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闻远1, 纪祥镇, 张耀耀, 朱 瑾
(1. 齐鲁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200; 2.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山东济南250358)
在线社群是基于共同需求或共同兴趣的人们形成的网上社群[1],是协同企业端和顾客端价值共创,最终提高顾客价值和企业收益的重要中介组织[2]。当前创新的理论实践都指向了企业的双元创新模式,即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3]。学者们一方面认为这2种创新对企业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又发现它们在创新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这就进一步敦促企业加快向外部寻求双元创新的动力支持的步伐,而在线社群的日益繁荣为企业双元创新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Shah等[4]认为在线社群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社会网络研究发现企业关系网络中的强弱关系能够促进企业的吸收能力,进而促进企业创新[5],而在线社群作为一类典型的社会关系网络[6],其成员在社群中形成的强弱关系是否能够促使企业双元创新实践达成,其关键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尚不明确。本文中通过探索顾客在社群中参与双元创新的不同路径,为企业与顾客基于在线社群的协同双元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建议。
Granovette[7]提出了强弱关系理论,强关系是指行动者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往来,在某些关系上比较亲密;弱关系是相对于强关系而言,指行动者彼此不具有高度的往来,关系上不密切。Krackhardt[8]认为强关系尽管传递重复信息,但个体间更容易产生信任,降低个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弱关系的社群成员在异质性资源交换上比强关系更有优势[9],进而增强企业绩效和创新[10]。由于弱关系网络中存在大量异质性知识和资源,更加有利于创新知识的产生[11],而知识的转移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在传递效率、网络动态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弱关系能够进一步促进知识转移的成功,同时为寻求新的知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控制的优势。王永健等[5]指出,强弱关系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弱关系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大于强关系。
Louadi[12]指出,知识和资源是创新的重要前因变量。知识和资源的同质性、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于异质性的研究较为广泛。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成员间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或认知方式等,知识的异质性和多样性特点鲜明。王颖等[13]研究发现,由于知识的多元性和异质性,在团队的知识获取、共享、应用和创造过程中,知识主体之间的认识和行为的差异是激发创造和创新所必须的。蔡宁等[14]认为弱关系能够提供丰富的异质性信息,能促进探索式创新;强关系通过企业间的信任传递复杂知识,能促进利用式创新。
双元创新由Benner等[15]提出,是当前企业创新的主要解决思路。双元创新是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总称。探索式创新是一种大幅度且激进的创新行为,其意图是为了寻求新的可能性,对产品、技术的探索和创新;而利用式创新则是一种小幅度且渐进的创新行为,其目的是改进现有状况,在原有产品、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进的创新。Benner等[15]认为,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取和利用新知识、发展新产品和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同时还需要利用式创新拓展和改进现有产品,为现有市场中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张庆垒等[16]证明了企业技术的多元化能够促进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能力,并且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
组织自尊是作为企业员工自我概念在组织中的认知[17];研究[18]发现,组织自尊不仅对员工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等方面有显著影响,还对组织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有相同的影响作用。在线社群作为一类特殊的组织,组织自尊对组织的积极作用对在线社群具有相同的影响,社群成员的社群自尊同样会影响成员对社群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成员间知识和资源的交流,最终影响到社群的创新行为,因此,社群内自尊同样是影响社群内成员传递社会资本和增加社群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线社群作为一类特殊的组织,是具备大量强弱联系的社会网络。强弱关系作为社群成员间的关系纽带,强关系的网络成员间相互信任,增加了双方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机会,有利于企业进行利用式创新;而弱关系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不同性质的资源和信息,从而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资源,增加了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机会。企业的双元创新需要利用社群中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知识与资源,而强弱关系刚好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与资源,强关系中传递的高度相似和同质化的知识和资源,不利于探索式创新的提升,但是有利于利用式创新;弱关系中大量存在的结构洞[19],有利于探索式创新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中提出假设
