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班勇《西域诸国记》所载甘英出使大秦若干史实考论

2020-01-07 00:52颜世明
荆楚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官职

摘要: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所写“甘英”,其官职为“副使”,出使时间为永元九年(97),没有到达大秦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安息人阻挠,恐误。当为:“甘英”中的“英”应作“菟”,系在古代书籍传写过程中产生的别字;甘英的官职是西域都护班超辖属的掾;出使大秦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在于:从塔里木盆地到大秦所用的时间过长,路途遥远,与大秦联盟不现实。

关键词: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甘英;官职;出使时间;无功而返

中图分类号:K2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0)04-0012-04

东汉和帝之时,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使往大秦国(罗马帝国),是中西交流史和东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开拓了当时汉民族国家的世界视野,也促进了早期西方文明与东方华夏文明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鉴于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现今国家提出加强与中亚、西亚地区国家交流、合作的“一带一路”战略计划后,甘英西使大秦的有关内容,在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中屡见书写。中学历史教材,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载:“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行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1]高等教育歷史教科书,例如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云:“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达到条支国(今波斯湾北头),临海欲渡,为安息人所阻而还。这是中国使节远至波斯湾的最早记载。”[2]再如,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有类似叙述:“永元九年(97),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的东部地区。甘英抵达条支海滨(今波斯湾),临大海欲渡,为安息西界船人以海行艰难,‘数有死亡者所阻拦。”[3]又如,作为高校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朱绍侯等学者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亦存相似内容:“班超在出使西域期间,于永元九年(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西经条支(伊拉克)诸国,至安息西界(波斯湾),未过海而还。甘英是我国古代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做出了贡献。”[4]

与此同时,教科书中关于甘英西往大秦的知识点,在全国或各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先后数次以多种命题方式进行考察(如1983年高考历史试题、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北京卷、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及重庆卷)。

上述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有关甘英西使大秦的表述,涉及甘英的官职、始发时间,以及没能够抵达大秦的原因等。将这些陈述与《后汉纪·孝殇皇帝纪》《后汉书·西域传》《晋书·四夷传》等书中的有关记载相印证,可知历史教材对甘英西行的某些叙述存在不严谨地方,现分述如下。

一、甘英与甘菟

南朝刘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曰“(永元)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唐章怀太子李贤等注“《续汉书》‘甘英作‘甘菟”[5]2910,《续汉书》系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著有关东汉纪传体断代史,可见唐代或此前存在“甘英”“甘菟”两种写法。“英”和“菟”字形相近,或在书籍传抄过程中而产生别字。根据古籍字形讹误的判定原则,即不常见字,易误写作字形相近的常见字[6],反映《后汉书·西域传》中“甘英”应作“甘菟”。

上引《后汉书·西域传》还提到甘英的官职是“掾”,《后汉纪·孝殇皇帝纪》亦有类似记载[7]300,案汉朝公府及郡县官府的属吏,正曰掾,副曰属[8],表明甘英当系西域都护班超的属官。而一些中国历史人物词典、通俗读物及中小学、高等教育历史学教材记作“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即其所说甘英的官职为“副使”,恐不实。

二、出使时间

参考我们对甘英出使大秦的始发、归返路线所作考述[9],以及《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所录途经这些西域古国需要的时间,大致可推甘英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到安息(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两河流域,此处特指其都城泰西封,今伊拉克巴格达,下同)所用时间:龟兹西与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接,姑墨南至于阗(今新疆和田)马行十五日[10],于阗西邻皮山(今新疆皮山),由皮山到乌戈山离(今阿富汗西南)须行六十余日,自乌戈山离马行百余日可到条支(今伊拉克幼发拉底河流域),从条支至安息乘马需要六十余日,综上可推由龟兹抵安息约需时八个月,具体来说二百三十五天,其中,从龟兹到条支约需六个月,条支到安息大概用两个月。

