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芳
(苏州工业园区钟园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课程的改革,我们是从倡导倾听儿童的声音、观察儿童的游戏开始的。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是孩子感兴趣的呢?在寒暑假期间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开展比较合适?针对这样的疑问笔者做了两项调查:
前期老师进行一对一线上家访,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学习状况,一方面了解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幼儿方面:部分幼儿生活作息不够规律,生活习惯和能力倒退,比较任性,喜欢看电视、玩电子产品,而在家中喜欢情景类游戏,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劳动,在劳动中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功感。
家长方面:能够在家中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但是家庭生活指导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为孩子安排的活动形式单一刻板,偏重知识的输入而疏忽生活技能、习惯品质的培养。
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向家长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家长都有意愿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缺乏专业的指导,在家中和孩子开展的活动也较为单一,同时由于工作原因,缺乏高质量陪伴,家长们渴望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方法得到提升。
根据前期的调查了解,教师确定主题《我是小达人》为家庭指导开展的内容,主题分为三条脉络:劳动小能手、手工小达人、运动高手三个板块。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开展劳动、运动、手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将生活与学习融合渗透,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是家庭指导重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程度决定了活动成败与质量的好坏,而家长“培训”则成为了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因此笔者将“家园互动”也纳入到了主题开展中重要的一环。教师通过“写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信中笔者明确提出活动寓意、目的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从而帮助家长最快的理解并加入到课程的实施中去,成为课程有力的实施者。
良好的作息能够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时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做事的条理性和自律等良好的品质。教师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作息表并严格遵守,作息表的制定应该用孩子的方式进行记录。同时笔者提议家长和孩子用绘画、符号等形式记录孩子每周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进行梳理,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为了帮助家长更有指向性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并带有目的对幼儿进行观察,结合活动主旨及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制定了一份主题评量表。评量表分前期和后期两次评估,从中家长可以看到幼儿的成长进步的空间,也是家长检验自己教育行为的一份量表。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而家务劳动渗透在一日家庭生活中,处处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促进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家务劳动不是一种强制的任务,教师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以生活的点点滴滴为教育的契机,有机的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家长现身垂范,和孩子一同参与到家务劳动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获得能力提升的同时激发对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程中教师请家长将孩子参与劳动的视频或者照片分享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集体的分享学习,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学习。
在课程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该听孩子们表达、交谈,教师坐在旁边记录,试图通过儿童表达出的一些信息,生成一些适合他们的主题教育活动。为此,孩子们约定每周五晚上7 点进行线上“分享一刻”,通过微信视频模式,孩子在分享自己感悟的同时,一同倾听了解同伴的做法。而在最后孩子们进行投票选举出了本周的“劳动小能手”“运动高手”“巧手达人”,评选到的孩子就会获得老师颁发的电子徽章,通过这样方式来不断激励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内驱力得到激发。而这样的形式也构成了初期主题形成的基本思路,即倾听与还原、回应与记录、结构化、提取主题与生成课程。
《我是小达人》的主题课程核心是通过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帮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层面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秩序感,这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极大的安全感与满足感。而作为课程特殊实施者的家长他们学会了耐心倾听、用心陪伴,用生命完成对另一个生命的陪伴。而这种用心陪伴的过程,既是儿童对周围人与事物判断的依据,也是儿童获得幸福的力量与源泉所在。在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身份成为了研究者、管理者、推动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任务式的推荐和教育资源的分享,而应明确自身的责任,主动加强跟踪和互动,多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品质,多听取幼儿、家长的心声,真正变“指挥”为“指导”,把个体化、碎片化的感知认识转换为一种理性有深度的思考,这需要用心且专业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