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洁,唐海龙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2017年至2019年间,以“X精”为框式的构式流行语连续三年蝉联《人民日报》《咬文嚼字》等各大机构发起的年度流行语榜单,2017年的“戏精”,2018年的“杠精”和2019年的“柠檬精”都证实:以“X精”为框式的词在人们的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以其能产性俘获了一大批用户,使用词频剧增,且在这一构式中,“精”字位置固定,语义不断虚化,与其他词语组合性强,有类词缀化的趋势。
1.在“X精”这一框式中,“X”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
(1)“X”是名词性成分
经数据收集发现,大多数被用于“X精”中的是名词性成分,生产生活中的用品如“鸡精”“糖精”等,都是“N+精”,在《西游记》中,一切花草虫鱼的动植物的精怪也多用它们的本体名称+“精”组成,如“兔子精”“蜈蚣精”等。在网络流行语中还出现了利用借代、比喻、谐音等方式来构造新词的方式,例如“腿精”表示腿好看的人,“睫毛精”表示睫毛纤长的人,这类词是借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构词,表现其特征;“筷子精”则表示腿又细又长,将其比喻成一双细长的筷子;“腰精”既是借代,同时也是谐音“妖精”。BCC语料库中有许多例子。如:
忘忧却已经扔了扫把,说:"走吧,带我去看看那个白茶精。”(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那些故事中,有一个“蜘蛛精”的故事让我心惊肉跳,直到后来很久想起来头发梢还要竖起来……(张炜《你在高原》)
这一下似乎把牛砍愣了,它停住脚步,大声喘息,肚腹剧烈起伏,口吐白沫,两眼沁血,断角处涌出透明汁液,汁液里有缕缕血丝,此汁液是牛中精华,名为“牛角精”,据说具有强大的壮阳功能,胜过海南岛的椰子树芯十倍。(莫言《生死疲劳》)
什么药都使用过了,“消刺露”,“去刺灵”,“刺立消”,“桂花精”,甚至托人到香港罗拔臣道买来的德国狮虎大药房出品的“特效立刻净”,也抹了,愣是不管用。(李国文《烦恼》)
“妞妞是个小人精。”“也许婴儿都是小人精,糊涂的是我们大人。我们满以为能糊弄孩子,其实只是糊弄了我们自己。”(周国平《妞妞》)[1]
在微博等自媒体中这些词更是网友的热宠:
我闺蜜简直从漫画里走出来行走的腿精。[@饭圈少女]
这么漂亮的眼睛配这教科书级名品眼睫毛,简直就是撩人心弦的睫毛精。[@神秘观众]
(2)“X”是谓词性成分
以动词+“精”的构词较少,常见的是近年的网络流行语“杠精”“戏精”等。“杠精”指喜欢与别人持相反意见引起争辩,通过唱反调来获取快感的人,此处“杠”是名词作动词,指“抬杠”;“鸽子精”中“鸽子”用作动词,指放鸽子;“猪精女(男)孩”即像猪一样的人;“戏精”也是如此,此处“戏”是名词作动词“表演”,即爱演戏或表演很高超,“戏精”就是爱表演或者表演得很好的人。如:
看一群戏精飚戏太涨姿势了。
在“X精”的日常表达中,经常可见部分谓词性短语与“精”结合成词。
因为在老太太的背后,全家连下至男女婢仆,都觉得李姨妈是个害人精。庄里庄外的人都快忘记他的名字,人人在他眼前客气唤声冷二少,背地里就冠上“黏人精”三个字,听得她差点被同化,以为自己的丈夫姓黏名人精呢!
