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体系研究

2020-01-07 08:08晏然龙晔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志愿

晏然 龙晔璟

[摘           要]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效的连接工具,在社会生产、学习工作交流、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基于此,主要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具体路径入手探讨具体的搭建方式,从而不断完善线上平台,构建“五个一体”服务体系,进行精准的资源链接,打造多样化的系统功能,构建完整的服务网络。

[关    键   词]  “互联网+”;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02-02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以及路径,在多项社会公共服务当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展现出了其专业性、高水平服务技能,尤其是在现代公共服务中,大学生体育活动、大学生扶贫活动、大学生爱心助学活动,都体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独特的价值。

一、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平台搭建的必要性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公共网络搭建的过程当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有效的“互联网+”思维探索高校的大学生服务体系构建,可以提高大学生服务工作的效率,引以借鉴,推动体系完整,逐步扩大服务网络,建设长效化的制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构建“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增进大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语言、沟通协作、表达等全方面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另一方面,构建“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还有利于丰富当前的社会、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活动的精神内核,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鼓励其应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贡献社会、回馈社会,体现志愿服务的这种精神。

除此之外,构建“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消除社会中的一些矛盾,促进和谐友爱氛围的建立,鼓励大学生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以及专业优势促进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在社会养老問题、儿童教育等方面发挥大学生的独特作用,温暖社会,温暖人心[1]。

二、基于“互联网+”搭建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体系的路径

(一)搭建线上服务平台

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基于“互联网+”搭建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体系,主要是构建志愿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四网融合”的线上服务平台。

第一,构建志愿服务网站。在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当中,如何招募人才是首要工作。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只有通过合适的渠道了解志愿服务体系参与到志愿服务过程当中,获得更加多渠道的报名方式,才能够发挥志愿体系的组织优势。构建志愿服务网站不仅可以扩展更多的专业志愿者,还可以拓展招聘的路径,帮助大学生了解到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基于“互联网+”建设有效的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人才的收集效率,还可以线上、线下同时解决问题,招募到合适的人才去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第二,通过微信公众号来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起到精准招募人才的作用。微信公众号一般都是指定订阅的,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广泛的传播,这种公众微信号经过精准的组织以及精细化的运营,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加精准,还可以及时在线上播报大学生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挖掘潜在的人才以及潜在的社会资源,减少信息的浪费以及节约宣传的成本。借助这种社群化的网络服务,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志愿人才得到最精准的匹配,还可以使其服务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第三,搭建线上微信社群和QQ群。目前微信社群的日活动量已经超过了4亿,通过微信群来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度的增加。大学生可以在微信群当中了解到志愿活动的招募信息、发布信息、具体活动信息,并且上传自己的大学生志愿活动成果,与其他有志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其他大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与沟通,了解前辈的经验,并且抒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大学生找到群体,找到组织,从而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当中获得尊重感与认同感,提高自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2]。

(二)构建“五位一体”服务体系

通过基础平台搭建学习、交流、实践、宣传、保障“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可以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精准,让大学生志愿服务人员与被需求人员零距离交往。

首先,在构建“五位一体”服务体系的过程当中,要盘活潜在资源,减少信息浪费,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宣传这种有效的活动路径,使得不同的服务组织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利用好大学生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志愿活动的组织。例如,上海市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就在学习和交流社群当中,上传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问题,帮助同学们进行解答,起到了实践支持的作用,通过这种形式,该社群共组织了314次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的3642名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了志愿服务。

其次,在构建“五位一体”服务活动的过程当中,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使志愿活动更加的丰富,通过线上活动进行学习交流来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和意向,帮助大学生掌握到志愿服务的精髓;通过线下的活动来进行实践宣传,保障“五位一体”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一些定点服务人员送去关心和爱护,这种线上、线下活动整合一体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服务活动项目的深化,还有助于线上服务志愿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在线下进行落实。

