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研究

2020-01-07 15:19陈美璘
科教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功利化高校学生时代

田 娜 陈美璘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青年一代高校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孕育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行为,所以,探究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势在必行。新时代高校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其思想行为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1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客观、准确地了解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通过网络发布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701 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呈现出热爱学习,追求进步、文化娱乐方式多样,消费理性、思想观念明确,讲求社会公德、看重个人理想,努力追求理想、职业规划清晰,就业需求明确等特点。但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1 学习自觉性不高,实用主义倾向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习惯于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缺乏独立自学能力,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在“课余时间自习情况”调查中,有47.93%的同学选择了“经常不自习”,还有1.57%的同学选择了“完全不自习”。大学本该是“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模式,但是几乎接近一半的同学没有自习习惯。偶尔还会因睡觉不能起床、打游戏、陪朋友、做兼职等原因不按时到课。这说明很多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长期习惯于“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状态,不愿主动地学习。新时代高校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但学习自觉性不高的矛盾,与多种因素影响相关。

在“选择进入大学学习的原因”调查中,有82.31%的同学选择了“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学习压力来源”调查中,有51.5%的同学选择了“就业”。这一方面说明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学习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倾向功利性,希望通过学习以助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且有超过一半同学的学习压力源于就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逼迫使自己变成全能型人才。

1.2 自律能力不强,网络娱乐倾向突出

调查显示,大部分新时代高校学生自律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意识弱,不能严于律己。在新时代互联网+的环境下,随着智能手机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游戏软件、社交软件、学习软件等占据了其大量的时间,高校学生的网络娱乐倾向日益突出。在“平均每周有几天23:00 点以后睡觉”调查中,有37.8%的同学选择了“2-3 天”,有29.53%的同学选择了“4-6 天”,20.68%的同学选择了“7 天”,而选择“1 天及以下”的同学只占11.98%。在进一步追踪其晚睡的原因时发现,部分同学晚睡的原因是上网打游戏、追剧、浏览网页、聊天、参加聚会等。在“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调查中,只有6.99%的同学认为非常好,有46.5%的同学认为一般,有20.83%的同学认为比较差,还有5.42%的同学认为非常差。这说明了新时代高校学生自控能力差,无法做好自我管理,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 调查中,有44.51%的同学选择了“5-7 小时”,有13.84%的同学选择了“8-10 小时”,还有6.42%的同学选择了“10 小时以上”。在“上网通常做哪些事情”调查中,选择“学习”“打游戏”“追剧”“浏览新闻”“网购”“聊天”“刷空间、博客、朋友圈”“刷抖音”“评论社会热点问题”“其他”的占比分别为53.64%、34.09%、32.1%、31.67%、29.67%、28.53%、25.25%、18.4%、16.41%、5.71%。这说明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游戏软件、社交软件、学习软件等占据了其大量的时间。多数新时代高校学生虽然能主动适应信息社会,但是对互联网的利用效率较差,娱乐倾向比较突出,除了满足学习和获取信息外,大多把时间与精力花在打游戏、追剧、网购、聊天等方面,以此来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和表达情感。

1.3 人际关系冷漠,婚恋观趋于开放

调查显示,大部分新时代高校学生人际关系冷漠,与家人、老师、同学疏远,不屑于与人交往及建立较亲密的关系,遇到困难时选择搁置问题或者逃避,不愿意向家人、老师、同学倾诉。而婚恋观趋于开放,恋爱趋于普遍化和低龄化,恋爱动机趋于多元化,恋爱时的亲昵程度趋于开放化。在“与父母关系”调查中,仅有20.68%的同学表示与父母关系非常亲密,可以无话不说,有76.47%的同学表示与父母的关系时好时坏,有1.28%的同学表示与父母关系比较差,还有1.57%的同学表示与父母关系非常差,基本无交流。“与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关系”调查结果跟“与父母关系”调查结果类似。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一般会向谁倾诉”的调查中,选择“不倾诉”的同学占了34.11%,还有6.7%的同学表示会选择以写日志的形式倾诉。由此可见,新时代高校学生人际关系冷漠,与家人、老师、同学关系疏远,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也不愿意向身边人倾诉,而是选择搁置问题或者逃避。

