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皖西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

2020-01-07 00:50陈丽华丁琼
东方收藏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

陈丽华 丁琼

项目基金:安徽省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zdxsjg377)阶段性研究成果;皖西学院2018人文社科重点项目(WXSK201818)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1910376122)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皖西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营销平台构建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种网络流行文化盛行,部分优秀传统文化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许多偏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以皖西地区为例,油纸伞、泥塑、柳编等优秀传统手工艺缺乏传承的力量,众多民间手工艺人无法依靠自己所擅长的技艺养家糊口,不得不另寻他法,因此很多优秀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本文对皖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为皖西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必要的思路及建议。首先分析皖西地区文化创意品的发展现状,其次提出文化创意品的設计方法,并结合大量实例对文创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文创设计研究对于皖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设计出互动体验感俱佳的文创产品,提高皖西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品;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让很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成为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文创产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掀起了全民的关注风潮。

●   皖西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皖西位于安徽省西部,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皖西特指六安。目前六安市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分别是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庐剧、舒席制作技艺、柳编制作技艺、大别山民歌,有19个项目列入安徽省“非遗”名录,近年来新增7项,分别是传统美术3项:临淮泥塑、大别山盆景、翁墩剪纸;传统技艺3项: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一品斋毛笔制作技艺、叶集木榨油技艺;传统医药1项:淠衡钝斋医学。如六安瓜片制作技艺是六安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制作技艺让它驰名古今中外。六安瓜片“拉老火”的制作工艺极具特色,色、香、味、形俱全。霍邱柳编传统工艺,相传起源于周朝,曾出口到海外。如今,柳编工艺由传统的单色编发展到细编、套色编等几十种编织手法,在传统基础上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柳编工艺技术。由于柳编工艺技术难度大、制作时间长、工序繁杂,随着一些老辈艺人相继离世,年轻人又难以继承,部分工艺面临濒危境地。基于这些丰富的非遗资源,使得所设计的皖西文化创意品极具发展潜力。

(二)皖西非遗文创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备受瞩目。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其文创收入就已经达到15亿元。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共带来了102种文创产品,共计九百余件,其中海水江崖系列、海错图系列、千里江山系列最为亮眼,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得淋漓尽致,让人目不暇接。关于文创如何激活非遗,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之脉、文艺创作之源、文创设计之魂,对于非遗既要保护也要传承,不断赋予它新的现代表达形式与时代意义。

关于皖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问题,皖西传媒总经理白树龙表示,六安作为非遗大市,拥有非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缺乏创新和活力,而且文化产业规模小,以小作坊为主,产量少且知名度低,没有可以走出去的代表性文化创意品,难以满足人们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对此,安徽星灿文化传播董事长张锐认为,作为一个影视文化行业的从业人员,乐见一些文化设施项目的推进,期待六安能打造属于自己的“798”文创街区。目前,各地积极探索“非遗+文创”文旅融合新模式,通过精致的文化表达,深受人们喜爱。因此,为了满足当地人以及外来游客对皖西文创产品的迫切需求,我们需要充分利用非遗资源,设计开发出种类丰富和韵味独特的皖西文创。

●   皖西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

(一)图案转化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随之变化,古典图案虽风韵犹存,却满足不了新的文化需求和现代审美标准。图案转化法,主要以提取非遗文化中的图案元素进行平面设计,并对图案进行重组、简化、提炼,最终将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六安翁墩剪纸艺术夸张得体,人物形态灵活生动,通过借用图案转化法,提取剪纸元素进行再设计,制成马克杯、包装盒、文化衫等文化创意品,不仅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艺术的观赏性,对于传播皖西非遗文化有很大意义。

(二)形态转换法

形态转换法也是文创设计手法之一,其中包括对外形的沿用、几何转变等多种方式。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女俑为原型进行形态转变的“唐妞”,以卡通形象进入大众视野,并通过设计策略,开发多类系列产品。类比之下,在皖西非遗文化中,临淮泥塑的可塑性较高,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彰显田园风光,造型千姿百态,适用于形态转变设计法,赋予皖西非遗文化趣味性。

(三)造型演变法

造型演变法是指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形态特征,运用或保留部分造型,做到内涵和神态相似,增强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感。皖西非遗中,最适用于此法的,当属庐剧,以戏曲表演著称,造型精致,活灵活现,利用舞台造型,可直接设计为工艺玩偶、卡通公仔,或可衍生为线杆控制玩偶的四肢表演庐剧,动静结合,生动有趣。

(四)故事转化法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也可通过故事性手法进行,常用“讲故事”方法来呈现文化创意品的文化内涵,要讲好产品设计中的故事,需要发现产品中的特点、趣点等。故事转化法,需要充分挖掘出产品的历史背景,可以是非遗文化、优良工艺、制造过程等,也可以是非遗手工艺传承人的独特情感。皖西非遗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不仅有工艺精致的油纸伞,还承载着人世情缘,故事性强,可利用故事转化法,挖掘其中精妙之处,让民间故事得以流传。

(五)色彩转化法

色彩对于人的视觉有吸引力和刺激性,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运用色彩转化法,会迅速引起人们的注意。色彩转化法主要手法有黑白处理、变化及色彩沿用。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丰富,如六安瓜片的茶绿色、大红袍油纸伞的正红色,鲜明靓丽,可通过提取手法,根据实物的原本色彩寻找匹配文创产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翠玉白菜U盘,转化翠玉白菜原先色彩,并做色彩處理,共设计出六种不同色彩的文化创意品,获得诸多好评。

●   设计皖西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意义

(一)传承延续文化

人类的部分传统文化与技艺常随着时代变迁、经济、科技的转化而被边缘化。非遗文化是人类在千百年生活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如年画、变脸、古乐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记载着历史渊源,深受人们喜爱,但同时它们也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脆弱文化,如何让非遗文化应对市场化挑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将实物产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制作出优良的文创产品,使在人们心中刻板的传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打造新时代的新产品。

(二)创造时代价值

文创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形成核心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以及形成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关键之所在。

文化创意品的产生和发展是对创新文化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极具发展前景与时代意义。对皖西文化创意品的探索,有利于皖西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凝心聚力,将皖西优秀的非遗文化和技艺发扬光大。

(三)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基于皖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尴尬之境”,我们不仅要抢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遗产,还要抢救文化人,通过文化产业带动“老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结合当地特色手工艺制作并研发出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将它们交给乡村手艺人来制作,还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原创的皖西非遗文创产品,并将利润反哺给乡村手艺人。

将非遗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走非遗文创化之路,为常年尘封在博物馆的非遗文物、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手艺注入活力,一方面对于激发文化活力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文化经济价值的提高,也能激发老一辈手艺传承人的自信心,给予后辈传承文化的信心。

(作者简介:陈丽华,现就读于皖西学院,专业:广告学;丁琼,皖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告学、设计教育方向)

参考文献:

(1)吴铁,地域文化与西安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路径探讨[J],明日风尚,19(14):96—97;

(2)[英]安布罗斯、哈里斯,创意设计元素[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4月。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实践初探
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建的路径分析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