真受不了某些种群人,学人精……会不会想一切如果可以重来会怎么样、会不会觉得我就是个缠人精。
我把头扎在枕头上,作出纯真稚拙之态,神往地说:“爸!从小你就说我是磨人精。现在我又求你了,你不答应吗?我可能没机会再求你什么啦。”
飞离有点不放心让那两个师弟独自出远门,两个惹祸精出城,到时能不能完整回来见师父还是个问题。
2.“精”的类词缀化
“精”在“X精”这一构式中作为附加式的后缀出现,与其他语素结合成为既可以是表示化学物质的专有名词,又可以是偏正结构表示事物性质特点的普通名词,特别是在构成指人的名词时,具有很强的类推性。越来越多的语素随着结构类推和仿拟造词的方式进入这一构式,构造出一系列的新词。这类构式中的“精”语义虚化,与其他语素的结合能力强、位置固定且功能类化,已经形成了一个类词缀。且这一词缀正由“构式用变”向“构式演变”的方向发展,其使用正逐渐从特定场景和交际群体转向为大众广泛接受,形成形义匹配关系的固化,定型为构式库中的具体构式[2]。
“X精”一词由来已久,构式是其进入网络环境中才具备的特征。构式有两个关键特点:一是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二是从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在认知语言学领域,构式被视为“形式—意义”的配对体(form-meaning correspondence),它的意义或形式的某些特征并不能从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构式得到完全推知[3]。
1.“X精”中“X”的分析
在“X精”结构中,“X”对整个词的词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是对组合形式中对事物特征、属性等的说明,且根据“X”的词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推断整个词的意义,例如“猪精”被用于嘲讽那些又懒又丑的人、“猴精”则多用于指顽皮机灵的人,有时还被用作形容词描述一个人聪明,其形象符合人们的日常认知习惯,通过隐喻方式说明被描述人物的特点。但是在构式中,词义并非是两个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还要根据社会认知和使用环境决定,例如:“瓢虫精”在社交媒体上的意义并非是由七星瓢虫、五星瓢虫等修炼成精,而是指在社交媒体上具有高级会员的人。其来源于瓢虫背后的星星与网络论坛中代表等级的星星有类同之处,星星越多,等级越高。而“瓢虫精”正是由瓢虫背后星星这一特征转喻而来,这一意义与科技的进展,在没有互联网技术和不了解互联网用语的地区,这一转喻方式宛若天方夜谭,并非可以望文生义或简单推论可知。
2.“X精”中“精”的分析
“精”jīng形声字。《说文》:“精,择也。从米,青声。”字从米从青,青亦声。“青”本义为“金色年华”,转义为“黄金般的”。“米”与“青”联合起来表示“细选的上等好米”。《汉典》中共有十二种释义,其中被用于“X精”的只有表示“物质中最纯粹部分”的第四种释义: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如“糖精”“味精”。表示“神话传说中的妖怪”的第十一义:神话传说中的妖怪:妖精[4]。而近几年作为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戏精”“杠精”“柠檬精”不仅在《汉典》《现代汉语词典》中找不到对应的义项解释,以至于2016年之前的语料库中此类词汇都没有出现。
(1)表示“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表示提炼出精华的“X精”数不胜数,这些提炼出的精华一般具有含量丰富、浓度高、效果明显的特征,且一般由原料来源或用途来命名。如“酒精”是酒提纯的产物、“鸡精”是从鸡汁中提取味素制成的调料品,而“洗发精”“洗洁精”“洁厕精”等则是用于清洁个护的化学物品。
(2)表示“神话传说中的妖怪”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精怪的出现频率特别高,精怪在东方泛指一切有超能力的不属于人鬼神仙的物种。在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精”“妖”“怪”三者是混同的,命名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3)表示“……的人”
构式“X精”词族中的“精”可以解释为“……的人(们)”,强调某一特征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甚至成为了该个体或群体最显著的特点,可表达赞扬、羡慕、指责、讽刺、调侃等情感态度。“杠精”指经常通过唱反调来驳斥别人的人。经调查,在北方方言、赣方言、吴方言、闽方言中“杠”都有“无谓的争辩”的意思,例如爱争辩的人就被不同地域的人称为“杠子头”(乌鲁木齐)、“杠头”(天津)、“杠长”(河南)、“杠子(武汉)”等,“杠精”一词具有[+无理][+强辩]的词义特征,用词义拆分法则为“抬杠+具有某一特征的人”,即爱抬杠、爱作无谓争辩的人。“戏精”则为“演戏+…的人”;“柠檬精”为“酸+…的人”。
