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途径研究

2020-01-07 08:08贺静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院校高职

贺静静

[摘           要]  以基于“互聯网+教育”环境下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途径为主线,提出“3434”研究思路模式,即“理论基础(3个内涵)—现状分析(4个维度)—社会调查(3个关系)—对策建议(4个措施)”的思路。分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通过对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从教学方式的优化、建立校内微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师生“互联网+教与学”的能力等方面的途径进行解读,提出可行的对策。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06-02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当今时代已经对很多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数据的力量重新定义各个行业,重新定义信息化。2020年一场疫情的到来更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催化剂,这也将逐渐转变行业发展的方向,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互联网自身与行业发展的自我革命和持续迭代。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提升高职学生信息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方法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以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技能的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创新,首先要具备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做出新的改进。所以,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高职学生的创新潜力。

笔者就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这一问题,选取不同年级高职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数据如表1所示,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选取的样本涵盖高职各年级及已经毕业的学生和职中学生,这样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从入校之前的阶段一直到就业后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数据变化趋势表明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从很有兴趣、比较有兴趣、一般、不太感兴趣到没兴趣的人数大致都是递减的,尤其是没兴趣的学生总数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

这说明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抱有极大的热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启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帮助他们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让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变成他们完成创新活动和创业行为的内在动力,这需要高职院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路,进而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属性。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思路

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这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对“互联网+教育”时代下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进行剖析。

文章提出“3434”研究思路模式,即按“理论基础(3个内涵)—现状分析(4个维度)—社会调查(3个关系)—对策建议(4个措施)”的思路展开。“3个内涵”是指在研究的理论基础阶段首先要明确“互联网+”内涵、创新创业内涵、高职教育内涵;“4个维度”是指要切实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4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理清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阻力来源、环境影响等因素;“3个关系”是指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离不开企业实践,必须处理好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的关系、企业为学生提供拓展思路和创新机会的关系、学校引导教育学生的关系;“4个措施”主要是指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措施、课程设置方面的措施、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措施以及创新创业理念的普及措施。

最后通过理论基础、现状分析、社会调查、对策建议等环节层层深入,对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建议

高职院校是学生进入创新思维黄金期,培养创新思维的摇篮,是将学生从从众型思维定式、书本型思维定式、经验型思维定式、权威型思维定式转变成创新型思维定式的重要工具。所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路径应该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优化的必要性

“互联网+教育”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互联网+教”,一个是“互联网+学”。教师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如果要求学生做到“互联网+学”,首先学校要提供满足互联网教学需求的互联网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环境,其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创业专业能力。把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环节,营造良好的信息化课堂。

课堂是教育的第一战场,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中学习到创新创业知识进行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几乎没有学习到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3.8%,学习到一点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8.7%,仅有17.5%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很多相关知识。尤其是大一学生,在最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的时期,接收到的有用信息最少。所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非常有必要。

高职院校应该从创新创业思维的建立培养、创业能力素质的提升、创新创业想法的发掘与筛选、创业计划的完善、创业企业的设立、创新创业实践等几个方面,科学合理地贯穿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能学到,能用到,能得到。

(二)建立校内微企业,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学生要实现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必须亲身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要准确掌握市场规律,从容应对创业风险,需要有完善的保障体制。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创新创业合作,将校企合作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共同创建校内微企业,完善校内外实践体制保障,统筹规划,统一布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仅限于简单的沙盘、经营实训等,仅是简单的固有流程的模拟,不能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而且专业性差,跨界融合度不高。企业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最新的工艺工法、最新的材料设备。所以,应通过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让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接受最新的专业知识。

(三)建立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

优秀的创业者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专业知识的储备、出色的领导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等,这些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这需要创业者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创业过程对创业者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打破传统学科、专业、领域之间的壁垒,让学生不仅获取某个岗位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大量的与专业相关或者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综合性知识,来应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给各行业带来的变革。

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探究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将专业融合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准备把握市场发展方向,以培养出优秀的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小结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学校、家庭、学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高职教育在应对挑战时,应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互联网技术、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新型实践教学平台有机融合在一起,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周苏,褚赟.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40-41.

[2]葛平平,高远秀.“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創新创业教育探索[J].现代教育,2019(2):47-48.

[3]张香兰,程培岩,史成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38-41.

[4]凌玲.“互联网+”跨界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64-65.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