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
【摘 要】本文以广西商业学校仓储作业实务课程为例,论述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以在 2017 级物流班级中实施为例,针对课时和实训设备不足、个别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不够合理、职业素质考核内容不够清晰、没有引入综合岗位考核等问题,提出修改课程教学方案、设置更合理的教学学时、调整和设置更合理的考评项目、重构考核指标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中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 岗位工作能力 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84-03
以能力为核心,以岗位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中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以仓储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考核内容,实施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的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它可以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真正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探索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中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
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
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步骤构建。第一步,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中职学生的情况,以及中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内容,选定中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对接岗位为仓管员、分拣员、操作员。第二步,提取仓管员、分拣员、操作员 3 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整理岗位能力列表,即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岗位职业素质。基于以上三个维度,设计、构建“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课程考核指标体系,设置对应的考核项目、指标化项目的考核标准。第三步,基于考核指标体系,重新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并选取学校物流专业班级开展基于岗位能力的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学实践,通过完成教学实施后的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可实施的中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和评价
广西商业学校选取 2017 级物流班级实施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过程和结果如下。
1.岗位与考核项目。依据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包括仓管员、分拣员、操作员 3 个岗位,每个岗位设定若干考核项目,具体考核项目见表 1。
2.考核形式与结论。仓储作业实务课程考核内容由 9 个典型工作任务和 1 个知识项目构成,共计 10 个考核项目,除消防安全知识采用笔试考核的方式外,其余 9 个项目全部采用操作考核的形式。考核结论按百分制计分,总分为 100 分,每个考核项目的满分为 100 分,权重为 10%,各考核项目的得分加总,即为课程最终成绩。
3.考核结果。本次实验班级 2017 级物流服务与管理班,应考 34 人,实考 34 人,最高分数 90 分,最低分数 45 分,及格率为 88.2%,具体成绩分布情况见表 2。
从及格率可以看出,有 88.2% 的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最终考核,只有 11.8% 的人不能通过课程考核,这说明课程的考核方案整体是可行的。但是,80 分以上的优秀分数段只有 14.7%,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新的课程考评体系和考核标准可能存在难度大的问题,但是不排除可能是因为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还不太适应该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所以成绩不太理想。由此可见,本次实施的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可行的。
(二)教学成效
经过在 2017 级物流班级实施基于岗位能力的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1.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创建“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评价指标,实施课程评价改革,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学生的岗位能力明显提升,更好地适应物流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
2.提升教学与实际岗位工作的匹配度,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重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广西商业学校依据企业仓储岗位能力要求,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改进课程的实训项目,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对接度进一步提高。通过编制《仓储作业实务考核实施细则》,广西商业学校依据细则要求,改进教学考核标准,学校教学标准与企业岗位工作标准更为接近。
3.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实施以岗位能力为主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引導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了解、学习企业岗位的工作技能,研究、分析课程对接岗位的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指标及实施细则,物流专业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不足,实训设备不足,导致技能养成效果不理想
