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发展分析

2020-01-07 06:27
体育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均等化议题公共服务

刘 金

(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化解其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国内体育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成果,如今已然成为社会热点议题。学者从多视域、多层次对公共体育服务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的视域上,研究者们从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到法律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公共体育服务相关问题进行细分研究;在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上,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方面。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以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结构、运行管理与供给等方面为主。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发展特征与规律并服务于后续研究,本文选取了2004—2017年在CSSCI期刊上发表的539篇以“公共体育服务”为主题的相关论文,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概况、核心议题和未来方向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以期明晰已有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与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1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概况

总发文量,是某一科研领域研究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该领域科研产出的直接体现。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类,定性研究注重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与阐述以及对现象、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而定量研究侧重于运用数字进行阐述和揭示现象、事件及相关问题[1]。被引文量反映了专家学者对某一领域研究内容的关注程度和该科研论文的被重视程度[2]。本文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539篇相关论文进行逐篇查阅、统计与分析,从总发文量、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被引文量四个方面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全貌进行缕析。

1.1 总发文量

自2004年起,国内专家学者开始积极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工作之中,其年总发文量开始不断增长并在2008年迎来了第一个总发文量高峰期,当年的总发文量达到23篇。从2009年开始,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总发文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12年达到了第二个总发文量高峰,当年发文量一举达到66篇。2013年以后的总发文量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在2014年到达了第三个发文量高峰,一年内其发表79篇文章。就发文量的总体增长趋势及其走向而言,未来有关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年发文量还将稳步增长。

1.2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包含实地研究式、文本研究式、个案研究、扎根理论式和行动研究式五类[3]。在2004—2008年,其发文量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13篇的总发文量,该阶段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政策、政府职能和体系等议题的文献资料调研与分析,以及对公共体育设施管理部门进行走访调查和座谈访问的实地研究。在2009—2012年,研究主要侧重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等议题的文献资料研究,围绕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体制等议题展开的专家访谈,以及少量的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体制的个案研究和文本研究。在2013—2017年,其发文量呈现小幅且稳步地增长的势头,热议话题主要集中于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机制、政府购买与供给和绩效评价等议题的文献资料研究,以及一部分有关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专家访谈、公共体育场馆多元化管理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个案研究。

1.3 定量研究

常见的定量研究方法如资料收集,包含问卷调查、实验、量表测量、结构式访谈和观察等[4]。在2004—2017年,其年发文量均少于定性研究的发文量,但也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特征。在2008年以前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地区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体育组织的参与和管理、需求等现状性议题进行实证调查与统计分析。到2009—2012年时期,定量研究的发文量增长势头明显,研究议题主要围绕不同地域、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现状、供给现状、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等议题而展开的实地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在2013—2017年,定量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出平稳的分布特征,但研究内容更加多样化,研究热点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研究主要涵盖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量化构建及实证检验、部分公共体育服务的居民满意度量表评测,以及有关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公共体育场馆供给和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投入等现状的问卷调查及实证检测研究。

1.4 被引文量

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肖林鹏[5]的《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据数据显示其被引386次,该研究首次诠释了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探究了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相关问题的后续深化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位居被引频次第二位的论文同样来自于肖林鹏[6],共被引258次,该研究拓展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相关概念,构建出9个子体系,为后续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及其子体系的构建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刘亮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7],共被引148次,探讨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对学界混淆使用的“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两种概念术语范式进行对比,得出两者的内容均围绕着“服务”,修饰语皆以“公共”为核心,实质为体育的“供”与“需”过程中两种价值取向与利益选择,为此后相关研究提供指导。肖林鹏的《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8],被引144次,文章从主体结构、内容和过程形式三个层面,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后续该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郇昌店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9],被引130次,论文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体系、产品形态、供给和发展趋势及政府实践进行了评析,为后续的文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范冬云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10],被引125次,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范围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异同。郇昌店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11],被引125次,研究了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及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城乡统筹发展供给模式,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城乡延伸路径与视角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卢文云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2]、肖林鹏的《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其结构》[13]、白晋湘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历史沿革》[14],被引频次分别为101次、101次和91次,三位学者分别从新农村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政府体育职能三个方面对体育公共服务进行研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与现实参考。被引文量主要研究了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结构、供给、均等化和发展现状等内容,为后来的研究理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因此被引频次较高,集中体现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最受关注的基础议题。

