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全鹏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之后,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进入了“后新课改”时代,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以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与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以“百科之母”的地位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仅集中在宏观的理论层面,聚焦于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尚未有效展开。而顺应“后新课改”时代的学科教育要求,循证理念则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循证医学”所倡导的“基于证据”的诊疗为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框架。将循证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联系,并落实在承载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之中,对以“基于证据”为开端来撬动整个中学语文循证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必要性
胡适先生曾指出治史者切不可做无证据的概论,“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一切科学研究都应如是,一切立论都需要证据的支持。循证教育学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至于我国的循证教育学则至2004年方有学者进行研究论述。作为教育学发展中的一个交叉、新兴学科,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由循证医学扩及到教育、金融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一场“循证实践运动”。“循证医学”注重医生的经验知识与病人病情的有机结合,主张严格遵循证据展开诊治,力图解决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分裂的局面。不仅在医学领域循证实践取得积极效果,在经济、教育等其他领域,循证理念与方法同样大有作为。如分析日本著名企业“无印良品”的发家史,得益于其主要负责人松井忠三主张“脱离单纯依靠感性”的经营理念,企业发展严格“循证”前进,制定了三项主要措施:基于其独特的《开店标准》,对场地条件进行五个阶段的评价;基于明确的数字标准,推行商品生產的最合理化;基于店铺作业的准则,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样,在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育理论同样难以高效指导一线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应该使用经过科学研究证明的高效率的教学法”,脱离单纯依靠感性的教学。
除了循证理念与方法本身的科学性,针对高中学段整体设计的学习任务群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那么,秉承循证理念的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要求呢?回答这一问题,必先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指向“立德树人”。其次,承载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为主线,研制了18个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继承了项目学习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脉基因,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是其突出特点,学习任务群也就作为全新的课程内容形态和结构体系承载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再次,循证理念与方法适用于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吗?既然学习任务群着眼于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将循证理念与方法引入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要论证循证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关学者已系统论述将循证理念与方法引入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领域的可行性,如袁利平等人构建了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完整实践系统,研究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分别负责证据的生产维护、评估规范和探索运用,而受教育者则要积极参与,提供证据的来源并反馈。并指出核心素养循证实践能够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协调合作,建立广域覆盖的证据网络,发展教育领域的循证文化,促进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循证实践与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是相契合的,本文基于上述循证教学的四元结构框架,主要探究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展开循证实践,基于“证据”展开教学。
二、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原则坚守
所谓语文教学原则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其受制于语文教学目的,反映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它是处理语文教学过程这一多因素、多层次矛盾运动的依据。因此,除文道统一、全面发展、心智和谐等基本原则之外,基于循证理念与方法展开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就应在分析语文教学目的、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教学基本要素的矛盾运动来探讨其原则坚守。
首先是“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规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那么,语文教学规律就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矛盾因素的内在或是本质的联系,主要有一般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特有规律以及心理活动规律。其次是“目的”,语文教学目的既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指向“立德树人”。最后是循证教学的基本要素,除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这三种基本要素,循证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增加了“证据”这一基本要素。所谓“证据”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其是经过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对教学研究的文献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最真实可靠且有教学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称证据。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最佳证据并不指向宏观的教育决策,其来源于并作用于某一节课堂或是某一班学生,其目的不在于推广到更大范围的教学准则层面,而是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正如美国的罗弗·怀特赫斯特(Grover Whitehurst)的观点,循证教育应使专业智慧(professional wisdom)和经验证据(empirical evidence)相融合。在高中语文循证教学的四方主体中教师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发挥个人的专业智慧,统筹协调学生、最佳证据以及教学环境,将经验证据与当前具体的教学情境相联系,共同致力于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循证教学的基本运行机制就是在考虑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搜集并确定最佳证据,科学决策实施,反思教学效果。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循证教学机制,而此过程又可形成新证据并再次运作,因此循证教学呈现出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根据以上论述,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原则坚守如下:
1.坚守多方循证的原则