在 2017 级物流班级仓储作业实务教学实施方案中,周课时是 4 节,总课时 68 节,但是从一个学期的教改实施过程看,原课程理论和实训各一半课时,教改实施之后,在原教学方案基础上,很多理论教学内容换成岗位能力训练的实训教学课时;因为是基于真实工作的要求,训练的内容需要增多,强度也需要加大;广西商业学校的仓储实训室的场地和设备有限,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手动搬运车、半电动堆高车、码盘堆垛、商品查验上存在明显的设备不足的情况。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可知,虽然教师进行了同教学空间的实训分组,轮换实训,但是周课时 4 节,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也很难多次轮换,这导致学生的训练时长不够,技能培养效果不够理想。
(二)个别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不够合理
根据各考核项目成绩,结合学生座谈反馈及物流组教师的研讨,发现商品查验、仓库布局、盲拣项目存在考核要求偏高的现象。以 3 分钟商品查验为例,要求学生在 3 分钟内查验约 30 件货物,不仅要挑出问题件,还需要将问题件和合格件分区堆垛,学生感觉时长不足,且单件货物 5~8 公斤,十分考验个人身体素质。物流专业组的教师则认为,商品查验和码盘项目在考核上有比较大的技能重合部分,需要重新明确考核项目,调整考核标准。
(三)考核形式单一,职业素质考核内容不够清晰,学生素质养成培养效果不明显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初衷是构建“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让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但从课程实施的结果来看,因为将知识、技能和素质都通过实操的方式来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出现职业素质的内容设置不够清晰的情况。以手动搬运车为例,虽然设置了部分手动搬运车操作的标准,违反标准操作要扣分,但是学生为了赶时间,完成考核项目,也要违规扣分操作。虽然结果学生的成绩是合格的,但是从考核项目实施过程来看,没有起到有效的引导和导向作用。
(四)没有引入综合岗位考核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不能保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课程的考核是按照仓管员、分拣员、操作员各自的岗位典型任务提取的考核项目,现行的考核标准也是按照单个项目进行评分,最后取所有项目的平均分作为课程的最后成绩。这样的考评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可能凭着个人喜好,或者自己的能力所长去学习,也就是“偏科偏岗”,这样单一的能力养成不符合企业一专多用、复合型人才的用工需求,也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中使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三、改进措施
(一)修改课程教学方案,设置更合理的教学学时
经过研讨,按照改革的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计划,重新核算课程的课时,最后课程由周课时 4 节改为 6 节,总课时从 68 节变成 108 节,其中理论教学 28 节、实训课时 72 节、机动 8 节。同时,修改现行的课程教学方案或课程标准,改进教学设计,采用分组教学、分场地教学、分项目教学组合的形式,更合理地在同一时间规划理论、实训的教学安排和配套师资,确保学生得到足够的技能训练时长,提高教学实训的效率,从而促进岗位能力的养成。
(二)调整、设置更合理的考评项目
课程第一阶段的考核内容是基于仓管员、分拣员、操作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融合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形成“3 分钟商品查验”“库存盘点”等 10 个实操考核项目。在教学实施后,发现存在项目考核形式单一、职业素养考核不落地、没有引入全面发展的考核等问题。针对解决以上问题,改进后,将第二阶段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 3 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下分设不同的考核项目,改进后的考核项目如下。
1.知识考核。具体见表 3(见下页)。
2.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方式为操作,具体考核项目如表 4(见下页)。
3.职业素养考核。具体见表 5(见下页)。
(三)重构考核指标体系
1.重构课程成绩权重。考核结论按百分制计分,总分为 100 分,每个模块满分 100 分,各模块下的分考核项目也是每个 100 分,每个模块得分按照表 6 权重计算,最后按“照课程成绩=知识考核占 30%+素质考核 30%+技能考核 40%”计算。
2.知识考核增设合格“门槛”。知识考核每个项目的分数为 100 分,“问答”是采用课堂随机提问和抽背的形式考查学生掌握与记忆知识的情况;“作业”是用课堂或者课后作业的形式来考核;“考试”采用笔试闭卷考试的形式,选取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排序、案例分析的题型进行考核。知识考核项目最终成绩取所有知识考核全部项目分数的平均分,其中知识考核每个项目均设合格分数,如分数不达标的,必须重考,直至成绩大于或等于合格分数线,具体分数线情况如表 7。
3.职业素质考核有“一票否决”权。总体原则是课程分 3 个模块考核,其中岗位素质考核的部分内容已经融入技能考核中,有独立的指标和评分标准,职业素养项目享有“一票否决”权,即任意一个职业素养项目达不到考核标准时,项目考核成绩被判定为不合格。
在仓管员、分拣员、操作员的技能考核项目评分标准中,职业素养的评分专区,其中入库作业、库内盘点、散件出库、出入库搬运、综合出入库 5 个项目均设有“一票否决”职业素养考核项目,整个考核指标中共有 17 个“一票否决”评分标准,很大程度上明确了职业素养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落实了考核和训练的标准。可以采取少次出现按次数扣重分的评分标准,若作业行为属于明显违反安全和操作规范的作业行为或者习惯,且行为或习惯不符合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业要求,同时也會产生学生人身安全隐患的,则直接取消考核成绩。修改设置这样的评分标准,就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从导向上和结果上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帮助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
4.增加综合岗位考核,促进学生全岗位发展。课程的考核实施方案和细则中,增加了一个综合岗位考核项目,要求 3 人一组,岗位采取抽签的形式,在规定 20 分钟内,完成出库、入库、散件拣选及打包、库存盘点 4 个任务作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于全岗位能力养成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和训练不“偏科、偏岗”,树立全岗位发展的学习观并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刘全喜.基于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N].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2]周惠芳,陈意军.基于项目学习的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J].河北职业教育,2019(12).
【作者简介】胡 倩(1985— ),女,籍贯广西柳州,经济学士学位,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商业学校商贸系,研究方向为物流专业教学。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