2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核心议题

通常在一篇文章当中,作者会使用关键词指出文章的大致研究方向。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能够把握该领域核心议题的发展规律与特征[15]。某关键词如果在多篇文章中同时出现,而且与其他词共同出现的频率较高,则可以认为,这个词所代表的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16]。通过Ucinet软件中的NetDraw软件绘制出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进而对关键词进行中心性统计,可以得出“体育管理”“群众体育”“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均等化”“体育组织”“评价”和“供给”9个关键词,这些词节点较大、中心性较强,与其他关键词之间共同出现频次较高,在整个网络中处于最核心位置,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最核心关键词。从以上各关键词角度展开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研究议题。为深入揭示各核心研究议题的演变脉络,本文结合高频关键词变化历程和相关具体文献,对以上各核心研究议题的演进历程进行分析。

2.1 从体育管理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和微观化

体育管理是公共体育服务合理、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17]。该研究议题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2006年到2008年,该时期的关于体育管理关键词词频量较少,研究主要侧重于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中的职能、责任定位和一些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现状方面的认识与思考。在2009—2012年,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社会组织的管理责任和绩效管理开始逐渐成为研究重点。2013年以后,随着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积淀及公共体育服务实践管理机制亟待完善与创新的内在动力驱使,论文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涉及关键词“体育管理”的论文数量由2013年的8篇,一跃增长至2016年的18篇和2017年的17篇。该时期的研究视角不断扩散并趋于微观化,研究热点总量急剧攀升,从宏观上的政府机构管理、政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体育组织管理等热点议题,到中观上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再到微观上的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与运营管理和非营利体育组织管理等多元议题均是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

2.2 从群众体育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群体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这一研究议题自2005年以来,一直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在2005—2010年,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针对农民、职工和大学生等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和管理体制,以及对体育强国目标下的群众体育与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路径探讨等议题。在2011—2013年,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群众体育公共政策以及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等研究议题陆续出现,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展开的现状分析也在对象广度和视角深度方面不断拓宽和深化。在2014—2016年,随着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群众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焦点逐渐集中在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群众体育的社会参与服务、政府的体育服务职能转变和弱势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等议题上。

2.3 从公共服务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围绕于基础性研究

我国学者从2007年开始对该议题进行专门研究,在2011年经历了第一个研究高峰期,当年该关键词词频量达到10次,在2015年达到了第二个词频量高峰期,当年该关键词词频量达到14次之多。专家学者们对于该议题的研究主要是将公共服务视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上位概念,以公共服务理论为铺垫,探讨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内容、结构、方式、评价以及一些具体体育项目的公共体育服务等基础性研究议题。

2.4 从政府购买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聚焦于管理制度

自2010年起,该议题开始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在2014年进入研究的高潮阶段。在2010—2013年,“政府购买”的关键词词频量为4次,专家学者们主要对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引入政府购买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和对一些政府购买的个案进行考察和思考。在2014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也与日俱增,地方政府开始进行引入政府购买的大胆尝试措施[18]。受此影响,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供需要求也开始催生出“政府购买”的实践探索与尝试,一时间侧重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的审视和关于策略完善方面的研究开始成为热议话题,同时,围绕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与法治化建设及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运行、评估机制等议题也开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2.5 从全民健身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内容与范围逐渐被拓宽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指为满足公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所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3]。从2008年开始,国内学术界逐步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展开系统研究,此后一直对其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在研究初期,即2008—2012年,专家学者主要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体系构建和理论基础等基础性议题进行探讨。自2013年以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议题的范围与内容逐渐拓展,与之相关的组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全民健身政策和资源配置现状等议题也开始得到较高的关注度。

2.6 从均等化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视角不断深入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议题[19],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任务。此后,国内学术界便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探讨也在此背景下逐步展开。该议题从2007年开始成为热点。在2007—2010年,这一议题被更多地关注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界定及分类、理论基础、制度设计等基础性议题以及少量的城乡现状分析。2011—2013年,随着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程不断推进,某些地区、城乡公共体育服务非均衡现状的调查、制约因素分析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等议题开始被专门罗列出来进行探讨。2014年以来,学者们在继续对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非均衡现状进行重点研究的同时,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财政投入及其标准和均等化资源配置等议题也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2.7 从体育组织参与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侧重于“作用”与“效能”

体育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起到重要的“媒介”和“催化”作用[20]。从2008年开始,该议题逐渐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在2008—2013年间,该议题关键词词频量共出现8次。这一时期,专家、学者们主要基于我国管理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及政府面临包含公共体育服务在内的,多种公共服务供给乏力和市场供给失效等多重背景下,对体育组织尤其是体育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可行性、价值及策略等方面展开探究。从2014年以后,该议题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多,研究视角也得到进一步拓宽。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的实证检验分析、政府购买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成效及对策探讨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焦点,另外对于草根体育组织、自发性体育组织和绿道体育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等新兴议题的研究也开始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2.8 从评价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方法日趋多样、评价内容趋于细化

