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陈
[摘 要] 高职扩招百万后生源多源化、发展需求多样化使非传统生源的课堂教学目标增多、教学任务变重。通过分析扩招背景下非传统生源培养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探讨了高职扩招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
[关 键 词] 高职扩招;信息技术;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74-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开创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由于生源多源化,高职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教育证书体系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拓宽学生学习途径以及优化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加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获得教育的机会,本文着眼于此背景下的高职课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探索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探讨高职扩招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育信息化”“网络教学”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中已经不陌生,但是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上,很多教师还停留在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而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挑战并非技术,必须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对课堂教学形态进行新的设计。
一、扩招背景下非传统生源的特点
(一)习惯社会生活,远离校园
以往,高职学校的生源多以高中毕业生或中职学校毕业生为主,此次高职扩招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全覆盖,生源对象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他们获取入学资格的方式主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实现,这也是高职业内人士较为担心的问题,认为扩招对象中的一大部分人已经远离校园而习惯了社会生活,已对读书失去兴趣。
(二)学习目的明确
与传统生源不同,非传统生源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有工作经验,他们在工作中发现没有知识与技能会吃亏,因工作所需而接受职业教育,因此对于工作中缺失的知识技能有相對清晰的认知。在培养过程中应尽量照顾这部分学生的知识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优质资源供学生按照需求选择学习。
(三)在岗学习,集中学习实施困难
此次扩招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岗人员,针对这类学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为“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生集中学习变得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部分学校采取“灵活编班”“弹性学分”等措施。
非传统生源的特点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传统课堂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如何保证学习过程顺利开展?学校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把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教室学习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吗?
二、技术与教育融合,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递更加快捷平等,传授方式、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也有着深远影响。
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居高临下、我教你学的传统课堂已经不适合高职院校新的培养模式,由于扩招的学生有大部分已经具有工作经验,对自己在工作中缺乏的知识与技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学校可利用教学平台,由教师选取优质资源供学生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按需点课。基于此,传统的课堂模式完全可以颠倒过来,师生共同面对问题,学生在某个领域可能超越老师。过去在学校上课学习,课后完成作业,现在完全可以在家学习,到学校则是答疑解惑,学生在网络上、工作中都可以获取知识,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会成为高职教育的基本模式,允许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获取必要的学分认定。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通过协作团队进行学习,一人一张课表,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内容,教师不再需要给学生提供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是在学生完成自己的最初知识结构以后,通过自主学习构建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个性化结构。
(一)利用互联网采集学生信息,助力“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基于经验,或是依靠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学生的主动性较差,教师只能提供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采用灌输式教学,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由于非传统生源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在传统课堂中做到“因材施教”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实施教学活动前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互联网、智慧教学平台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选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科学完成线上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将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告知教师,教师清晰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对学生做出针对性指导。
(二)线上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整体化的教学设计,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师”“教材”“教室”的格局相当稳定,线上教学则打破了此种格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关注学校、区域推荐的教学资源,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并使用教学材料。
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实践与思考,合理设计驱动式教学任务,如探究活动、自主学习任务等,以此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避免机械式的灌输,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构建。
为了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巧妙地运用案例辅助,用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讲解案例的方法更加清晰有效地讲解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指导要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线上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学习平台等社交媒体工具及时发布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程要点、考核方式等。引导学生及时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构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主体性及主动性。
(四)互动课件的制作
由于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主要基于学习资源实现互动,因此,互动课件的制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制作课件时,教师应注意将知识可视化,通过颜色、字体等视觉变化强调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强调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以最合理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以贵州農业职业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专业课程均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资源,并向学生提供多个慕课网站的免费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需选择适合自己补充学习的内容。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为主,发布教学任务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运用学习的知识完成教师给出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构建。教师可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监督学习过程,学生可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协作沟通。完成线上教学的任务后,再通过线下集中实训,将线上授课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结语
2019年是高职百万扩招的第一年,百万扩招为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互联网改变教育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它为教育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打破传统教育的格局,二者的结合,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高职非传统生源课堂的探索,也许是一次契机,是一次推进教育变革的机遇。
要发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当作多媒体来使用,教师需要将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付雪凌.变革与创新: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3-32.
[2]张敏.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54-58.
[3]龚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45-46.
[4]王娜玲.高职院校应对“百万扩招”的措施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52-56.
[5]罗文芳.高职扩招背景下的安全应急人才培养应对之策探讨: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2):157-158.
[6]杨红玲,杨潇潇.高职扩招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与重塑的探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37-40.
[7]徐伟.百万扩招高职院校工作开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智库时代,2019(51):47-48.
[8]孙小丽.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教学应对之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A1):21-22.
[9]龚尧,张文娟.高职扩招背景下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23):112.
[10]薛峰.论百万扩招与新时代农民工学历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9(24):19-25.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