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芬,吴程为,梁世耀,卜斌茹,施克俭,林陈婵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a.胰腺炎诊治中心;b.麻醉科,浙江 温州325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 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 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需要尽早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1-3]。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突发性、高感染性、不确定性的特点[4],医护人员置管时需要穿防护服、操作不方便,患者病情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体位受限等因素都影响着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 此外置管时患者不配合和抵抗产生带有病毒的飞沫和气溶胶,使得近距离接触的操作人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笔者所在单位作为浙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省级定点收治医院, 不断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操作流程,取得较好成效,床旁一次性盲插置管成功率达90%, 同时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选取2020 年2 月份在我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危重症患者10 例,其中男6 例,女4 例,年龄43~93(67.9±5.2)岁,基础疾病情况:糖尿病3 例,高血压5 例,既往无其他特殊疾病史2 例。 10 例患者均在机械通气后留置鼻肠管, 其中9 例为经口气管插管,1 例为气管切开。 纳入标准: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经口进食, 或能经口进食但进食量无法达到生理日需求量,存在误吸反流风险,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者。排除标准:食道静脉曲张、食道出血、肠梗阻、肠道缺血、肠坏死、肠穿孔、严重鼻炎、鼻黏膜损伤、鼻出血、严重腹胀或腹泻间隙综合征者。
2.1 置管前准备
2.1.1 置管材料 釆用CH10 型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荷兰),该管道内径2.4 mm,外径3.3 mm, 前端有2.5 圈直径约3.0 mm 的圆环,总长度145 cm, 材质为聚氨酯,X 线不能透过可显影[5]。备用防护服2 套,包括N95 口罩、外科口罩、圆帽、护目镜、面屏、手套、脚靴,鞋套;棉签、石蜡油、纱布、50 mL 注射器、温开水、胶布、准备留置所需的药物(胃复安)等[6]。 确保防护物品、药品及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2.1.2 医护人员准备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 版)》要求做好标准防护,做好知情同意和安抚工作[7-8]。
2.1.3 患者准备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 机械通气患者置管前充分吸痰,避免呛咳。
2.1.4 用药准备 置管前10 min 予胃复安10 mg肌内注射,可提高静息状态胃肠道括约肌的张力,阻滞胃—食道反流, 加强胃和食管蠕动, 促进胃的排空,促进幽门、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的松弛。
2.2 置管方法
2.2.1 第1 阶段(鼻腔-胃腔) 置管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湿棉签润滑鼻孔,螺旋型鼻肠管尖端自带亲水性,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水湿润,激活其外面包裹的亲水性润滑材料,无需石蜡油涂抹。将引导钢丝完全插入鼻肠管管道, 使其末端连接柄与鼻肠管连接头固定。 测定胸骨剑突至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即胃管长度,一般为45~55 cm),然后将管道从一侧鼻腔壁慢慢轻柔置入。当管进入喉咽时,协助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贴近胸骨柄,同时把导管轻而缓慢向前旋转性推进,遇到阻力注意不应强行推进,避免误插入气管[5]。 由于操作者穿防护服进行置管,无法采用听诊器听胃区气过水声, 对置管成功的判断和操作者的置管技术提出更大的挑战。 采用回抽胃液和将末端置入水中看有无气泡这2 种方法确定管道是否在胃内。
2.2.2 第2 阶段(胃腔-幽门-十二指肠& 空肠)当鼻肠管进入胃腔后,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45°,本研究中4 例患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宜更换体位而采取平卧位。 注入200~400 mL 气体(不超过500 mL),促进胃壁皱褶张开,降低管道在胃内盘绕的可能性。接着向管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激活导引钢丝涂层的润滑材料, 当导管通过幽门这个阶段可适当将导丝退出5 cm,使鼻肠管头端恢复螺旋状,更易通过幽门,通过幽门后将导丝归于原位。置管过程手法轻柔缓慢,每推进5 cm,检查一次管端位置,反复多次,直至管子向前推进大约100 cm[5]。一旦注入的60 mL 空气只能小量回抽, 则认为螺旋管已到达幽门后,否则认为仍在胃内[5]。 过幽门后,随着小肠节律性蠕动缓慢推送管道至指定深度, 一般110~130 cm,遇阻力不可蛮力插入, 防止导管在胃腔内打圈及损伤黏膜。 本研究团队采用导丝回抽实验法判断鼻肠管头端是否通过幽门,回撤导丝遇到阻碍,或回撤顺利但重新送入时遇到较大阻力、打圈,说明鼻肠管可能在胃内盘绕。 本研究中3 例通过导丝回抽实验法及时发现、调整鼻肠管位置,从而顺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2.2.3 置管后评估 腹部平片是判断置管成功的金标准。 行床边X 线腹部平片检查,鼻肠管管端位置到达屈氏韧带以下视为置管成功, 反之管端位于胃腔内或屈氏韧带以上则视为置管失败。 本研究中9例为1 次留置成功,1 例2 次留置成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0%;操作留置鼻肠管的医护均无感染,肺部CT 检查影像学与血常规均正常,2 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均为阴性。 10 例螺旋型鼻肠管平均留置时间(21.2±5.3)min,与最新文献报道置管操作时间(27.5±4.2)min[9]相比明显有缩短;留置过程患者鼻腔黏膜出血与误吸均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