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溃疡病穿孔与血管活性肠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2020-01-07 07:45敖雪仁廖聪马凯敏沈国喜梁月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溃疡病百分比电针

敖雪仁, 廖聪, 马凯敏, 沈国喜, 梁月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外科,广东广州 510378)

溃疡病穿孔是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渐向深部侵蚀,穿破浆膜,同时其内容物进入腹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性疾病,是溃疡病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30年来,我国医疗工作者对溃疡病穿孔的非手术治疗进行了很多临床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穿孔有较好的疗效。针刺治疗溃疡病穿孔是使用电针治疗仪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通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1];通过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中脘等穴位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疗法对溃疡病穿孔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PCT)的影响,为临床针刺治疗溃疡病穿孔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外科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住院患者,共60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3]中关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小于65岁;③穿孔至入院就医<10 h;④无明显中毒症状,急性腹膜炎较轻或范围较局限;⑤空腹穿孔,漏出较轻;⑥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 ①出现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的患者;②怀疑或确诊有胃或全身其他重要器官恶性病变的患者;③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

1.2.4 中转手术标准 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8 h,症状体征不见缓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处理 患者入院后,常规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半坐卧位,监测生命体征;常规予以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静滴头孢噻肟和甲硝唑抗感染。

1.3.2 电针治疗 针刺双侧足三里、中脘穴,使用电针治疗仪进行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限,出现双下肢肌肉微颤动为宜。每次持续30 min,每2 h治疗1次,共治疗4次。

1.4 观察指标及VIP检测方法

1.4.1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I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PC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价针刺疗法对溃疡病穿孔患者的治疗作用。

1.4.2 VIP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 h后抽血检测。方法:抽取股静脉血3 mL,注入含有10%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钠40μL和抑肽酶50μL的采血管中,充分混匀,4℃(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20℃保存待测VIP。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美国Diasorin公司提供,由本院中心实验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VI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CT等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针刺治疗前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PCT比较 表1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针刺治疗前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PCT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WBC count,neutrophil percentage,and PCT level in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x±s)

2.2 针刺治疗前后血清VIP变化情况比较 表2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针刺治疗前后血清VIP变化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VIP level in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x±s)

3 讨论

脑肠肽在脑和胃肠道中双重分布,是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双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肠屏障损伤对各种危重疾病的预后有着严重的影响。脑肠肽可以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因子等方面,在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及肠道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兴奋性肠肽有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F)等;抑制性递质有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活性肽、胆囊收缩素(CCK)、一氧化氮(NO)等。

VIP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脑肠肽类物质,是肠神经系统中重要的肽类神经递质之一。研究发现,它在生物体内具有胃肠激素和神经肽作用的双重功能[4]。可以通过刺激肠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刺激小肠上皮细胞分泌水和电解质等,从而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5-6]。血管活性肽的降低可导致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缩短食物在胃肠内停留的时间,造成食物的吸收障碍。有研究[7]发现,电针足三里穴可以通过上调VIP及Ghrelin的表达水平,使其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起到增强食欲,促进摄食,增加体质量,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上调VIP水平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刺激,缓解骨关节炎疼痛[8]。VIP参与调解肠黏膜的机械、化学、免疫屏障及肠道动力,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研究[9-10]发现,VIP神经元可以直接激活上皮隐窝细胞调解肠道离子和液体,维持上皮屏障稳定。VIP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阻止紧密连接蛋白重分布,促进表皮生长因子调节黏膜上皮的增殖和修复[11]。杨琦等[12]的研究认为,电针足三里穴可使胃电频率及波幅增高,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激素水平。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四分之一的腹膜炎患者的PCT浓度一直升高。腹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的前3 d PCT水平持续降低,提示患者的预后良好。

本研究结果发现,电针足三里、中脘等穴,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血清VIP水平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PC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电针足三里、中脘等穴,可明显提高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血清VIP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大网膜移动并包裹穿孔处,防止胃内容物持续漏入腹腔,使感染局限;同时可加快胃肠黏膜的修复,促进胃肠穿孔的愈合。

猜你喜欢
溃疡病百分比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北方杨树枝干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夏季嫁接猕猴桃注意啥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