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化工类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

2020-01-07 07:14郝苏霞杨广慧曹风江孙书明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9期
关键词:沧州产教职业院校

王 勇,郝苏霞,杨广慧,曹风江,孙书明,杨 冬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被进一步明确,方案中要求“促进产教融合”,“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之所以要提倡产教融合,是因为职业教育往往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它可以为当地产业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和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产业的振兴反过来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和更多的就业岗位[2]。原先在进行产教融合时往往是停留在表面,对接面过于狭窄。这种现象对化工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这是因为化工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工厂中工艺设备技术含量很高,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行业素质要求,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单靠校内教学是无法完成的,企业必须参与进来和学校一起完成育人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产教融合在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沧州化工类产业与职业教育互利共进,有着紧密的联系。

1 沧州市化工类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化工类产业在沧州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属于它的主导行业。近年来,沧州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化工类专业技术人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实训基地,多年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整合双方办学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冀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都签有合作协议,为沧州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化工类专业技术人才。

2 深化产教融合的方式方法

2.1 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作为产教融合最主要的两个主体,在产教融合时应本着如下原则:学校依靠企业的需求而生存发展,企业依靠学校的智力支持而转型升级。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校企进行全方面的对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实现“订单式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迅速投入到实际生产之中。国家大力倡导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化工行业,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并成立了“环境友好”创意工坊大师工作室。专业教师响应绿色化工理念,参与完成了沧州冀春新材料有限公司环保型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研发等项目,这样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还及时了解了企业当前的人才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学校可以在专业调整时提前做出预判,积极主动适应企业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深化校企合作时,与冀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冀春班”合作培养人才,“冀春班”的管理模式结合了“现代学徒制”,实践“招生即招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

2.2 政府部门积极调控

产教融合单靠企业和学校两个方面是无法完成的,政府作为第三方必须要参与进来,充分发挥资源调配的作用,增强学校实力,调动企业积极性。由于目前社会大众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普遍偏低,因此政府部门在职业院校招生和师资引进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此外,应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工匠精神”,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化工行业。例如,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学生2017 年曾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少年工匠》节目中,荣获“优秀少年工匠”称号1 人,“少年工匠”称号5 人,这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在专业设置时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防止各学校设置的专业大同小异,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且难以发挥出自身的特色。对于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政府部门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大参与力度。

2.3 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发挥多方优势

长期以来,在产教融合时往往存在职业院校“一头热”的情况,企业参与度不高,院校实训设备达不到要求。这种情况在化工专业上体现得较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化工专业的实训设备价格昂贵,动辄高达几百万元以上,一些院校很难承受;另一方面,由于化工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企业在学生进厂实习时有时过于谨慎,仅停留在观摩阶段,并没有顶岗操作。而职教集团的出现则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职教集团往往是由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组成[3]。这时企业会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与学校平等商讨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而将学生直接培养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缩短了时间,减少了成本。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多元化优势,实现各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 产教融合尚需完善之处

1) 交通上不便利。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市区,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化工类的企业往往都设在郊区或工业园区,学生在进行工学交替时很不方便,很难做到“校中厂”“厂中校”。

2) 很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尚未达到要求。双师型的作用在实现产教融合时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但是很多教师往往都是科班出身,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入校从教,企业工作经验非常匮乏,部分真正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一线技术人员由于学历不高的原因而无法入校教学。另外在授课时双师型教师和非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往往相同,这种方式很难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导致教师不愿意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去下厂锻炼和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 产品导向不明显。产教融合就是要培养出合格的蓝领工匠,然而现在大部分院校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仿照本科院校的重理论教学模式,学生所做的实验和实训往往都是去检验基本理论的正确性,对于化工专业来说基础的化学实验所得到的物品与实际工厂中所生产的成品和半成品还有着较远的距离,这样就导致学生不了解实际生产,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难以实现优质就业。

4) 校企双方在合作时有时缺乏科学评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学校来说,有时为提高知名度而过于追逐高端产业,但合作中由于自身硬件条件达不到对方要求导致半途而废;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因此在经济不太稳定时很容易导致合作终止,另外由于企业较为追逐效益,因此总想立竿见影,短期见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固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也是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供需对接、优化资源和利益共享,因此在日后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把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各自的知识、资源、经验进行优化配置和共享,并通过现代学徒制搭建起的校企合作平台让校企深度对接,以培养工匠型人才为目的,依靠大量双师型教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最终实现校企双赢,共同振兴当地经济产业。

猜你喜欢
沧州产教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