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 蒲先祥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出现了许多类似职教云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云)平台。经过近年来将职教云平台融入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平台丰富的教学活动功能,将实践教学“动”起来;通过平台强大的教学过程性数据即时收集功能,准确反馈师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教与学的状态,促成教学的良好实施,“四课”线上线下联动,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每次教学的平台数据呈现良好的教学成效和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提升了近30%,有力地说明了职教云平台应用于实践性内容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教学的背景下在教学中融合职教云应用也具有必要性。
[关 键 词] 职教云平台;项目化实训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20-02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项目化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课程内容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对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的充分体现[1]。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驱动教师主动思考,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本文以在职教云平台中对Excel“高级筛选”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为例,灵活运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和系统课堂大数据统计,总结项目化实践教学在“职教云”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推进信息化教学,线上线下“四课联动”,促进学生“双核共融”,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一、职教云平台概述
职教云平台是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师生的在线教学平台[2],拥有完整的课程设计架构、丰富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种类预置,易于搭建完善而灵活的课堂教学单元;教师通过手机App或PC终端可以灵活操控课堂互动活动和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通过App或PC终端方便参与教学互动活动,完成课件学习、提交作业和考试等系列教学任务,在课堂前、中、后教学翻转中科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性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基于职教云平台的教学项目设计
(一)教学项目设计
教学项目设计是最让教师头痛的,设计好的项目既可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把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职业教育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是设计机器,因此,教学项目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的‘五化四动三突二含项目化课程设计策略”[3]指导思想。(五化:项目设计系统化、项目任务典型化、项目技术完整化、项目内容实践化、项目实施层次化;四动:动心、动脑、动手、动口;三突:突出实用与实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突出职业核心能力;二含:蕴含职业素养和创新元素。)本次教学设计3个项目:以“学生成绩统计案例”应用为前导项目(基本性、低难度),作为课前作业;以“某公司人事管理案例”为中心项目(灵活性、中高难度),作为课中作业;以“企业销售数据统计案例”为巩固项目(巩固性、中等难度),作为课后作业,每一个项目中分设多个学习子任务。三者對教学知识点逐渐递进,一系列的项目任务组合应用,既呈现基础,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促进学生在贴近“职场化的工作场景”中掌握技术,提高“双核”能力。
(二)项目教学实践
1.课堂教学设计
本内容授课类型为课堂实操教学,实施时长为90分钟。采取课前(下达课前作业任务,学生预习并自主实践探索,问题讨论交流等活动)、课中(教师点评课前任务作品,下达课中实操强化作业,开展“小组PK”“个人竞赛”“头脑风暴创新”等活动)、课后(下达课后巩固作业任务,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考试”等活动检验和反馈学生学习成效)三个环节的环环相扣,难度逐渐递增,操作举一反三,教师通过过程性大数据监测教学动态,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学习,达成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
2.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一定的时间(留足时长给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及作业),将Excel高级筛选教学PPT课件、“学生成绩统计案例”Excel数据源表、教师操作示范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且通过“课堂教学”公布“课前要求”;通过“今日课堂”布置“课前作业”,发布“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调动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
(三)课前活动
课前活动旨在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应用技术、探索发现待解决问题、消化总结形成初级“自我技能”。学生查看“课前作业”及“课前要求”,明确自主预习任务,学习教学课件、对课前作业“学生成绩统计案例”进行高级筛选预习操作演练;在“讨论”活动中讨论交流预习遇到的问题或学习心得,互助提升;观看教师示范微视频,解决困惑,对比提高、规范操作。学生可在平台不限次数下载操作数据源表,反复操作,增强熟练程度。最后学生提交作业作品和参与“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
教师批阅学生课前作业作品及评分(得分自动计入学生平时成绩,下同,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查看学生“讨论”“测试”和“问卷调查”情况,梳理和分析学生课前作业和讨论中呈现的问题,掌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课中”教学设计。
(四)課中活动
在计算机实训中心实施课堂教学,教师主导采取学生小组PK共破难题与个人竞赛巩固相结合,发挥教师的教练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中”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完成目标达成。
第一环节:学生签到
正式上课前教师发起“签到”,督促学生到达座位和通过App端或电脑PC端签到,唤起学生回归课堂并做好课前准备。
第二环节:问题解析及作业点评
教师展示课前作业完成情况数据分析,并对课前作业存在的典型或共性问题作讲解(属操作性质的内容,应进行操作示范),并对学生课前作业作品进行点评,并展示评分情况,发挥榜样作用。(时间:15分钟)
第三环节:强化课中实战训练(重点环节)
小组PK活动:教师将学生分组发起“小组PK”活动,引入课中作业(某公司人事管理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间PK,限时共研共同完成作业。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攻坚克难。PK时间结束,教师通过数据呈现分析各组PK成效,点评作品,评分记分。(PK活动时间:共30分钟)
单人竞赛活动:仍然以“某公司人事管理案例”为例,限时开展学生单人竞赛,教师巡回辅导。同时通过投影系统播放该作业的教师示范操作视频,供学生及时突破单点问题、比对自我操作规范以及缓解教师辅导不周等问题。本活动旨在检验学生对前面环节的专业技术现学现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个人作战中的心理素质,以及对数据的准确敏感性和精益求精态度。
竞赛时间结束,教师通过数据呈现仅对完成又快又好的部分学生作品给予现场点评、批阅评分,以及对辅导发现的典型、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突破、化解。其余大多数学生作品移到课后批阅完成,避免现场全批占用大量课中时间。(个人竞赛活动时间:共30分钟)
创新风暴活动:教师发起“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利用本次所学知识对职场应用做创新性举例,教师对应用案例进行点评及评分。(活动时间:10分钟)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作小结,整体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作评价,并作出课后安排,明确课后任务,开启课后作业。(时间:5分钟)
(五)课后活动
1.学生活动
学生查看“课后安排”,完成“课后作业”“课件学习”和“考试”,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堂评价和自我总结。
2.教师活动
教师在课后作业截止时间之后,对课后作业批阅、考试评分、学生评价、学生总结和学生表现评分,形成师生教与学过程活动时间轴和过程性大数据,计入学生平时基础成绩,供学期末综合核算课程总成绩时调用。同时教师充分应用平台中“课堂教学大数据”,全面总结,反思教学,查漏补缺,修正偏差,为本次教学后续弥补不足和下次更好地教学作奠基。
三、总结
(一)教学总结
本案例是通过职教云平台开展项目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周密的教学设计,全面涵盖教学内容的实践项目设计,以及系列课堂活动对学生学习和教学起到助推作用,也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又富带乐趣地参与教学,在循循善诱中完成学习任务,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平台对教学过程性数据即时收集,准确反馈师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教与教学状态,有力促进了教学的良好实施,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呈现学生知识、技能100%掌握,教学实施满意度为100%。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训教学经验积累
职教云平台是一款功能强大且贴近教学流程的应用系统,其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预置有签到、提问、讨论、头脑风暴、测试、投票、作业、问卷调查、小组PK和考试等活动架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实际需要设置相应活动项,灵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也容易控制课堂的时间、秩序;平台对教学过程的大数据收集,非常全面,教师利用大数据即时把控教学中异常情况和分析促进后续教学的开展。
综上,通过借助职教云平台开展实训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师生互动交流空间;项目化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学习成效明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将该平台引入实践性内容教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教学的背景下在教学中融合职教云应用也具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五个对接”[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11/201209/141507.html,2015- 07-29.
[2]智慧职教“职教云”帮助中心[OL].https://help.icve.com.cn/,2020-02-06
[3]龙敏.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的“五化四动三突二含”课程项目化设计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8):38-39.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