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兰
[摘 要] 在高职体育院校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水平。从课程思政的教学视角出发,充分挖掘德育教学内容,开展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通过对“课程思政”视角教学的阐述,阐明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运用“课程思政”的教学优势,并提出“课程思政”视角下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教学思路,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体育教学;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86-02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教学虽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但大多是外在行为,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未真正改变,学生的素养水平并未明显提高。我们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逐步提高,将“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更好地提高公民的素养[1]。
一、课程思政概述
在教学理念上,“课程思政”是先导思想,能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实际教学相融合,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思维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视角的教学纳入所学的学科内容,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今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人品和素养,其中可分为职业素养和思想素质,职业素养是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思想品德素养是人的内在道德素质的体现,是人的内在道德素质的高低,是人能否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品[2]。在社会工作中,不同的企业对员工的素养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获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在教学中运用课程思政的理念,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培养高素质、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二、“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契合点
(一)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师应不断寻找“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契合点,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二)契合点
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很多外国企业在中国开业,我国也有很多国民在外国企业工作。外企业发展迅速,有关人士研究了国外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员工技术素质的要求占15%,对文化素质的要求占85%,由此可以得出,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是步入企业的基本要求,而影响企业能否稳健发展的因素则是员工的素质水平[3]。把“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高职体育教师要寻找与其教学内容高效融合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从团队意识、竞争思维、素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培养,成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措施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學措施中,教师应着重挖掘体育学习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注重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思维、纪律行为、爱国思想、坚忍不拔等优良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充分适应职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思想体魄。
(一)在体育教育目标中落实思政教育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促进学生的生活技能和体育技能水平提高,是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全面培养素质人才,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的健康、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等,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社会的认识、对以后工作的适应等方面的认识,已逐渐被我们所忽视,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一致的。因此,教师应在体育教学目标中贯彻思政教育目标,挖掘体育教学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精神,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德育内容,从政治教育思想上指导学生,在教学中贯彻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内容多样,田径、跳高、铅球、体操等都是重点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技巧教学过于重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激情。
比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体操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对体操课有更深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对体操课有更深的理解。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融入体育精神中,培养学生的比赛精神和必胜决心。大学生在体操训练过程中更加自主,心中燃起为国争光的必胜决心,学生的思想品质更加坚毅,在困难不言败、不退缩的情况下,提高学生训练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三)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敬业精神
常言道:人人先来,家才小,国家是人民的保护伞,人民也要做国家的靠山。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敬业精神。很多运动项目都会参加奥运会比赛,是为国争光的好时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体育运动员获得奖牌的录像,并讲述其竞赛事迹和刻苦训练的过程,学生为国争光的情绪得到了充分激发。也要坚定学生为国争光的信念,这是体育事业的最高荣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只要刻苦训练,掌握了体育技巧,就有机会为国争光。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选择时要坚持并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地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地位,结合当今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五)培养拼搏精神、提升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良好的体育意识对学生今后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个性和不服输的体育精神。
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创设组队作战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在长跑训练中,以组队战斗接力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得到充分激发,不服输的精神也得以培养,还可以提高训练效率,学生还可以在体能训练中树立训练目标,更好地完成训练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
(六)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对体育课采用单一的训练方式进行教学,体育课训练枯燥乏味,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训练内容,训练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不高,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能力受到限制。为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性格偏好设置游戏训练内容,或者通过情境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积极参与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七)训练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专业性,使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能高效地适应工作内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建构“职业训练”的教学情景,配备专业的体育训练器材,学生在职业训练的过程中,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应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奠定基础,提高职业适应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不同的专业课教学中,要挖掘课程内容,高效地开展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如技术维修专业,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操作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可开设“夹黄豆”“弹力带”等体育项目,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工科学生,通过山跑、野外生存技能等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团队精神和团队精神在社会工作中尤为重要,团队精神是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团队精神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步入工作岗位,能够有效地适应集体工作的职业环境。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短跑接力赛、拔河、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需要团队完成,学生在团队比赛中,能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发挥团队优势,形成团队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团队任务。
(八)培养规则意识、增强纪律观念
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下,教师更应注重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纪律意识的增强。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运动员未按规定参加比赛,最终被取消比赛资格,严重者还会被终身禁赛,或者是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对裁判行贿收买等行为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认识到无纪律严重后果的重要性。进入比赛后,学生的纪律意识得到加强,能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在高职体育院校的教学中,运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庚仁.“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29.
[2]崔大勇.慕课背景下体育院校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8(20):3014.
[3]朱晓菱.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内江科技,2017(11):251.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