例如,娄底某大学生公益服务组织通过线上收集资料、整合资源,线下进行实践服务的方式,为区域内留守儿童及家庭提供精神和困难帮扶。通过这样的活动,在2018年4月到2019年12月,共服务留守儿童万余人次,涉及家庭一千余户。通过线上平台的宣传,有更多的留守儿童及家庭上传了相关资料,获得了帮扶,为区域内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建立这种“五位一体”服务体系还有利于组织严密程度的不断提升,现代大学生很多人都非常愿意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但是在参与的过程当中却缺乏组织性和严密性,很多志愿者参加一次活动之后就缺乏后续的对接工作,甚至存在找不到组织的现象,建设这种“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学习和交流,帮助大学生志愿服务人员找到后续工作组织,线下见面,形成一个相互认识的熟人社会。这样的组织不仅有利于后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成员之间相互建立友谊。

(三)整合资源进行精准对接

实现平台统一管理、统一应用,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共建共享,实现志愿者、服务项目、服务对象的精准对接,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还可以促进志愿活动的长效发展。

1.进行平台统一管理可以促进成长机制健全,在“互联网+”视角之下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约束,建立起有效的赏罚机制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组织的依赖和信任,避免由于体制不完善造成学生缺乏管理,使得大学生的专业性和服务能力下降,造成埋没人才、浪費资源的现象。

2.进行统一的平台应用,不仅可以为有专业需求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提供有效的帮扶路径,还可以发挥出人才的专业性优势,不断拓展服务活动的实际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在“互联网+”背景之下,通过这种资源的统一利用,不仅可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价值,还可以促进人才的个人成长。

3.实现资源转化和共享共建需要体系管理人员增加服务活动的项目,提高技术的含金量,运用更加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打造专业的服务体系,尤其是在高端的志愿服务活动方面增加实践经验,利用线上和线下的社群服务等进行社区扫盲、公益文化支持、赛事志愿管理。

4.打造精准的对接体系,不仅要对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对接,还要避免一些活动流于形式,真正从需求者的角度来进行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效应的探讨。政府平台、学校平台和大学生志愿者平台要进行三位一体的沟通,既要保障服务平台的独立性和自治性,也要不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平台的构建体系[3]。

(四)打造多样化志愿服务功能

只有构建多样化的服务体系,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才能最终实现服务平台体系高效、便捷、专业、多样的志愿服务功能。

首先,在进行构建的过程当中,要创新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载体,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志愿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和展示自我的空间,形成一个人人帮助、人人爱护、人人参与的融洽社会氛围。例如,娄底某学校大学生线上志愿者团体就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针对留守儿童现实需求通过线上开展教学资源服务建设,为区域内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的系列教学服务活动,这样的服务形式吸引了一大批各类专业的大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也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强化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担当意识,为其日后走向社会就业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其次,多功能志愿者服务体系需要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通过“互联网+”工具不断完善信息平台,构建大数据库等,保障所有的志愿服务人员都可以利用这种信息共享平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只有稳步构建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才能够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内容资源信息全面融合的基础状态之下,促进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提高志愿者服务资源利用的效率。

最后,在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基于“互联网+”进行相关活动的组织,不仅要全面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样性,还要从人员招募、活动报名、义工采风、政策宣传以及实际政策落地等方面进行资源的相关挖掘,通过大数据进行快速匹配与分析,尽可能减少服务过程当中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4]。

综上所述,“互联网+”发展给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平台的有效构建插上了翅膀,要利用这种技术化的发展促进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从分析可知,研究“互联网+”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我们从问题角度看待目前体系构建当中存在的不足,因而我们要加强系统分析,探索有效路径,搭建健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傅帅雄,邓仲良.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引导:基于北京市5所高校的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1):1-6.

[2]赵鹏,徐晶,隋亚男.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构建:以天津工业大学青鸽志愿者服务团为例[J].智库时代,2020(4):86-87.

[3]王若茹,徐可.新媒介背景下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体系研究:以江西服装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J].西部皮革,2020,42(1):21,27.

[4]黄莉培.高校团员青年志愿服务意愿研究:基于北京4所高校的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1):63-69.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基于O2O的校园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富裕县 搭建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