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融通”构建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

2020-01-07 21:11张新艳
湖北农机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融通课程内容模块化

张新艳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00)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江苏省教育厅进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的试点要求,进行了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研究。

1 “递进融通”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1.1 递进融通

“递进融通”中的“递进”即分段递进,指中高职衔接中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渐进的成长规律,尊重职校学生认知特点,中职与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递进、课程体系递进、教学内容递进、职业能力递进,实现螺旋上升式的人才培养。“融通”即双线融通,指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通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的共育渠道,“文化育人”和“技术育人”双线并举,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1.2 中高职衔接

江苏省在2012年启动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新模式的试点工作,“3+3”中高职分段培养的模式是现代职教体系的试点项目,采用中职3年和高职3年、6年一贯制分段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完成了中职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参加由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组织的单独招生和转段考试,成绩均合格的学生转段进入高职院校进行继续学习,学习期满可获得全日制的高职文凭,并且由高职院校进行推荐就业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

1.3 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活动方式等。该体系是培养目标的依据和具体化举措,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实施的规划方案,按照教学设计的分层递进,教学组织的梯度推进和教学内容由简到繁进行编排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中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递进课程体系。将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新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四大模块。

2 递进融通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

课程体系是核心。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时,既考虑中职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兼顾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结构和调整课程内容,按计算机专业知识课程、岗位能力培养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来组建、衔接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基本素质、通用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原来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个部分进行重新优化组合,经过反复研讨和筛选,横向重新重组整合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四大模块,纵向上增加和明确中高职衔接阶段课程内容,实现中职、中高职衔接和高职三个阶段清晰呈现,并将这纵向和横向重组安排作为新课程体系的主体模块雏形。

3 递进融通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

课程内容是关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和具体的实施安排,避免重复科目内容,真正解决现今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能力培养层次模糊不清、与实际需求脱节和职业技能重复等问题。

具体做到:

(1)“下移”:对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有关重复的专业课程重新梳理,难度不大的,在中职阶段开设;(2)“上提”:中职生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的课程,可以上提到高职阶段开设;(3)“衔接”:对一些确实需要进行中高职分段教学的课程,与高职院校一起,理清中职和高职对该课程的要求,使教师做到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有所取舍、难度有所侧重;(4)“铺垫”:将高职院校下移的课程在最后的半年中进行分模块学习,以期达到高职校对该课程的考核要求,为学生顺利进入高职学习做好铺垫。

4 递进融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育人成效

育人成效是目标。将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的教学内容放在一个统一的课程框架内来认识和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优化调整基础上,开发出中高职教育结构层次分明、普适性良好,有效实现课程内容的连贯和沟通的课程,并积极运用实践,对比研究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优化前后所产生的变化,如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知识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职业素养、进入高职后的适应性等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质量检测研究,探究出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对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以及对师生的影响。

猜你喜欢
融通课程内容模块化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模块化住宅
什么是绥芬河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风险警示:香溢融通、物产中拓、申达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