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自舒
[摘 要] 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再强化实现欲、意志力与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而将学生培养成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进而在世界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完善自我,砥砺前行。
[关 键 词] 成才者的规律;讲学与教学;有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54-02
一、成才者的规律
翻看成才者的成长历程,探究成才者的成长规律,不难发现他们与普通人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一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三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四者缺一不可。可以说,不服务于社会者不成才,甘于平庸者不成才,不能管理自己者不成才,非自学者不成才。因此,教育就是在以正确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成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实现欲、意志力与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而将学生培养成才。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要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正能量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现欲,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人们首先要拥有创造性思维,才能产生创新行为,形成创新成果,进而达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发展目标。然而,创新思维就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而讲座式的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常常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效果。相反,讨论互动式教学模式才是这种思维产生的最佳途径。
二、讲学与教学
我们都知道,教学起始于教而落脚于学,也就是说评判教学质量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这一方面和教师渊博的知识和表达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否强烈,自学能力是否较强。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播知识的方法基本有两种,即讲学与教学,其实讲学不等同于教学。
首先,它们主体不同。讲学,要求教师在某方面要有较深的造诣,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教学,则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基本的理论和基本的技术,一定的生产经验和表达能力,还需要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其次,它们的客体也不同。讲学,其对象常常是拥有了解信息知识愿望的群体;教学,其对象则是复杂的,其中有的有学习愿望,也有的没有学习愿望或这种愿望不强烈。再者,教师的责任也不同,讲学,阐述明白自己所讲的内容就行了,至于客体能够掌握多少没有特别要求;教学,绝对不是主体讲明白就行,而是愿意学或不愿意学的,教师都有责任让他们去学习,至于学会多少和客体的智商有关,但学不学习和教师有关。
因此,讲学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词和知识传授过程,分别适于不同的客体和主体。而主体则不要求在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材施教的方法、较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广泛采用讲学模式上课的我国各层次教学的今天,特别是在面对不爱学习的高职生群体,更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引导、去变换教学方法和内容,必要时还要伴随一定的强制性措施来确保教学过程的实现。
我们的高职学生是在老师讲学生听和一张考卷中淘汰的学生(没考上更高的学府),再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面对高考成绩较差的高职生群体,他们的智力水平是没有人怀疑的,而对其学习的愿望和自学能力是没有不怀疑的,不然高层次的学府不会对他们关闭大门!因此,讲得好不如教得好,讲得好也不等于教得好,更不等于学得好。因为中学的教师普遍要比大学的教师在讲课方法和解题思路上要严谨得多,可是这些学生却没有学会,所以作为高职教师我们不能再在讲上做功课了!
因此,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多种形式教会学生的才叫教学,将讲学变革为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彻底变革。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设法做到,让不知道学习的学生知道为何学习,让不会学习的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同时还要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有什么爱好更需要我们去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培养成人,然后他们才容易成才,进而才真正完成教学。
由于高职生的自学能力普遍偏差,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内容坚决不要讲,并以加重平时成绩比重的方式来督促其自学,以锻炼了其自学能力,且必要时准许其利用手机查资料。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又抑制了其利用手机玩游戏的不良习惯,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可以说,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成功的一半。而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当然是在正确价值观基础上的人生目标,其次培养其自学能力,最后才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然教学过程无法实现。教学具有这种功能,而讲学都是针对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来进行的,所以它常常不具备培养学生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三、怎样实现有效的教学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拥有一定的人生智慧,实现幸福的人生目标。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首要功能都是要培养人的社会性,同时培养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教学不是讲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比讲授课程知识重要。因此,学生则更多地是用理解和记忆的方式获得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用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去获得知识,进而学生就失去了一个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又怎样去给学生培养一个创新型的大脑?
因为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思维的成长过程中就只有一条主线,那就是按照老师讲的记忆知识,这是一种让学生被动掌握知识的方法,这样就会扼杀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而言。而问题引导互动教学法则能撬开学生主动思考的闸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为一个带着问题自学的学生,想不让他成才都不可能。
为此,我们可以尝试采用问题引导互动教学法,即便面对的是唯一的知识和命题,也要使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实现认识的统一。因为有了这个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既能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强化自己的思考创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学能力和自信,也能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感情,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我们的教学模式探索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较好地探索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项目训练、文化跟进”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问题引导,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所有的方法都失败时,寻找一个可以信赖的榜样作为自己的引导,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引导,知道如何寻找最准确的答案。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處理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可是如何处理问题却是一门学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随着问题意识的不断前进,新的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就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小组讨论,是将班级小组化并集中在一起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小组讨论就是大家俗称的小组会议,主要是通过成员间的交际与合作增强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可以称之为“无领导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新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讨论是一种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协作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给定情景下的应对问题、处理事件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状况来判断该学生的学习和受教情况。
项目训练,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的真实项目生产以及模拟生产情景,通过这种训练可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等职业能力。其中,项目的设置可以是教师,当然最好是学生,包括生产目标、项目条件、人员分工、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等环节。当然,项目评价都可以由学生承担,最后再由教师点评。因此,通过项目训练,不仅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还能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文化的跟进,是确保先进文化进高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文化要立足历史、跟进时代,是高职院校文化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正在“微”时代下大踏步地前进,高校传统文化课不应局限在向学生灌输价值论、认识论,还应该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文化修养。而且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由不同的文化元素编制而成,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有我们取之不竭的丰富资源,更为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的教师所做的工作是:第一,设置问题和项目,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讲学生提出而学生又回答不了的问题;第三,讲课本以外的个人经验和专业发展;第四,讲好人生故事,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第五,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合适成绩。
五、结语
本文对现行中高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改革与实践。在新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队伍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书育人方法,探索教与学的真谛,以“教”与“学”为主题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提供全面、新颖的教学方法,教与学是对教师的讲学技巧和方法的一种考验,要引导和激励学生,不仅要学会学校教师教授的知识,还要不断完善自我能力和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莉莉.破而后立:全息学习的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2019(26).
[2]廖克杰,黄基荣.廖克杰团队:师生携手,让教学“环环相扣”高效前行:构建“教学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广西教育,2018(28):36-42.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