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高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屯升中心小学 甘肃酒泉 735000)
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由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尚不成熟,学习知识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在情绪控制上也不能进行克制。虽然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其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小学教师要积极利用思想品德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导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成长目标,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以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得上人才呢?首先必须是面向现代化的学生,并且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独立完善的个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其次还要有敢于创新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拥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力。因此,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优势,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别人,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从而养成德才兼备的素质,为祖国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从以往的传授知识逐渐变成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教师要抓住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有优势,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克服依赖心理以及懒惰心理,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1]
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时政报道以及社会舆论热点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小学生守则》等等,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以及应该怎么做,并且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以及假丑恶,这样有利于小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此外,思想品德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引导地位,利用学校的广播以及网络、校园主题活动等方式宣传好人好事,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些不良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教育,使学生的脑海中形成遵守法纪以及道德规范的意识,从而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职业素养以及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道德素养的形成,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管理好自己,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任何事情教师都需要率先垂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精神。例如,日常生活中,教师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打扫班级卫生、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足以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小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2]
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除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培养之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思想品德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并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以及道德素质,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例如,三月份可以开展雷锋活动,清明节可以开展祭司扫墓活动,母亲节献爱心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陶冶情操,促进知识的增长。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通过学生自己设定主题、自己组织活动,教师则可以担任活动中的一员,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班级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3]
总而言之,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且以身作则,从而促进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