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红
● 鱼藻纹构图分析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鱼藻纹盆的绘画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可见工匠在绘画时已构思好整体画面。先勾勒出盆底的圆形边框,确定好主次纹样的位置,然后在圆形边框内绘画,居中者为主纹饰,其余为边饰纹,边饰纹有水藻、水波、花卉、荷叶等。盆内壁为草花纹或滚点纹,盆沿通常为弦纹、珍珠纹和逗点纹。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布局模式,鱼纹基本以鱼藻纹的形式呈现,通常作为画面的主题纹饰,少量以辅助纹饰的方式丰富构图,装饰运用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水藻纹呈带状随水飘动,给人以画中水波涌动的动态之感。组合以莲花、荷叶等水生植物,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鱼趣图样。主题鱼纹图案清晰、主题突出、对比鲜明、寓意吉祥,兼具中国画韵味。整体画面泼墨洒脱、一气呵成。
这里,按照主题纹饰鱼纹,分析如下:
1.单鱼纹:前两期所述的66件标本资料中,有62件的主体鱼纹为单鱼纹,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从中可以概括出鱼藻纹的构图特点,如图1、2、3的鱼纹黑白对比鲜明。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鱼藻纹盆的装饰绘画艺术,体现了当时社会以黑白艺术为主要潮流的审美风尚。盆内在施白化妆土的胎体上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进行书画,然后入窑高温烧成。斑花石经过高温化学反应成黑色,与白色胎体又形成黑与白的鲜明对比。这些单鱼纹盆中,用毛笔在白色盆面绘制以鱼纹为主的图案,配以水藻、荷花、荷叶等,黑色纹饰与白色底面对比鲜明。而鱼藻纹盆绘画粗细线条的灵活运用,无疑为白底黑绘花装饰艺术锦上添花(图4、5、6、7、8、9)。这些单鱼纹盆标本,鱼身外部轮廓用粗线勾勒,鱼头鱼尾细节和鱼身纹理用细线画出,毛笔的粗细线合理,让人很直观地就可以看到各类鱼儿的体积大小,这样大面积粗细线运用对比的艺术法则,使纹饰表现得活灵活现,这就是磁州窑活泼画风的特征体现。鱼纹“意境表达”抽象生动:宋元以来中国画注重“意境”的表达,着重强调以形写意,“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强求所画内容与实物外形一模一样,只求像与不像之间方可,元代画家倪瓒即称其作画“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在这种文人思想的影响下,元代磁州窑工匠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绘画题材更贴近生活,鱼藻纹盆白地黑绘花装饰更加注重外形轮廓的表现和神韻的传达,再加上湿坯工艺条件的局限,鱼藻纹盆的装饰纹样常使用抽象元素,用艺术手段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提炼出来,并加以生动的描绘。“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事理的艺术手法”(图10、11、12、13)。单鱼纹盆底标本,画出的鱼头抽象夸大,形态多样,似鱼非鱼。这种绘制方式造就了磁州窑装饰抽象生动、善于大胆创意进行意境表达的特征,更好地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反映。另外,这些以单鱼纹盆为主纹样的盆标本,构图注重大格局、主次分明,层次感强(图14、15、16、17),而这需要有一定专业功底的工匠才能完成。磁州窑装饰艺术不仅在装饰技法、装饰风格上有独特的魅力,在构图形式上也别具一格,讲大局构思,画前心中整体有大格局,不拘小节,每个细节布局合理恰到好处。从单鱼纹中,笔者仔细观察资料,发现单鱼纹又分成左首鱼纹和右首鱼纹:左首鱼纹达44件之多,所谓左首鱼是头朝左,鱼由右向左游动,由于大部分是右手执笔的习惯,工匠画笔流畅,主题鱼纹形态各异,配以水藻、花卉、花鸟等纹饰(图18、19、20)。构图复杂,形式多样。右首鱼为18件,所谓右首鱼,与左首鱼方向相反之(图21、22)。主题鱼纹绘画简单,边饰纹品种少,构图简单。工匠用笔反方向绘画,较之前者,画面欠缺。至于左首鱼和右首鱼有何更深层次的寓意,有待进一步考证。
2.双鱼纹:双鱼盆4件,兼具单鱼纹绘图上述特点外,鱼纹主题更加突出,边饰纹样形体变小,纹样简化。其中两件双鱼纹鱼头均朝左(图23、24),从右向左齐头并进游动,大小相当,鱼的头部细节绘画精致,水藻纹样繁琐多变;一件双鱼纹盆底标本(图25),鱼头均朝右,从左向右并游,鱼纹的绘画简单,水藻纹饰少而简单;另一件双鱼纹盆(图26),双鱼上下排开,上面鱼鱼头朝左,从右向左游,体型较大,下面鱼的鱼头朝右,从左向右游动,鱼肚朝上, 体型较小。
3.不同鱼类纹:上述资料中,鱼的纹样种类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冷水鱼等,品种多样,均为漳河和滏阳河流域常见的鱼类纹样,兼具单鱼纹绘图上述特点外,以种类变化、鱼鳞细节变化(图27)、鱼鳞呈网格状(图26)、水波状(图12)、片状等,来丰富鱼纹样的图案。
● 鱼藻纹工艺分析
从上述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资料中,可以归纳出鱼藻纹盆装饰工艺有以下三类:
(一)白地黑绘花装饰:“它是在施过白化妆土的胎体上,以毛笔为工具,以斑花石为原料,绘出各种纹饰,罩以透明釉料浆,入窑高温烧成。”白地黑绘花装饰由于受到上文提到的湿坯工艺的限制,画工必须具备娴熟的绘画技能,对所要绘的图案要做到胸有成竹,“以较快的速度,一气呵成,所以表现出纹饰简练豪放,潇洒自如的艺术风格”。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的白底黑绘花装饰工艺具有中国画的构成范式,符合多种艺术门类审美规则的装饰艺术,相比于之前的剔、刻、划技法,用毛笔去书写、绘画,更有利于人们的情感表达。据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联合出版的《观台磁州窑址》考古资料显示:白地黑绘花装饰器物观台二期(宋代中期到金代初)仅发现几十片残片,到观台三期(金代中后期)白地黑绘花技法在各种器物上普遍使用,观台四期(元代)的长方枕和大瓶、大罐、大盆上多有白地黑绘花的精品。总之,磁州窑白底黑绘花装饰技法经过宋金时期的开创发展,到元代发展得更加炉火纯青。从上述的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鱼藻纹盆资料中可窥一斑。