评价研究是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结果反映着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与水平[21]。该议题从2008年开始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在2008—2012年,该议题的关键词词频量为5次,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和现状进行评价,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DEA模型和层次分析等。在2013年以后,该议题的关键词词频量共出现26次,相关研究视域被大幅度拓宽,研究方法日渐多样,研究内容也趋于多元,具体表现为:在公共体育服务评价的主体与内容选择方面,主要以政府机构内评价、公众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为评价主体,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场地设施、资金投入、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保障与运行环境和服务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区域的扩大化、评价内容的细微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在公共体育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呈现出三种构建方法范式:一是基于客观论据和论点直接进行构建的逻辑构建法,二是结合德尔菲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三是使用数据包络法(DEA)、平衡计分卡法及综合评价法等数理统计构建模型法。

2.9 从供给角度研究公共体育服务:制度性供给居于主流

自2005年起,该议题开始受到国内学界关注,并在2010年达到第一个研究数量高峰期,当年的关键词词频量达到7次,到2014年达到了第二个研究数量高峰期,该年的关键词词频量达到了9次,2015年以后,该关键词的词频年均保持在较高的数量,表明其研究热度较高。在2005—2010年,该议题的研究焦点主要侧重于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界定、供给内容划分和供给方式的区分。在2011—2014年,该议题的研究重心主要围绕着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调研情况而展开的不同区域、不同地域间的制度性供给差异的比较分析。2015年以后,受到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等背景的影响,城镇化下的农村、社区及老年人的制度性供给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3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未来方向

结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概况及核心研究议题的梳理和归纳,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未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三个方向。

3.1 关注不同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

从各研究热点问题中的研究对象来看,研究对象以全国、区域、地区居多,尤其从农村、城市层面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现存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最为多见。而对于各类人群享有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情况则缺乏关注,特别是在不同收入人群、不同阶层、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等对象上展开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绩效管理、均等化和供需上的研究,还较为稀少。这主要是由于对不同人群公共体育服务相关分析资料的获取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相关的官方统计数据缺乏,以致进行大范围的不同人群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同时,不同人群间享有的公共体育服务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尤其是残疾人、妇女和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享有的公共体育服务较其他人群更为缺失。针对这类人群进行研究,有利于弥补研究成果上的不足和完善研究体系,同时也具有更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以以某一地域的几个城市或农村的残疾人、妇女或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对该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需求、管理和均等化等现状进行考量,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制定和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3.2 丰富定性研究,注重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发文量分布来看,定性研究发文量远高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的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鲜有个案研究法和文本研究法,未见采用参与观察、话语分析、谈话分析、扎根理论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公共体育服务相关内容展开研究的文章。定量研究仅局限于通过问卷调查与测量检验进行的相关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研究,对于实验、量表测量、结构式访谈等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容易呈现出“空白”的现象。针对已有定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单一化的不足这一问题,未来研究可对某一区域或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机制、供给模式、均等化投入、绩效评价机制、政府购买运作方式等方面采用参与观察、话语分析、谈话分析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展开定性探究。相较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更强调客观事实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研究过程的操作化与标准化[21]。考虑到定量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某一省市的城镇或农村为例,通过运用结构式访谈和实验等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公共体育服务的居民体验、政府购买、体育组织参与、供给改革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定量研究。

3.3 强化供需双侧结构研究

从研究核心议题的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研究从供给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均等化、体育组织参与、评价和政府购买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但相对忽视了从需求侧这个新角度出发展开研究的情况,尤其忽视了对供给和需求双侧研究的情况。公共体育服务涉及两侧行为主体,一侧是供给主体(供给者),另一侧是需求主体(公民)。忽视对需求侧的分析,极易造成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结构与需求侧结构之间的偏差[22]。而忽视对供需双侧进行考察容易造成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结构性失衡。供给方和需求方是构成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两大行为主体,以供给为着力点,通过供给端的变化与调整,在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偏好的情况下,使供需两端相适应,是保证公共体育服务科学、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未来研究可以以某一地区为例,通过考量其居民的需求偏好现状,并使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其供给的实际状况,对比供给和需求的偏差问题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探析出与居民需求偏好相适应的供给制度改进策略,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双侧结构均衡发展,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均等化议题公共服务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