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
(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近年来,我国各综合类大学重视对舞蹈教学,设置了舞蹈专业,很多高校将芭蕾作为基础训练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舞蹈基础,调整学生形体状态,越来越受到广泛推广。芭蕾舞蹈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舞蹈高等教育的推广,然而,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却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芭蕾舞蹈教学设计时,就需要结合教学安排,教学理论需要,合理组织课堂,开展不同形式教学,本文重点结合教学理论原则,提出几点教学建议。[1]
“开、绷、直、立”是芭蕾舞蹈的四大原则,也是芭蕾舞蹈艺术的审美原则。
“开”是芭蕾学习人员必须练习的第一步,需要从胯,肩,胸,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入手,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往外打开,尤其是将两脚对称地对外打开180度,从视觉上延长舞蹈者的肢体线条,显示贵族风范。比如在腿部“开度”训练中,强调三个动作要领,第一,动力腿往前运动时要跟随脚先走,第二,由前往旁边动时脚跟往前抵脚背朝上,第三由旁边往后环动时脚尖先走,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开展训练,还包括胯部展开训练,掰腿训练,让学生通过相互拉肩、拉腰、下腰等不同的练习形式,掌握各种部位开展训练方法。
“绷”是指学习芭蕾舞需要身体各部位都能够绷直,尤其是脚背要注意绷直。很多舞蹈专家强调绷直的脚背应当像“拉紧的弓弦”和“绷直的脚背应呈流线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是要做到绷直,还要注意放松的刚柔相济,应当教育学生绷是指紧和直,但是不要强硬,要依靠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一定的动势,要较好地完成垂直或移动的跳跃技巧,并且要勤加练习,多做动作,增强关节绷的力度。
“直”,芭蕾被认为是一种直线艺术,在舞蹈者思维中都展现了一定的直,因而,教师在培训学生学习时,能够要求将背部挺直,按照芭蕾基本姿态,以及小舞姿中的收腹挺胸要领练习,通过训练,要将背部挺直像门板一样,还可以更正平时不好的走路习惯,养成站如松,行如风的形态。
“立”,每一个芭蕾舞学习者都要将头颅,躯干,四肢作为一个整体上提,将身体重心向上,给人一种气宇轩昂的气势,形成夸张的空间占有感,从而更加突出芭蕾艺术的贵族气质。[2]
芭蕾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中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教学,第一是横向方向教学。也就是在芭蕾课堂教学中做好每一节课授课,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从扶把开始练习,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跳跃练习,从小幅度动作开始练习,扩大到大幅度动作练习,教师为学生制定一系列的完整的训练方案。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目的明确的训练,再按照组合形式练习,每节课练习一个半小时,一周一次训练练习内容,另外要结合学生专业能力,考虑教学课时实际安排,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最终目的是通过长期专业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第二是纵向方向。纵向方向开展教学就是教师制定系统的训练体系。将芭蕾训练制定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现代化教学计划,将每个学期,每个年级不同的训练内容都详细完整的列入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让每位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经过实践的检验,不断完善,不断优化,越来越科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动作设计要按照由复杂到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提高芭蕾技巧。同时,对于新教的动作也要及时巩固复习,在学生体内经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使得身体机能达到“质”的变化。[3]
高校在开展芭蕾教学中,舞蹈专业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艺术学校中专毕业生,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在舞蹈专业上有本质的不同,接受舞蹈能力也不同。艺术学校毕业生大多数是经过多年训练以后,才考上高校的,自身已经能够接受芭蕾舞蹈基础训练,具有一定的训练技巧,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不具备专业学习水平,很多学生都是开始前几个月临时补习,这种训练学习缺乏专业性,因此,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身体上,在学习能力上有很大不同。每位学生在身高、体重、柔韧性等方面,在芭蕾领悟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化因素对教师教学有很大影响。教师要开展实际教学,首先就要了解和熟悉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过往相关学习经历,接受能力,结合学生实际身体状况,芭蕾舞蹈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在统一教学计划指导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在专业上获得提高,促使每位学生都能提高舞蹈专业水平,提升舞蹈文化素养。[4]
“口传身授”是现代课堂教师会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舞蹈规律制定的教学策略,也是符合实际训练,能有效提升专业技能的教学方法。芭蕾教学中,这种方法仍是要大受推广的方法,在高校受到青睐。
(1)口传。口传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通过语言讲述,向学生传递芭蕾舞蹈动作的技巧,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作规范。这种教学方法有三种作用,第一就是有效讲解动作。教师通过口传方式讲解的动作,要领,规格,易犯错误等重点知识,让学生结合解剖学,运动学等不同知识,透彻理解动作精髓。第二就是传递知识。教师在芭蕾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动作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指令,和音乐一起接收,教师再适时讲解动作要领和音乐理解,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第三就是渗透思想。这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征,自我教学品格,在语言描述中表达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对事物的看法,甚至是对人生的态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
(2)身授。身授就是教师亲自对动作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直观、学习、模仿教学内容。这主要是包括动作形象示范,另外教师亲身示范可以引导学生对舞蹈理念和教师人生态度有所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阶段时,要根据动作要求,从头、手臂、腿等需要练习的各个部位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才能合理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才能将示范动作逐步简化,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练习中,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的亲身示范也是一种舞蹈文化输出,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教师的舞蹈理念,传递出无形的舞蹈素养,这种影响会在学生心里种下种子,可能多少年后就会发芽,让学生找到舞蹈的精髓,提升文化素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具有了动力才能有精力练习。因而,教师要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在长期的芭蕾学习中逐渐形成稳固的芭蕾基础。尤其是很多刚开始接触芭蕾的同学,学习动机简单,很可能出现不能深入学习,不够刻苦努力的学习状态,教师通过积趣导入,文化输出等加深学生对于芭蕾的认识,认识加深,才能提高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增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提升后,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练习中,让学生时时想着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发现,找出不同舞蹈动作之间的练习和区别,找到舞蹈技巧之间关联,更要加强学生毅力、决心等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惰性,提高学习自觉性,形成良好习惯。[5]
综上所述,高校芭蕾教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教师要结合芭蕾教学原则和理论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教师教学更应结合芭蕾动作理论要求和学生实际舞蹈基础、接受能力,制定学习方案,从口传身授方面入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每位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通过有效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