR)视域下看世界经典钢琴曲目的文化消费现象

2020-01-07 17:54魏典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

摘要:“耳搔”,即ASMR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中文译名“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是一个用于描述感知现象的新词,其特征是: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者感知上的刺激而使人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身体其他范围内产生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刺激感。作为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之一的《月光》,其本身就带有着“耳搔”一般的气质:即如梦如幻,空灵得让人真假难辨,松散难以分辨的节奏起着很好的睡眠作用。

将新兴的ASMR结合国内的主播文化生态圈角度下去看待经典钢琴曲,不仅是对于传统艺术作品在互联网新媒介传播方式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于经典艺术作品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进入文化消费领域,在泛文化交流圈流行的一次探讨。

关键词:感官刺激;兴趣交流圈;泛娱乐;视频营销;文化消费

耳搔本身源于海外,近两年在国内开始出现,与近两年火热的直播生态圈捆绑,主要流行传播于新兴的垂直平台。正如中文直译一般,“搔”即表达了生活中我们耳朵从未特意去听的某种触发音如敲玻璃杯发出的清脆声音等给我们耳朵带来的轻微刺激撩拨的体验。而当捆绑了国内直播文化之后,耳搔便不仅仅是对独特声音符号的传播,应运而生的还有对于听觉信息的生产过程的传播,匹配的画面对于视觉的刺激等等。

然而,对这种感知本身及分类目前来说在医学及心理学角度上仍存在很大争议,很难站在学术角度上去探讨其本身的科学性。但由于其在新媒体广泛传播,受众广泛,且内容猎奇而被作为媒介内容推广,其传播机制,传播内容与受众分析也值得站在传播角度上去探讨,从而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媒介兴趣圈文化现象。

一、探讨:经典艺术的泛娱乐式文化消费

耳搔成为了某种营销传播创意的新角度,所有文化内容,选取其独特的角度,便可以通过耳搔的形式,以一种全新让人感到猎奇的形式进行传播。由此,耳搔可以自发发展成一种广告视频创意营销手段甚至小众的文化产业。

目前已经有相关案例,如宜家推出的长达25分钟广告,记录宜家家居摩擦的高品质的声音,撩拨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在国内,已经专门为失眠人群研发相关“耳搔”APP“小睡眠”,其中收录了asmr类型触发音;也有专门的频道——治疗性纯音乐,以节奏舒缓的钢琴曲为主。此类有旋律的乐曲在所有asmr内容类型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舒缓向纯音乐由于连贯的旋律,零噪音的特点,相比于单一的触发类声音,不仅具有撩拨听觉的感觉,更具有心理上的治疗作用。内容本身来看,文本更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在文化二次创作与演绎传播上更具有权威性,大众的接受程度更高。

因此,世界级经典作品,是否可以传播于小众文化兴趣圈,在充斥着泛文化泛娱乐属性的新网络媒介中进行文化消费呢?

新媒介不断发展,经典艺术作品必然无法逆行时代潮流,必将进入大众媒介消费领域。这是一把双刃剑,目前新媒介监管不断加强,受众文化素质水平提高,新媒介对传统经典艺术作品磨蚀冲击的一面正在被我们不断把控削弱,加快艺术作品在大众视野的传播这一正向功能正在被不断放大。通过文化消费,将经典艺术作品置于现代社会文化生态圈中,相比于权威垂直化专业性极强的传统媒介,新媒介更多起到的是普及的作用。在经典文化逐渐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年代,在明明可以打破原本僵化的文化层级交流圈的年代,我们更需要用更包容的方式去看待去接触经典的主流文化。只有做到主流文化,经典传统文化的举重若轻,才能让这种世界级经典永远鲜活年轻下去。

二、尝试:媒介依赖所产生的新内容消费形式

在国内最大的兴趣交流视频媒介平台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上,耳搔已经成为具有完备体系的一个文化生态圈。主播,外网视频搬运剪辑,广告营销等汇集于此,在这里搜索asmr,能看到不同类型的耳搔视频。就内容创意而言,“失眠患者”(笔者认为,忠实的asmr听众不再仅仅是生理医学上的失眠者,更多的是此类文化现象的参与者,此类媒介内容的重度依赖人群,消费群体)关注不再是简单的声音符号的传播,而是结合多媒体特性,追求声音、画面及文字带来的视听综合体验。耳搔中所使用的物品,耳搔录制环境的设计,耳搔虚构情节,人物设定等等都成为了独特的意义文本。

目前,已经有对于经典绘画艺术作品如梵高星空主题相关的耳搔视频,临摹经典艺术作品时画笔与画布摩擦的声音,蘸取颜料时的轻微触发性声音等,结合画面色彩,给人以舒适的体验。这种助眠,是基于现代人生理上的媒介依赖。睡觉前“看“一个耳搔视频,更多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在選择时,耳搔的主题,产生触发音的物品便成为耳搔作为视频营销创意的主攻点。当艺术作品作为耳搔主题时,所推广的更多是流于表面的浅层文化意义。但这种”形式使媒介受众潜移默化中接触了解到经典艺术,弹幕形式交流使得受众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关于经典作品的科普,达到娱乐与教化齐飞的效果。

德彪西的经典作品《月光》,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其空灵飘渺的特性尤其符合耳搔声音的气质,配合画面溶溶月色亦或是钢琴弹奏时的画面录制,都会产生令人舒适,安神助眠的感官享受。在体验至上的媒介时代,经典艺术作品的大众传播,首先应适应现代快节奏文化消费的“硬性指标“,在到达公众视野之后才能进一步进行专业性的传播。这样的内容及意义减负过程,对于艺术作品传播,从长远意义来看,无非是有益的。

三、弊端:泛娱乐消费带来的形式主义及受众审美疲劳

经典艺术作品文化意义减负,注重形式感虽然能在大众广泛传播,但由于新媒介的快速传播,二次创作甚至多次创作的简单性以及传播内容权威性缺失等原因,过渡注重艺术作品形式上的创意而忽视内容本身的传播,便会造成大众的审美疲劳,对艺术作品原有的文化艺术价值造成大众认知上的误判,成为一种可怕的文化侵蚀。

艺术作品可以用来文化消费,但不是毫无节制,不受监管的肆意消费。对于音乐作品而言,声音的再创作影响更加潜移默化,一旦被人记住,便会产生长时间难以磨灭的影响。因此,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文化消费时,更要坚持尊重经典作品这一主要原则。耳搔此类小众文化兴趣圈现象,在利用经典艺术作品进行传播消费时,要适当打破原有形式为王的原则,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的把控上,使艺术作品能受益于新媒介的新形式,达到有效传播,而不是成为新媒介营销的砝码与傀儡,一次次滥用而磨损了其本身的艺术文化价值。

因此,在经典作品进入文化消费市场时,必须警惕流于形式所带来的危机,尊重经典艺术作品,形式上适度调整,最大程度将原本的文化内容带到大众面前,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众真正了解经典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魏晓凡:《互联网多媒体娱乐内容新类型“耳搔“(ASMR)初探》,《视听》,2017-02-15

作者简介:

魏典(1995.1.22—)女,汉族,籍贯: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艺术传播与审美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湖北高校文化消费背景与现状分析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消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扩大辽宁省文化消费的对策研究
媒介视野下的文化消费
基于幸福视角的武汉市民文化消费倾向及消费行为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