H1:成员间的强弱关系正向影响双元创新,
H1a:强关系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
H1b:弱关系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
社群网络中,成员个体间频繁的交流、关系的亲密和相互信任等形成强关系。强关系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增强了成员在社群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0]。强关系成员间以信任为纽带,相互进行知识交换,成员间交流的知识多为冗余、重复的,有利于促进社群中知识资源的同质性。
利用式创新是在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对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常能够改变当前产品或服务,短期内提高企业的效益,还可以提高技术可靠性。此外,产品和服务的完善与更新换代需要利用式创新的支持。企业进行利用式创新,需要利用现有知识基础的同质性信息和技术,改进和完善现有产品和技术。在线社群成员可以通过加强社群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企业能够在社群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资源,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中提出假设
H2:知识和资源同质性中介了成员强关系对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影响,
H2a:知识同质性中介了成员强关系对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影响,
H2b:资源同质性中介了成员强关系对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影响。
弱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广泛的联系纽带,如果社群中成员间的关系多为弱关系,传递的知识资源内容重复性较低,就能促进社群中知识资源异质性的发展[7]。企业利用成员间传递冗余知识和不重复性的知识,将知识资源转化为企业创新进步的动力。社群成员也会在创新问题的激励下,贡献自己的特有知识和稀缺资源。
探索式创新是指在产品或技术上的全新的探索,会极大地改变原有产品和服务,通常会给整个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知识基础观认为,企业的知识基础决定了企业理解和应用新知识并产生探索式创新的能力和范围。企业进行探索式创新,其知识基础必须具备有别于现有知识基础的异质性信息和知识,才能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从而促进探索式创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中提出假设
H3:知识和资源异质性中介了弱关系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
H3a:知识异质性中介了弱关系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
H3b:资源异质性中介了弱关系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
在企业组织中,组织自尊与许多积极产出紧密相关。Pierce等[21]将组织自尊定义为组织中个体感知到的组织情景角色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组织自尊反映了员工对自身地位的认知,能够反映出员工对自身价值的感知和认识;员工基于在组织中的角色感知到自己的重要性,了解到自己对组织是有价值的,并会为此而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而这种成就感和认同感正是工作相关行为的内在性动机。组织自尊对促进员工创新行为也有显著影响。员工的组织自尊水平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在线社群由于缺乏企业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和组织激励,对社群成员的影响力更弱,就更需要社群自尊这样的精神因素促进成员的创新动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中提出假设
H4:社群自尊在知识和资源同质异质性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H4a:社群自尊在知识和资源同质性在利用式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H4b:社群自尊在知识和资源异质性在探索式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2.5.1 研究公式
根据邱皓政等[22]提出的中介式调节的原理,在检验调节效应是否显著时,首先检验调节效应的系数是否有统计意义,然后以中介效应为结果变量,建立公式来检验调节效应是否显著不为0,最后建立公式检验调节效应是否显著降低。计算公式[22]为
Ei=β0+βcR+βd(Ei,Ce)Ce+βint,cRCe+ε=
(β0+βd(Ei,Ce)Ce)+(βc+βint,cCe)R+ε,
(1)
H=β0+βaR+βd(H,Ce)Ce+βint,aRH+ε=
(β0+βd(H,Ce)Ce)+(βa+βint,aCe)R+ε,
(2)
对式(1)加入调节效应后,得到
(3)
式中:Ei为探索式创新或利用式创新;R为强关系或弱关系;H为知识资源同质性或异质性;Ce为社群自尊;a为自变量到中介变量的直接效应阶段;b为中介变量到结果变量的直接效应阶段;c为自变量到结果变量的直接效应阶段;d(· ,·)为调节变量到结果变量的直接效应阶段;β0为零阶系数;βa、βb、βc和βd分别为a阶段R到H、b阶段H到Ei、c阶段R到Ei和d阶段Ce到Ei的回归系数;βint,a为a阶段的交互效应系数;βint,b为b阶段的交互效应系数;βint,c为c阶段的交互效应系数;ε为残差项。
2.5.2 模型构建
基于2节中的分析和假设,探讨在线社群成员间关系强度对企业双元创新的促进机理和调节因素的模型,如图1所示。
H1a—强关系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 H1b—弱关系正影响探索式创新; H2—知识和资源同质性中介了成员强关系对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影响; H3—知识和资源异质性中介了弱关系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 H4—社群自尊在知识和资源同质异质性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图1 在线社群成员间关系强度对企业双元创新的促进机理和调节因素的模型构建图
