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红
(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长春 130431)
生活是语言的沃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和人交流,语言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使用。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不会说,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考试,没有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读的少、用的少,总害怕自己发音不准确惹人笑话,所以更加不敢说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敢于去说、去使用。
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插图生动有趣、文字短小易于理解掌握,教学单元围绕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本就十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明白,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进行课外拓展,结合生活实际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学校需求,帮助学生更好的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1]。例如,在外研版三年级上册模块3的第一单元“Point to the door”的学习中,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可以开展一些小游戏。首先,教师事前准备一些图画卡片,并让学生准备彩笔,进行快速抢答物品活动,当教师抽出red卡片时,学生要举起红色的彩笔,教师举起blue卡片时,学生要拿出蓝色彩笔……通过一两个小游戏,可以快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也能在游戏中掌握这个单元重点单词的意思,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玩游戏远比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有趣,兴趣才是学习的第一动力。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运用得当,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可以事半功倍。
对于一门语言,需要学会如何去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受身份、时间、地点及场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学好英语,最重要的不是课堂上教学生去做题,去分析阅读理解,而是要教会他们去说,敢于用英语表达,运用英语。英语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既可以说英语,又知道如何运用。要想在课堂教学上做到这一点,培养学生活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情境的营造十分重要,只有将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去听、去看去感受,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如何运用语言[2]。在外研版三年级下册模块7中第一单元“We fly kites in springs”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身进入大自然,进行教学活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5人为一组分发风筝,一起放飞,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合作放飞风筝的交流,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刚刚开始英语学习,完成一个完整的对话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但在这个环节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指导学生的思路,如:要想放飞这个风筝,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将想到的中文翻译为英文,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阔的语言,生活里也常常可见英语的身影,电脑、电视、街道两旁的广告牌上,处处都有英语。所以,英语教学可以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将教学范围扩大,让学生去生活实际中发现英语[3]。教师可布置简单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常见广告牌的英文翻译内容等。例如,在外研版三年级下册模块9中第一单元“I’ve got a new book”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布置几个小作业,如制作“故事书”“图画书”等,让学生分组制作一本“书”,学生可以自行组队,在组内讨论适合的内容、书页的排版等,让学生共同进步,这类可操作性高又有趣的作业,学生会主动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完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将英语学习生活化,让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热情,避免“哑巴英语”,让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焕发生机,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