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类人才培养实施机制研究

2020-01-07 17:15吉久阳丁洁琼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类分流专业

吉久阳 丁洁琼

([1]南京工业大学教学事务部 江苏·南京 211816;([2]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9)

0 引言

大类招生和分流培养是指,在学生报考大学时,先按照学科大类对学生进行录取,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再通过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选择进行双向的选择,最终将学生再一次进行细分。在大学的大类招生模式中主要包括“2+2”模式和“1+3”模式分别代表两年基础课程加两年专业方向课程和一年基础课程和三年专业方向课程,不同的模式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这一模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对专业进行了解,也给了学校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在选择了更加合适的专业方向之后,学习兴趣也会更高,有利于精细化的人才培养。

1 高校进行大类招生人才培养策略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优化专业结构。高中毕业的学生进行志愿填报是其进入大学的必然阶段,但是志愿填报这一环节的出现,让高校专业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报考热门专业学生和报考冷门专业的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这样的现象得不到及时的改善,不仅冷门专业面临着发展危机,高校的整个专业结构都会受到影响。而大类招生首先将学生录取到大类专业,之后再进行细分,有利于专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2)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在我国高校分批次录取的政策实施后,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生源竞争变得愈演愈烈。在此情况下,学校和学校之间、专业和专业之间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但是在大类招生的政策下,高校可以通过大类专业吸收优秀生源,之后在进行分流培养时,还可以保证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质量,所以说,通过大类招生,有利于吸收优质生源,缓解招生压力。

(3)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不清楚所报专业学习的内容,这样的盲目性会导致学生和学校都得不到好的发展。尤其是很多专业相互组合、不断改革,也让专业的整体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给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大类招生模式进行录取,可以让各专业之间相互补充,然后建设共同的基础课程,之后再进行分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进一步划分,让学生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这种模式是适合高校发展和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新模式。

(4)减少学生升学报考失误。在进入高校之前进行专业选择,高考学生和学生家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对各专业的不了解,所以导致学生在报考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大类招生报考,让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可以先进行知识学习,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有机会对专业进行深层的了解,最后再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方向选择,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就会更加理性,从而减少在专业报考时存在的失误。这种模式一方面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相互契合,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学生由于盲目报考失误的几率。

2 我国高校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分流存在盲目性。不可否认的是,自从大类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以后,参与到其中的高校越来越多,这一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往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但是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对于很多细分专业的具体内容以及发展前景仍然存在知识盲区。而且在进行分流还会出现很多矛盾,比如在兴趣和发展前景之间如何进行选择,这问题都是依然存在的。因为在进入高校后最先接触的是基础课程,所以在这一阶段很多教师也因为课程的缘故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流之后的介绍,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基础阶段结束之后依然不清楚之后的专业课程,所以在分流阶段依然存在盲目选择的现象。

(2)高校改革进度缓慢。虽然我国高校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但是很多高校由于思想传统,所以对于某些改革措施具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有一些院校就认为大类招生这一举措与中国国情不相符合,而且认为中国教育没必要向西方学习,这样的思想限制了大类招生这一举措的实施,导致高校改革的进度极其缓慢。除了思想上的因素之外,也与很多外在的因素有关,比如制度的贯彻程度以及相关的投入力度。很多学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改革的政策不够重视,所以在学校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再加上资金得不到位,导致大类招生的措施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3)传统教学手段制约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在当今的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手段一直停留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上,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依然是高校主要的教学手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在高校开始阶段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乐趣,在最终的选择阶段选择合适的专业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但是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难以被发掘,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意义也就得不到体现。

(4)教学环境同一化不利于大类人才分类培养。我国的教育应试化极其严重,从小学、中学,再到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会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课堂和课本也是学生面临最多的学习环境,这样简单枯燥的环境与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因此得不到提高,所以改革模式也更无从谈起。因为在学生分流之后,学生接触的课程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学环境依然无法改变,课程教学效果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在这样的环境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都无法达到,所以个性化培养的目标就更无法实现了。

3 高校大类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1)多志愿报考,强化学生专业认知。由于就业需求的变化,再加上不同学校本身的特色要求,所以各专业及其具体课程设置也会不断进行变化,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报考时存在盲区,因此出现报考失误。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报考人数设置合理的报名人数限制,然后尽可能推行多志愿填报,一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避免与合适专业失之交臂,二来还有利于学校进行选择。然后在大类专业报考完毕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了解专业具体内容,加深学生对专业内容的认知,从而确定所选专业。

(2)改变传统观念,推进高校大类改革。尽管大类招生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这一项举措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项举措的先进性。所以高校要顺应潮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这一项举措的先进性,因为在大学优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教学并不代表着专业的合并和某些专业的消失,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真正适合这一专业的人才,然后促进专业和学生的共同进步。所以高校也应该提升对这一策略的注意力,加深对大类招生的认识,改变观念,对学校的专业结构进行优化。

(3)丰富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分类培养。虽然大类招生要求学生在入学之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可以使用单一的手段进行教学。因为在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学会进行分流教学,不同方向的专业学习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根据详细的划分方向对教学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尤其是在当下,要改变传统教学手段,舍弃黑板教学加书本教学,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然后根据方向和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手段创新。

(4)改革教学环境,注重人才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环境也是制约大类招生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一个因素。可以这么理解,传统的教学环境,是以教师讲授型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只有教师和学生两点之间的联系,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教师教学效率也不高。将互联网、云网络等应用到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多点网络,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4 结语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计划是当今很多院校都在使用的一项策略,对于很多院校专业优化和专业性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自然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这项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然后再根据学校自身的问题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措施,才能真正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类分流专业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NSA架构分流模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谈大类招生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数字
化学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