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简称“P21”)基于系统观的研究思路,开发了五个方面(标准、评价、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环境)的支持系统以达成“21世纪学生培养目标”,为解决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培养问题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实践路径。在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支持系统的五个方面协同共振:一是将21世纪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整合;二是完善学校21世纪核心素养测评开放系统,并将测评与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相结合;三在课程与教学方面颁布了《课程与教学:21世纪核心素养落实指南》,通过体现核心素养的课程突出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通过核心素养的教学为学生掌握21世纪核心素养创设有意义的机会;四在专业发展领域,将21世纪核心素养融入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前培训及职后学习;五是在学习环境中发挥现代技术在21世纪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培养寻找证据,提供支持,循证教学四方主体构成的运行系统指向核心素养,因此当运行系统借助支持系统的力量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与育人实践有机统一,二者构成彼此关联的统一体,即可将基于循证实践框架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在这一思路下,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就应充分考虑语文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环境五个方面,从中循证,形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支持系统。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致力于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多项政策利好也在支持着中学语文循证教学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更是为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提供了现实抓手。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利用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在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中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群教学时,如何创设最为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优点,都是教师循证教学需要着重论证分析的地方。抑或是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之一的学科素养既融合了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蕴含着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中的素养内涵,成为贯通“招、考、教、学”四大环节的关键纽带,“四层”亦成为教考一体化的突破口,教师在教学时就不可不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循证教学,真正实现教考一体化。总之,语文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环境必须在语文教师的统筹安排下,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境循证组合以达最优,力使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支持系统的功率最大化。
2.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语文循证教学具有巨大启发,它不仅提出要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聚焦于学习者,还要求对教师的态度定式和教学风格要给予重视。语文学科因其独特的人文性、移情性更要求体现对学生个体与精神成长的关注。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运行系统中,学生为教学提供证据并予以反馈,教师则运用证据展开教学实践,学生与教师成为循证教学中必须考虑的主体因素。而尊重个性差异、满足个体需要、实现自主发展是检阅以人为本原则坚守的 3 大关键指标,这就要求循证教学必须对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和知识储备情况)予以充分了解,才能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循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科学归纳与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选择经过科学研究证明了的最佳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明确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循证教学所要遵循的大量证据又来源于学生,加之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从自身与学生两方主体循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是为了防止循证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走向片面极端的歧途。如果教师认为只要“基于证据”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就有可能走向唯科学主义的歧途。在循证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在遵循证据的同时,必然也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智慧,考虑当下学情,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
3.坚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最佳证据是对成千上万的教学研究文献分析论证后得出的有极高教学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依据袁利平核心素养循证实践的四元结构,证据的生产者与维护者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等,证据的使用者是教育者。作为循证教学的主体,当核心素养的育人实践不能落实育人目标时,教师就要对产生的教学问题作出判断,再搜集、论证、应用证据展开教学实践。此时决定循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益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筛选出最佳证据,并适用于现实情境中的语文教学。循证实践要求社会科学必须走出“思想实验室”,无论研究者提供的证据是既往还是新近优秀教学经验的总结升华,证据的提供者与使用者面对的教学情境毕竟存在差异,正如辩证唯物论所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依赖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作为理论性与实践性俱高的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对证据的筛选持以科学、谨慎、负责的态度,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将经验证据与专业智慧相结合,筛选出与当下教学情境最匹配的最佳证据,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基于循证理念优化语文教学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基于循证实践框架在优化这三个方面的语文教学问题时,同样大有作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每一环节的产生都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如前文说述,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四大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与证据。因此,语文教师在設计教学时这四个基本要素就应当纳入教师的统筹考虑范围之内。综合考虑自身的教学风格、当前班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学环境,并选取经过科学研究证明的最佳的教学方法来实施语文教学。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学生的心理发展基础和知识储备情况是循证教学的主要考虑因素,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还应当紧密关注现阶段我国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以便牢牢跟进时代步伐。例如: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 核”“四层”“四翼”无疑对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提出了要求,贯通“招、考、教、学”四大环节亦是今后语文教学需要着重思考的方面。因此,在“新高考”这一大背景下,高考评价体系的政策内涵与具体要求也应当成为证据的部分来源。总之,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不可完全凭借感性经验来组织教学,而要使教师的专业智慧与经验证据相结合以对语文教学作出科学研判,并协调有关人员、有关部门共同致力于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
基于循证实践框架下的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会更加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严格循证进行,而不是将语言学条文机械式地灌输于学生,学生对语言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本文只是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做了基础探究,下一步重点努力的方向在于构建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实践体系,在证据收集与评价、经验证据数据库的建立、循证教学效果的评价、政策法规的支持等方面都需要建立一套相当完备的实践体系,以促进新时代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发展。
[作者通联: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