由此,“X精”的构式意义在前两个义项中可以通过对其组成成分的解释直接得出,但在构式方式下的类词缀的“精”不再能仅仅通过字面意义得出,虽然其构式义的形成与组成的语素义相关,但仍需结合社会认知、交际环境、网络意义演化等多种因素方可理解。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包含焦点、话题、语用环境等语用意义,所有这些与构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构式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5]。
1.“X精”的语用环境与语用功能
(1)标题语境,焦点标记
在网络流行语“X精”走红之后,新闻标题为追求引人注目,吸引眼球,竞相使用起了此类构式词充当标题。这类新闻标题中“X精”作为句子中的偏正短语,都会自然而然地吸引会话者的注意力,用令人熟知的简短的“X精”定性使人迅速明了文章的中心。
又见瘦肉精,这次是牛羊肉。(中国质量新闻网2020-06-06)
“微笑服务”也被骂?杠精正在毁掉中国人的同理心。(澎湃新闻2019-08-01)
戏精上身!男子酒后“心系”防疫工作私自设卡检查(看看新闻2020-02-29)
碧蓝航线动画BD特典公开,国内粉丝继续充当柠檬精(腾讯新闻2019-10-25)
刘士余主动投案:痛斥“害人精”的他也成害人精?(新浪新闻2019-05-20)
(2)网络交际,话题引出
“X精”在交际中多是对于别人常用的评价词,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创作生成推陈出新,就更成为年轻一代在网络环境表达中的宠儿,而且其在交际中能引出话题的展开。例如:
@彤贝乐好久不见,你还好吗?我觉得我就是一个麻烦精[嘻嘻][@爱吃葡萄的柚子]
我也不想做粘人精。。。谁有办法!?[@自说自话]
我要感谢身边的一群戏精的耳濡目染,让我演技不断加强我瞬间笑了……[@淡蓝色的殇]
某平台的杠精被怼也太好笑了哈哈哈。[@波妞爱自拍]
人类的四大本质:鸽子精、柠檬精、复读机及真香怪。[@暮鼓晨钟]
在交际过程中,当说话者使用了“X精”,评价自己或别人“柠檬精”时,必然需要交代令自己“酸”的事件或场景,从而引发交际双方话题,使得交际得以继续。
(3)口语交际,评价功能
日常口语交际中的“X精”就更为常见,人们讨论生产生活用品、谈及精怪神鬼以及网络交际转为口语交际时都会用到。当谈论的“X精”中词语是由“精”的“纯净、提炼”义所组成的合成词时,多作为客观事物的名称,没有褒贬之分。而对于具有评价功能的构式词“X精”而言,部分词汇的感情色彩已由贬义转向多重感情色彩。例如社会生活中把性感具有诱惑力的未婚女性称为“妖精”,“白骨精”表示又瘦又好看的女子,由贬义转为赞美义;“柠檬精”最初用来嘲讽他人,但使用的过程中“柠檬精”的贬义色彩不断淡化,常常被网友用来自嘲,表示羡慕;“戏精”的感情色彩经历了褒义→贬义→中性义的变化,需要在交流环境中体会其感情色彩;而“腿精”“睫毛精”这类构词的出现甚至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赞扬;而且在一些语境中,如“粘人精”“小人精”等表示亲密关系的人一种略带嗔怪的态度,并非严厉的指责。词汇在使用中具有了情感色彩,在交际中起到了情感表达和评价的功能。
2.“XX精”的语用价值
(1)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无论构式中“精”是以第几种释义作为词缀,都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以极少的精炼的语言代替繁复的解释。江蓝生(2007)指出,“语用经济原则驱动下的省略和紧缩推动了汉语构式语法化,在经济原则的推动下,这一构式成为常用构式,在表达中简洁地表现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6]。
(2)体现了构式的能产性和生成性
刘大为(2010)认为构式就是“经框架提取和规则化而形成的带有能产性的关系构式”[7-8]。而“X精”由原来的“害人精”“蜘蛛精”等衍生出“戏精”“杠精”“柠檬精”等网络新词语,体现了构式的能产性。
(3)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动态性
“原始时期的语言是任意的,部落社会时期是约定俗成的,文明社会时期是立意的。”[9]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相结合的产物,“戏精”最初是人们对于在表演上有极高造诣的人的褒扬,后发展成为略带贬义,表现人在交际过程中善于表演,以此突出自己的特质或表现自身价值的行为。
构式“X精”在结构上由可以是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与“精”结合而成,表达多样的感情色彩,广泛应用于日常交际、网络环境甚至有一部分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在交际中起着焦点标记、话题引出、情感表达等功能,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由此构式形成的网络流行语不断被更新创造,还体现出构式的生成性和能产性,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动态性。
注释
①本文语料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新闻报刊及微博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