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摘 要] 环境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既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研究发现: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意识不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地域文化资源实质意义缺失;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其他主体的参与。从提升教师的地域文化素养;提升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做好家园合作几方面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幼儿园;环境创设;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74-02
一、基于地域文化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环境对幼儿的隐性作用
环境中包含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三位老师,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起着促进、激发的作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与环境进行互动,从而获取直接经验。因此,环境中有什么,孩子就能习得什么,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最初的知识经验、性格和习惯,几乎完全是环境的产物。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有价值的资源,在环境创设中融入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突显幼儿园环境的特色,促进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浸染传统文化,从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二)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许多重要文件中都强调要发挥环境的重要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在环境创设中充分挖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是贯彻我国幼儿教育政策、文件,实现幼儿教育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本着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伟大祖国的重任,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资源,立意高远,让环境折射文化影响,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幼儿在长大成人,走向广阔世界的同时,对养育自己的家乡、亲人等充满感恩之心和幸福之情,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现状
(一)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意识不强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在许多文件中多次提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要做好环境创设。但研究发现,不少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时忽略了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表现在: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内容主要是现代化的教育内容,以卡通人物、卡通动物、小朋友的手工作品展览、照片、周计划为主,少有地域文化资源的内容,有些幼儿园虽在墙面上有一些地域文化资源的内容,但大部分都是公认的各国物质文化特色,鲜有体现本地区地域文化的内容,且幼儿园各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有些班级利用较多,有些班级利用较少;幼儿园人文环境创设中体现地域文化的内容则更少,通常是在某个节日来临时,为小朋友营造节日气氛,组织一些与该节日相关的活动,但地域文化的氛围不浓厚。整体来看,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开发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非常有限,且缺乏系统性、规划性。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地域文化资源实质意义缺乏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终极意义是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研究发现,在大部分幼儿园中,地域文化资源仅仅作为丰富幼儿园环境创设内容的一部分,且多数是一些静止的素材,如各国乐器的照片、各国建筑的照片、各民族服饰的照片、各地风景名胜的照片等,这些静止的素材,忽略了环境的动态性、可操作性,限制了幼儿与环境的直接互动,幼兒虽能看到地域文化资源的内容,但难以亲身感受到地域文化,也难以在与地域文化资源的实际探索中获得经验。幼儿园内,地域文化资源成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点缀,与幼儿的经验和幼儿园课程的联系较少,环境中的地域文化资源未能真正带给幼儿感官刺激和科学探究的意义。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其他主体的参与
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又因为人的需要被人创造与利用。幼儿园环境创设只有直面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才能最终实现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研究发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时,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是按照成人的意愿来安排相关的内容,有些幼儿园虽或多或少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但随意性较强,使环境创设见物不见人,忽视了幼儿需要的地域文化环境创设,未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变成了幼儿园的摆设,同时,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也主要是成人的作品,少有幼儿动手参与,大部分时候环境创设成为幼儿教师展示自己手工制作的比拼,缺乏幼儿的参与,忽视环境对幼儿所承载的意义,也难以通过环境的影响促进幼儿的发展。另外,幼儿园在把地域文化资源引入环境创设时也忽视了家长的作用。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之一就是亲缘性,家长中不乏技艺娴熟的艺人以及对民俗文化有研究的人,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的助力作用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家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使地域文化环境创设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又限制了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
(一)提升幼儿教师的地域文化素养
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实际才能使学前教育中值得保留的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得以继续传承。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就是为幼儿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隐性教育环境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较高的地域文化素养,即,教师首先要重视地域文化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在环境中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意识与自觉性,重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其次,教师要丰富自己的地域文化知识,熟悉本地区内的地域文化资源,能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中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引入幼儿园。
(二)提升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
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关系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质量。因此,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环境创设对幼儿的重要意义,即,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幼儿园环境,还要发挥环境的隐性作用,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从而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相关经验;其次,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环境创设能力。在环境创设中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地域文化资源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融入幼儿园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才能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环境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文化传递的价值才能被幼儿内化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教师要深刻挖掘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并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生成新的课程,使隐性教育资源显性化,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三)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促进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利用
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整合协调,幼儿园领导在地域文化环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园领导应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情况,做好地域文化环境创设的顶层设计。首先,园领导对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做出规划:如,在哪些环境中渗透地域文化,将哪些地域文化的内容渗透在环境创设中,小班、中班、大班应该安排哪些地域文化的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地域文化环境的创设等。其次,园领导要做好人员的组织安排,抽调对地域文化有研究的老师,进行地域文化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另外,要发动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力量,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让他们为幼儿园的地域文化环境创设献计献策。最后,园领导要制定良好的考评机制,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四)做好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幼儿家长中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符合我国相关文件的精神。幼儿园应通过亲子活动、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让家长意识到地域文化課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价值,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地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另外,幼儿园应对家长的参与方式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水平,充分利用家长中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38-147.
[2]杨彦.幼儿园环境创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3.
[3]黄豪,杨晓萍.走向符号实践: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意义创设逻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33.
[4]王晓梅,李艳梅.变化与传承: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有感于《三种文化中的学前教育》[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8):13-1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