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丽娟,赵 勤
辽宁省各地市综合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12个地级市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车丽娟1,赵 勤2
(1.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为构建辽宁省各地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评估其综合竞争力构成的影响因素,查阅文献,基于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角度选取9个指标,组成评价体系。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依据得到的主成分对各指标进行拆分,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以期在损失信息量最小的前提下,得到评价模型。由模型结果可知,辽宁省各地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呈层级分布且自东向西呈下降趋势。对此从国家政策导向、产业结构升级、养老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城市综合竞争力;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辽宁省
随着经济的发展,考量和评估城市发展的指标由单一的GDP决定论逐渐演化为将经济发展程度、质量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考核标准中的评价体系,即: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两个基本维度。如果把区域内的各种物质力量如基本资源 (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 、科技力量和军事力量等视为该区域的硬实力,那么区域文化、公共服务、人口素质和区域形象等非物质力量则可称为该区域的软实力[1]。辽宁省在新世纪初期,其经济经历10年快速发展[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 中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时, 辽宁经济仍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2010年开始辽宁人口红利逐步消失[3], 劳动力供给增速明显放缓, 劳动力的短缺导致了资本报酬的递减。进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新常态”后, 辽宁省经济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GDP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4]。在经济结构及产业升级方面,辽宁省工业企业出现生产效率停滞不前,国企负担过重等局面,多年侧重于重工业的产业结构也使得辽宁省空气质量下降,恶化居民生活环境。在物质发展和综合平衡的双重压力下, 如何构建合理指标和模型,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城市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过诸多讨论:马丽娜集合多元统计及因子分析对陕西省各地市进行排名,评价体系涵盖产值、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人口等指标[5]。邓平平基于资本、环境、劳动力、资源投入四维度,通过全要素生产视角分析辽宁经济资源配置及变动的状况[6]。任宏等利用变异系数法,建立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协调发展度测度模型,从城市的协调发展评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7]。关伟等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辽宁省城市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协同关系作出评价,得出辽宁省城市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水平的耦合度多以中、高程度为主,随着时间稳步提升;两者耦合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了“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城市呈辐射带动作用[8]。
可见,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分析在传统GDP相关指标基础上,兼顾文教、环境、社保等软实力因素对评价体系展开构建。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基于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协调发展选取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而后基于多元回归的思想,在损失最少信息量的前提下,优化辽宁省经济水平影响因素模型。
主成分分析模型依据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综合简化多变量截面数据,实现高维变量空间的降维。本文主要研究辽宁省12个地级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优劣情况,依据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名。根据主成分分析理论,假设有个样本,个指标组成矩阵。
为消除量纲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X)=μ,(X)=σ,
根据变化后的矩阵X求出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矩阵的特征值a,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得到原指标的线性组合F,通过计算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实现降维。
指标体系的构建综合考虑选取数据的全面性、可得性及可操作性,尽可能将影响辽宁省各地市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保留,且可通过权威机构公开发表的数据搜索得到。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GDP(亿元)分别反映该地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人均GDP(元/人)综合反映该地区人均财富及平均经济水平;进出口金额(经营地)(亿美元)反映该地区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表城镇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即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与一城市经济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反映一地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尤其是养老体系的完善程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林、牧、渔业(亿元)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发展速度和投资效果,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
通过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作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KMO值接近1,表明变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通常要求原有变量KMO值超过0.6,见表2。
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到表3,可知前三个特征根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160 %,说明前三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9 个指标所能表达的足够信息,同时损失的信息量较少,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故提取前3个主成分1,2,3对12个地级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
表1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表3 总方差解释
可知:
根据表3并结合成分矩阵,可求得主成分分析结果,即:各指标X在各主成分F中对应的系数,见表4。
可知主成分1主要受公共财政收入和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影响,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福利保障水平对该城市竞争力的影响;2主要由第一产业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组成,反应的是该城市低层次及一般消费水平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3主要由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第三产业GDP组成,体现的是一城市基础建设等文娱设施对该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表4 主成分分析结果
由上文可知,在信息量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原有指标X构成新的主成分F如表4所示,对此结果进行拆分,将上述各成分中各指标系数带入式(1),求得各指标X关于的系数值,如表5。
由分析结果可知,产业生产能力对辽宁省经济的影响能力差异化凸显,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经济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在传统的工业生产的优势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作用更为显著;人均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水平显著为正,劳动收入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消费水平,为经济增长助力[9];基本养老体系的构建为居民未来生活提供保障,降低储蓄率,刺激消费,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即优化后的主成分分析模型——辽宁省经济水平影响因素模型[10]。