3.1.1 问卷设计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参考, 借鉴并使用相关构念的问卷问题, 设计了针对在线社群成员双元创新的研究问卷。 首先引导被调研者联想一个最常参与的在线社群, 聚焦社群中与被测者有强关系或弱关系的成员, 并按照此成员与自己的关系, 完成后续题目。 为了保证问卷的准确性, 除测量题项外, 在问卷开始对在线社群等关键名词进行解释, 并在问卷中设置了测试者年龄、 性别等人口特征问题。
3.1.2 数据收集
本文中通过“滚雪球”和“问卷星”样本服务2种问卷发放形式,发放并回收电子问卷253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39份。
3.1.3 信度分析
信度是反映数据测量结果是否稳定和一致的指标,本文中主要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系数α进行考量,其计算公式[22]为
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 22.0计算得到各个构念的信度值,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分量和问卷总体的克朗巴哈值都超过0.7这一显著值,说明问卷的整体信度较高。
表1 不同构念的信度值
3.1.4 效度检验
效度反映的是量表正确测量相应构念的程度。 本文中主要采用判别效度和收敛效度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 表2所示为不同构念因子载荷以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 21.0版本计算得出的构念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提取值(AVE)。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各个构念标准化因子载荷和AVE值均大于0.5, 说明收敛效度较好。 各个构念的组合信度均在0.8左右, 说明各个构念的观测变量间一致性较高。 表3所示为不同构念之间的标准化相关系数, 对角线值为不同构念AVE的平方根。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构念的AVE平方根大于对应构念的相关系数, 说明各维度之间存在有效的区分度。
表2 不同构念的测量效度分析结果
3.2.1 模型拟合结果
根据假设,在AMOS 23.0软件中画出9个构念的路径图并运行,得出假设检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所有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数据整体的拟合效果比较好。
表3 不同构念的标准化相关系数
表4 假设检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结果
3.2.2 假设检验结果
表5所示为主效应假设的路径系数及显著性,其中“强连接正向影响资源同质性”“强连接正向影响知识同质性”“弱连接正向影响知识异质性”“弱连接正向影响资源异质性”“知识同质性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资源同质性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知识异质性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资源异质性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这8条路径的p值(由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察值得出的原假设可被拒绝的最小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因此接受假设H2a、 H2b、 H3a、 H3b。“强连接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弱连接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这2条路径的p值不显著,因此拒绝假设H1a、 H1b。
表5 主效应假设的路径系数及显著性
表6所示为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测得的调节效应的显著性。 在对知识和资源同质异质性和社群内自尊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 中介变量乘以调节变量得到交互项, 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对交互项进行分层回归检验, 得到的p值小于0.05即为显著。
从表中可以看出, 社群自尊在资源同质性到利用式创新的过程中不显著调节, 而在知识同质性到利用式创新, 知识异质性和资源异质性到探索式创新的过程中显著调节, 因此, 拒绝假设H4a, 接受假设H4b。
表6 调节效应的显著性
本文中分别以知识和资源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为中介变量,揭示社群成员间强弱关系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目的在于探讨社群成员间强弱关系、知识和资源同质性或异质性与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知识和资源的同质性在强关系对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2)知识和资源的异质性在弱关系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3)社群自尊在知识同质性到利用式创新、 知识和资源异质性到探索式创新的中介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在线社群成员间的强关系能通过传递同质性知识和资源等社会资本促进企业的利用式创新, 因此企业可以制定一些政策促进社群成员中强关系数量的发展, 如定期、 定量地显示某成员与其之间的友谊时长、 互动频率等, 从而加强成员间强关系建立的动力和成员间的信任, 加快社群中同质性社会资本的流动, 进而促进企业的利用式创新。 在线社群还可以经常组织线上、 线下的成员活动, 促进强关系的建立。
弱关系对于企业探索式创新意义非凡,弱关系传递异质性的社会资本,而企业的探索式创新的发展取决于异质性资本。社群要多多鼓励社群成员在社群中相互交流,通过第三方保障等措施打消成员由于互不了解而产生的交流顾虑,通过积极的奖励方式促进社群成员在社群中的活跃度,带动社群的社交氛围。
不论强关系或弱关系,社群自尊都会对其产生调节作用,社群和企业应该利用社群自尊,充分鼓励和支持社群积极的行为,增强成员的社群自尊,进而促进成员间强弱关系对创新的积极作用。
尽管社群成员社会资本能够促进企业的双元创新能力,但也需要企业能够积极地吸收和学习,根据不同的社群场景等条件选择更合适的创新模式,同时进行灵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