在“恋爱现状”调查中,有40.08 的同学表示正在恋爱中,有30.81%的同学表示恋爱过,但现在单身,有0.71%的同学表示已经结婚,另外还有3.57%表示正在追求对方中。在“第一次恋爱的时间”调查中,有16.67%的同学选择了“初中及以前”,有47.94%的同学选择了“高中”,有35.39%的同学选择了“本科、专科及以后”。由此可见,新时代高校学生恋爱趋于普遍化,而且恋爱的年龄趋于低龄化。在“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认同情况”调查中,5.56%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28.53%的同学选择了“比较认同”,10.41%的同学选择“无所谓”,接近一半的同学不反对大学生未婚同居,说明其恋爱时的亲昵程度趋于开放化。

1.4 自我认识模糊,利己主义倾向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新时代高校学生自我认识不到位,自我定位模糊,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在“对自己认识度”调查中,有48.22%的同学表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还在摸索当中,有10.98%的同学表示走一步看一步,以后再作打算,现在开心就好。这说明了能够很好地认识自我,准确地定位自我的同学只占少数,有接近60%的同学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是模糊的,甚至还有少数同学根本不打算清楚地认识自我。

在“实现理想的动力信念来源”调查中,只有13.84%的同学选择了“报效社会”,大多数同学实现理想的动力信念都源于自身实际需求,如: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为了自己美好的将来等。这说明了多数新时代高校学生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近期理想,轻长远理想,对理想的价值性认识与真理性认识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也表现出新时代高校学生人生价值选择和追求的多元化、多层面的特点,人生价值选择多元化、人生追求多层次与实际行为存在矛盾性,体现出了利己主义倾向。

1.5 功利化心理突出,自我认同趋低倾向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新时代高校学生在择业观方面存在的最明显问题就是功利化心理突出,工资待遇是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除了择业时功利化心理突出外,学习功利化心理也比较突出。受多种因素影响,新时代高校学生的自我认同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趋低性变化,表现在缺乏自信、对现状不满意等方面。在“择业时,比较重视的因素”调查中,有73.75%的同学选择了“工资待遇”,只有少数同学在择业时会首先考虑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在“最愿意从事的职业”调查中,选择“普通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同学居多,选择“国企工作人员”的远远多于选择“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政府、事业单位、国企意味着“铁饭碗”,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待遇。这说明了,大部分新时代高校学生功利化心理突出,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

在“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有信心”调查中,有48.79%的同学选择了“比较没有信心”,有2.85%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没有信心”,还有2.28%的同学选择“说不清,也无所谓”。学习成绩不理想、工作能力不强带给新时代高校学生较大的压力,使得部分同学处于郁闷无聊、迷茫的情绪中,致使其自我认同趋低倾向越来越明显。

2 影响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行为因素分析

2.1 社会环境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生活方式在改变,人的思想行为总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受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发生着各种改变。近年来,社会给90 后、00 后贴过很多标签,如“垮掉的一代”“堕落的一代”“迷失的一代”“自我的一代”等等,社会的质疑影响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导致新时代高校学生自我认识不到位,自我定位模糊,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

一方面,当今世界,国内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受西方文化、互联网、新媒体、人工智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时代高校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恐慌心理,特别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于是选择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则选择了逃避现实,表现出功利化心理。

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进入了智能化的大数据信息时代,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新时代高校学生受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影响,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对新信息、新思潮、新事物的接受更加迅速高效。消费方式变成了以网购和在线服务为主,新时代高校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用作娱乐游戏。成长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新时代高校学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互联网基因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让他们更加追求自我和个性的表达。

2.2 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父母则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教导、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而恶劣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变异、家庭暴力等也会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及扭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家庭条件普遍有所好转,特别是新时代高校学生,他们的家庭条件相对更好,因此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思想观念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被调查的新时代高校学生中,出身在农村及乡镇的占94.58%,出生在城市的只占5.42%,其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一方面,新时代高校学生被父母寄予厚望,要求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奋发努力的精神。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积极追求进步,在生活上理性消费,个人奋斗目标十分明确。另一方面,很多家庭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性格、人际交往、个人特长等方面的训练不够,这就使得很多新时代高校学生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功利化心理突出,希望通过进入大学学习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使自己跟家人过上好日子。同时,也致使他们人际关系冷漠,不善交际,自我认同趋低。

2.3 教育环境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班级管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教育面貌。但是,应试教育并未彻底消除,特别是面临升学压力的中学教师,他们的关注点还在学生考试分数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不够重视。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后,仍然依赖着教师和家长,无法适应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然而,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再教育”力度还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时代形式”和“时代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还需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依然亟待提高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网络信息时代下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撬动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更不能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猜你喜欢
功利化高校学生时代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