表5 各指标总系数
表6 12地级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名
由表6可知,辽宁省除沈阳、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外,其余地级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综合排名依次为鞍山、营口、盘锦、锦州、丹东、抚顺、本溪、辽阳、朝阳、葫芦岛、铁岭、阜新。结合各城市地理位置分布可发现,辽宁省各地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沿港带状分布,内陆呈现东西各异的块状分布形态。鞍山、营口、盘锦、锦州四市位于辽东湾东北部沿岸,受国家政策的扶持,辽东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布局及近年来辽东湾新区的构建,发展创新产业,改善民生条件,以港带市,打造宜居宜游城市群,其经济较为发达,综合竞争力强在辽宁地级市中居于上游。丹东、抚顺、本溪、辽阳四市占据辽宁省中东部,其中丹东市虽为典型的轻工业城市,但由于其地处边境,与朝鲜接壤,故对外经济往来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朝贸易总额占据我国对朝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0%;抚顺、本溪、辽阳等重工业城市,一方面对一市重工企业依赖性强,如本钢的工业资产、缴纳的税收占据该市半数以上,另一方面毗邻沈阳市,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便利,交通方便,资源互补性强,但由于其经济基础较弱,虽近年增速喜人,但仍与前述四市存在差距;朝阳、葫芦岛、铁岭、阜新位于西北部,地理位置偏僻,既无雄厚的产业基础,也无规模性贸易往来,城市建设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城市综合竞争力处于辽宁省末流且发展潜力有限。
通过对主成分分析法拓用,基于前人文献,兼顾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角度选取指标,并对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进行拓展,在损失信息量最小的前提下,获取各指标对辽宁省各地市综合竞争力影响强弱的权重,得到辽宁省经济水平影响因素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可知,
辽宁省各地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层级分布,发展不平衡。沿港经济圈城市由于经济基础雄厚、毗邻沈阳、大连的经济辐射圈,同时借力于国家在该地区政策扶持与战略布局的契机发展自我,其综合竞争力在辽宁省地级市中居首;中东部地级市则依托于原有工业基础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贸易往来密切,经济增速快,其综合竞争力发展潜力巨大;西北部地级市既远离沈阳、大连的经济辐射圈,又没有赖以依托的产业架构,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长期为其余各市输送劳动力,消费水平低下,经济缺乏活力,综合竞争力在辽宁省居于末流。
对此,本文从国家政策导向、产业结构升级、养老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辽宁省各地市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发挥沈阳市、大连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打造城市经济圈,为其提供人才、技术、资金支持;(2)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顺应贸易国产品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3)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的更迭及国家“互联网+”的战略布局,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优化传统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于需要改制的企业积极推进清产核资等有关工作,同时探索企业改制的多样化及过渡期的平稳性;(5)将养老政策落于实处,合理运用养老基金,养老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吸引人才,提高居民幸福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 张首芳, 李月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区域软实力综合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19): 82-88.
[2] 张平, 刘霞辉, 袁富华.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J]. 经济研究, 2013, 48(10): 4-17, 28.
[3] 佟昕. 少子老龄化对辽宁省养老金均衡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2): 488-490.
[4] 杨薇. 基于因子分析的辽宁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 20(4): 6-8, 38.
[5] 马丽娜.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西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J/OL].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35): 1-2.[2018-12-14].http: //xueshu.baidu.com/s?ie=utf-8&tn=SE_baiduxueshuwise_y5e9t2rx&wd=paperuri:(1y1r0pw076590ef0j11g0gb0ft632626)&filter=sc_long_sign&sc_us=14899632651819748666.
[6] 邓平平. 辽宁省经济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 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0(6): 81-86, 112.
[7] 任宏, 喻丽君. 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协调发展度测度——以湖北省12市为例[J/OL]. 工程管理学报: 1-6. [2019-01-14].http: //www. cqvip. com/QK/92079A/201805/676750385.html?_t=b1574669446.
[8] 关伟, 岂宸, 贾英男. 辽宁省城市创新能力与城市竞争力耦合协调性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41(1): 93-99.
[9] 徐常建, 袁易明. 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J]. 经济经纬, 2018, 35(6): 121-126.
[10] 李姗姗, 朱家明, 王心璐, 等. 基于组合加权主成分分析对宜居城市的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8, 34(3): 8-12.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ectional Data of 12 Prefecture Cities
CHE Li-juan1, ZHAO Qin2
( 1. Institute of Economics,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150000, China;2.Institute of Rural Development,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150000, China )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all c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evalu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9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two aspects of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to form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plit each index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so as to obtain the evaluation model with the minimum loss of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level of all c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ly and declined from east to west.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policy orient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pension system construction.
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Liaoning Province
F299
A
1674-3261(2020)01-0062-04
10.15916/j.issn1674-3261.2020.01.014
2019-01-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SH029)
车丽娟(1995-),女,山东威海人,硕士生。
优先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7.T.20191227.1036.014.html
责任编校:刘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