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张佳星 赵晓顺 于华丽 蔡振江 邵丽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成为了这个时代炙手可热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也是普通理工科院校的必然选择。随着目前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创新创业,培养大批“新工科”人才更加迫切[1,2]。据分析预测,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750万人,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由750万人上升到950万人,在此情况下,教育部于2017年2月提出了“新工科”理念,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使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紧密结合,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新经济所需要的工科新型人才[3]。中国必须通过填补这些人才缺口,才能更好地适应紧张而又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创新创业领域占得先机。
(1)创新的主体是学生,其他因素起辅助作用。调查表明,现在学生受教学体制的影响更关注理论学习和考试分数,对创新能力关注程度不足。真正能主动提升创新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学生不足1/3[4]。现在许多学生并不在意创新创业类的活动,也不想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整日沉迷于手机,考试目标仅为60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低导致了创新型人才的稀缺。
(2)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有误,思想价值关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较为片面,这就导致思维和事业较为狭窄,不能从长远考虑自己的就业和生活[5]。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和想要得到什么,不注重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1)我国现在普通院校缺乏教师引领学生成功创业的奖励制度,导致老师对帮助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下降,加上教师有着较多的教学任务,许多创新创业课的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并未鼓励学生自己创业,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且大学中存在着创新和创业的分离,有些学校教师更鼓励学生创新,而忽略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但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才能够发挥创业教育的成效,高校应该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推进[6]。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时间也比较少,设置的学分也较少。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河北农业大学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只是开展一学期的创新创业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课本的讲解,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不足,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7]。
(2)现在大多数普通工科院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试形式仍为闭卷考试。老师通常会在考试前勾画考试的范围,而最终的考试试卷中会出现老师勾画的原题,灵活考察学生的题目不到10%,这样的考试过于形式化,不能激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也达不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种形式化的教育评价体制,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老师大多并非专业的创新创业老师,他们通常是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人才但可能并没有亲身创业的经历,所以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并不是很先进,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储存不是很完备,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以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创新创业课的教师并不是专门做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老师授课程时更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并未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获得职称的压力,迫使于教师更注重于科研和论文的发表,教学任务完成规定即可,并不会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活动的综合性非常强,对处在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阶段的高校教师在知识、技能、经验、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高校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能力[8]。
“新工科”背景下普通院校大学生急需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9—10]。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河北农业大学有实习工厂、电子科技协会,学校每年会安排机械系学生去学校工厂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会自己动手去做器件的加工,并且学校会聘请专业的打磨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体会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自己的专业。电子科技协会拥有自己独立的创新实验室,协会成员可以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做自己的东西。协会也配备了相应的指导老师,老师也会将自己的项目交给学生一起去做,并且在其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参加每年的科技创新比赛。学校还会组织个人简历大赛、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类比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企业策划书,进行创业比赛的答辩。河北农业大学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基于“新工科”背景,国家已经颁布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并提供帮助。河北农业大学响应国家政策并给予学生补助,奖励在创新创业领域内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获奖的学生在赛事级别分类基础上按相应的奖项发放奖金,并给予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对参加国家级一类赛事的在校生,对获得国赛银奖及以上(团队排名前三名)的本科生,在满足推荐免试研究生基础条件上,学校推荐指标单列。另外高校和企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校应和保定市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企业提供资金去帮助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进行科研,而学校为企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科人才和科研成果。有了以上的奖励和补助,笔者相信大学生会更重视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老师在一个创新创业的团队中起到关键作用,他们的思想理念往往指引着学生前进,并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我校应该安排优秀老师去参加创新创业专业培训或去国外进修,并招聘博士以上学位的创新创业教师,形成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教师应该学习开展互动式课堂,传统课堂注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学生不一定能全部掌握,而互动式课堂学生可以和老师产生沟通。因此,要使传统课堂教学真正“变”起来,就需要认真的探讨互动式课堂的内涵,并把握互动式课程教学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11]。教师还应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学生在创新创业课会按着兴趣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想一个创业项目并撰写项目策划书,最终的考试形式为每个小组会以路演形式介绍自己的项目,通过这样特殊的考试,让学生感受到了创新创业比赛过程。学校还应该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教师给予表扬,这样才能培养一批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优秀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前进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提高不仅限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在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新工科”背景下,普通院校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发现学校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出适合国家和时代的多方位、应用型、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