至于甘英抵达这些西域国家的具体时间,前引《后汉书·西域传》载甘英由安息返抵龟兹(东汉西域都护府所在地)的时间在永元九年(97),又记“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5]2918反映该年还是甘英从龟兹出发抵条支的时间。由《后汉书·西域传》所述甘英自龟兹到条支、安息至龟兹的时间,可推其从条支出发到达安息的时间亦在永元九年。

诸史籍未记甘英出使大秦始发时间,这个时间可由他从条支出发至安息的时间,自安息返抵龟兹的时间,以及其间行程时间逆推而得(图1)。由安息返抵龟兹的时间在永元九年(97)十二月或稍前,又需时约八个月,说明至晚在永元九年四月已从安息出发回返龟兹。自条支行抵安息约需时两个月,反映从条支启程西去安息的时间应在永元九年二月及以前。

图1 甘英由龟兹经条支至安息行程示意图  注:(1)2个月、6个月、8个月为行程时间;(2)(96/7、8,97/11、12),分别指由龟兹出发的时间、返至龟兹的时间。  由上述甘英抵条支、安息及自安息返至龟兹的时间可推,他在永元八年(96)七、八月出发,约在永元九年(97)一、二月至条支,三、四月到安息,其后,从安息沿出使路线返回塔里木盆地,在同年十一、十二月间到达龟兹。某些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以永元九年为其出使大秦的始发时间,恐不确。

三、出使目的与无果而返的原因

诸史书未载甘英出使大秦目的,然据相关资料可以管窥一二。结合《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及其它两汉管理西域历史资料,可见东汉持被动、消极经营态度,投入西域财力、人力等远不如西汉。因此,在后汉之时,西域诸国经常被其中某一大国控制,也时常受到西域之外匈奴军事胁迫,东汉经营西域代理人班超想要稳定东汉西部边疆,慑服西域列国,仅赖东汉绵薄支持难以维持西域安定,那么就要团结西域国家制服反叛者,班超称此为“以夷狄攻夷狄”[5]1576。

班超以这个策略平伏西域的实例有:建初三年(78),班超率领西域国家疏勒(今新疆疏勒)、康居(今哈萨克斯坦)、于阗、拘弥(今新疆策勒县北)精兵一万余人攻打西域北道的姑墨国;在此之后,向章帝上书奏称西域地区偏远国家月氏(今阿姆河河流)、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康居愿意归顺东汉[5]1575-1577。说明班超既全力依靠塔里木盆地西域列国,又注重与塔里木盆地之外西域强国交往,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势力。同时,他运用这个谋略成功制服西域叛国的历史事件有:建初九年(84),班超率西域诸国之兵围攻疏勒国国王忠,随后康居则派出强兵悍将援助忠,班超一时难以制服忠,当时康居和月氏两国有姻亲关系,班超派遣使者持锦帛使月氏,让月氏王劝康居王罢兵,结果康居王听从劝说收兵而还[5]1579,正是巧妙利用这两国姻亲关系,才减少收服疏勒的外在阻力。表明这个计策对抚驭西域着实有效。由对班超安抚西域采取的方略所作分析可推,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当出于与葱岭西强国大秦结为盟友之目的。

上面主要讨论了甘英出使大秦目的,下面在此基础上探究他出使大秦无果的原因。

《后汉书·西域传》《晋书·四夷传》等史籍均言,甘英欲从安息西界乘船渡西海到大秦,安息长老对甘英讲:西海海洋面积广阔,如泛舟横渡,遇善风三个月、逢迟风两年才能到大秦,并且海中存在令乘船者“思土恋慕”之物,“英闻之乃止”[5]2918,[11]。根据这条史事,后人揣度甘英使大秦无功而返的原因,归纳起来,其观点大致可分作两类:(1)主观因素影响,即甘英缺乏冒险精神、畏惧困难等[12-14];(2)客观条件限制,如海洋阻隔,安息船人为垄断中西贸易而从中作的阻挠等[15-18]。其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大多采纳的是第二种看法中的“安息人故意阻挠”说。对于这些说法,我们依据《后汉纪·孝殇皇帝纪》《后汉书·西域传》等书中的相关记载作些分析:

与《后汉书·西域传》等史书所载相同,《后汉纪·孝殇皇帝纪》亦录安息西界船人的这些话,甘英听到以后止步不前。与它们不同的是,在《后汉纪·孝殇皇帝纪》中,还以甘英与安息船人问答的形式讲述了大秦国风土民情、物产等,其中提到“从安息陆道绕海北行出海西至大秦”[7]302。

由《后汉纪·孝殇皇帝纪》所述甘英与安息船人的对话,可推“英闻之乃止”以后发生的事:在听闻安息船人说海中有“恋慕之物”,以及渡西海到大秦所需时间后,甘英向其询问大秦国情况,安息船人将所知大秦国风土民情等如实相告,同时提及由今伊拉克出发,往北行,经叙利亚至土耳其,再向西行可到意大利。

从上文安息船人对甘英讲,除却渡西海外,还可走陆路抵大秦国,可见其不遗余力帮助甘英。因而,海洋阻隔、安息船人阻挠等说不可全信。至于甘英胆怯、畏惧困难之类说法,我们认为亦不可尽信,原因在于:《后汉书·西域传》曰“(甘英历)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5]2931,反映甘英从塔里木盆地经历千难万险方到安息。如此看來,应该不会惧怕此处险难。

既然这些因素并不能彻底阻止甘英出使大秦,那么,他在条支不再向西行,前往大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可能与甘英西使大秦目的相关:从塔里木盆地至安息约需八个月,自安息到大秦渡西海快则三月、慢则两年,由安息经陆路绕西海到大秦亦须较长时间,说明从塔里木盆地到大秦所用行程时间过长,距离遥远,与之结盟可望而不可及。

四、结语

以上主要根据东汉以来的文献资料记载探讨了传世史乘记载甘英名字异名、官职,出使大秦始发时间、目的,以及到达条支国而没有抵达大秦的原因。这些有关甘英历史资料,以及甘英西使大秦路线、见闻,为班超之子班勇收存在《西域诸国记》一书中(1),后来又被范晔转录于《后汉书·西域传》。本文及之后所写有关甘英西行论文,有助于深入探究《西域诸国记》编纂成书情况,以及甘英出使大秦在中外交通史、中西关系史上历史意义,也可为以后编著、修订中高等历史教材提供借鉴。

注释:

(1) 据《后汉书·西域传》“序言”、《后汉纪·孝殇皇帝纪》相关文字记载,班勇著有记录西域史地情况的书籍,然不见著录于隋代以降公私目录类典籍,现已散佚不存,书名《西域诸国记》据清代学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二十六《班勇》拟。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古代史: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6.

[2]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1.

[3]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8.

[4]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348.

[5]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

[6] 杨琳.文献字形讹误的判定原则[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1):112-116.

[7] 袁宏.后汉纪:卷十五[M].张烈,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8] 张政烺.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953.

[9] 颜世明.汉唐西域地理佚籍整理与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10] 班固.汉书:卷九十六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3:3910-3911.

[11] 房玄龄.晋书:卷九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4:2545.

[12] 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41.

[13] 范文澜.中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49.

[14] 余太山.关于甘英西使[M]∥国际汉学:第三辑.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259.

[15] 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M]∥饮冰室合集: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14.

[16] 魏源.海国图志[M].长沙:岳麓书社,2011:964.

[17] 夏德.大秦国全录[M].朱杰勤,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30.

[18] 莫任南.甘英出使大秦的路线及其贡献[J].世界历史,1982(2):13-19.

[责任编辑:陈丽华]

猜你喜欢
官职
人体五脏各有“官职”(下)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古代的任免升迁
心中有天平
《念奴娇·赤壁怀古》“周郎”一词注释商榷
《魏书·官氏志》所见北魏的武官官职特点
晚清捐官活动研究
“父母官”新注释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
“官职”与“天分”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