(二)白地黑绘花划花装饰:“在白地黑绘罩透明釉之前,增加了‘点睛的轻划,即在纹饰枝、蔓、叶、花上,以尖状和蓖形工具轻轻划出枝、蔓、叶、花的脉络、花瓣的外廓及其阴阳面、花蕊大小等,划破黑色料层面,露出白色化妆土底色,使其黑白分明、生动活泼、立体感更突出。”在上述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资料中笔者发现,在鱼纹身上运用了白地黑花划花装饰技法(如图29),在白地黑绘的施有化妆土的坯体绘出鱼纹纹饰后,再用竹签之类的工具划出鱼鳞、鱼尾等纹饰,在划鱼纹细节时较轻,力度不大,露出薄薄的化妆土但不要露出胎,再罩透明釉高温烧成。这样白色化妆土与鱼身鱼鳞等细部线条形成黑白对比,立体感强,使绘画的鱼更加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三)白地黑绘花填褐彩装饰:在白地黑绘罩透明釉之前,将纹饰细节处填以褐彩,再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增加层次感,这是在白地黑绘花基础上又一演变出的新装饰技法。从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资料中,笔者发现,如图30为突出鱼鳞细节,采用这种装饰技法,在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上辅助填彩技法,在鳞片处填以褐色,形成白色、褐色、黑色由浅到深的层次感,整体画面布局合理,给人舒适的视觉效果。
● 鱼藻纹装饰的意义
(一)鱼纹是生活题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诗经·小雅》中有《鱼丽》一章,用鱼肴品种的丰富性来寓意丰盛的佳肴。魚纹一直是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传统纹饰,鱼纹的发展展现着人类不断思考和进步的过程。作为传统纹样的代表——鱼纹,人们赋予了它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文化种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在漳河流域和滏阳河流域的磁州窑窑工,经常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水中植物生长茂盛的自然之美,把它作为约定俗成的画面印在脑海中,绘画在日常使用的瓷器上,让瓷器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了观赏价值,增加了瓷器内涵,提升了瓷器的档次,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如图31、32、33、34,鱼纹和水藻纹结合的画面就是日常场景的生动再现。
(二)鱼纹的吉祥意义
“磁州窑作为民窑,生产的便是普通百姓所使用的生活器具,所以它的装饰内容也反映着普通百姓的审美思想,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鱼藻纹盆绘画装饰艺术便是这些内容的生动体现,既是对民间生活的生动体现,又寓意不同的民俗与吉祥含义。
如图23双鱼纹,鱼藻纹盆常将双鱼纹与水藻结合,图案构成丰富多彩,表示夫妇恩爱、夫唱妇随、生活幸福等吉祥寓意。
如图35鲤鱼纹,“鲤”寓意“利”,鱼寓意“余”, “鲤鱼”寓意“利余”,意为“得利有余”。这种纹饰很受生意人喜欢。
如图36鱼水纹:鱼藻纹盆大多绘有鱼与水波纹样,鱼儿离不开水,寓意如鱼得水,表示夫妻恩爱,和谐美满等含义。
如图37鲤鱼莲花纹,将鲤鱼与莲花纹绘在一起,“鲤鱼闹莲”,鱼置身在莲花中,有的露头藏尾,有的藏尾露头,鱼在荷花中嬉戏。至今我们国家的蒙古族仍喜欢“鲤鱼闹莲”图案,表明不同民族也有着共同的审美意趣。
如图38渔网纹,将鱼身渔网纹夸大,寓意“往往得利”,表示网网能捕到鱼。
如图39“过墙鱼”纹,在大盆内以浓笔重彩的手法绘出一条大鱼,鱼身横跨整个盆内。鱼头与鱼尾均画在两边盆壁,很有气势,寓意“鲤鱼跳龙门”。此纹饰中鱼纹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力,非常有气势。
● 结语
鱼藻纹盆作为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具之一,存世数量之多、纹样种类之全、装饰绘画艺术之精,为研究元代磁州窑提供了参考信息,体现了元代磁州窑窑业的兴盛。从鱼藻纹盆的绘画风格上看,磁州窑工匠中不乏有文人出身。由于朝代的更替,元代科举制度曾一度遭到长期废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一部分文人选择隐居生活,一部分文人流落社会底层参与到磁州窑生产中,并以此职业谋生,抒发内心所感。“受时代审美取向的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所盛行的绘画艺术风格流派自觉地影响到陶瓷装饰领域,并且促进陶瓷绘画的发展。”又如邓白先生所说:“瓷器的彩绘装饰,自从吸收了绘画的笔墨以来,使它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不论青花、五彩等彩瓷,出现了绘画风的装饰之后,便有了崭新的面貌。”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鱼藻纹盆将传统的中国书画在瓷器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装饰变得丰富而精彩,开拓了磁州窑鱼藻纹盆的深度,丰富了鱼藻纹盆的内涵,推动了磁州窑制瓷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