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花 董玉芝
(延边大学 吉林延边 133000)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内容形式。[1]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新旧版地理教材的作业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者作业系统的数量和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人教版必修一新教材作业系统的编写特点。
人教版旧版高中地理的作业系统形式丰富,包括活动、阅读、读图思考、案例和问题探究等栏目。[2]在新教材中,作业系统的类型与旧版教材无太大差别,依旧沿用了之前教材中的活动、思考、案例和问题探究栏目。与旧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中出现了自学窗栏目。相较于旧教材的阅读栏目,新教材的自学窗更为丰富,涉猎的范围更广。新教材在每个章节都设置了相应的自学窗,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问题探究栏目,新旧教材的设置形式一致,都分布在每章节的章末。新教材在这个栏目的内容设置中,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及时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像第一章末的“火星基地”以及第五章末的“海绵城市”,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第二章末的“大气污染问题”,教材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在班级进行辩论。这便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使教学趋向于多元化,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旧教材的活动部分都是作业系统中占比较大的。然而,两者的显著差别是新教材中的活动部分更侧重于核心素养下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更多的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及生活常识来分析解决地理现象和问题。对于读图思考栏目,新旧教材并无太大差别。
新旧教材的作业系统形式丰富,内容全面。经过统计分析以及对比可以看出,“活动”栏目仍然是新旧教材占比最大的。不仅如此,新教材相比旧教材来说,“活动”部分在每个章节的分布更加均匀,且数量也明显缩减了,由原先的38个减少到了24个。从内容上看,旧教材的“活动”部分多为问答环节,而对学生创新、动手操作以及实践的环节重视度不够。新教材就对此进行了完善,减少了许多问答环节,增加了更多的绘图、观察、实践部分,如第二章中“绘制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第四章“观察家乡的地貌”、第五章“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家乡的土壤”、第六章“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新旧教材的“案例”栏目数量相同。案例分析法是地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以案例为依托,讲述了不同的地理原理,强化了案例的设计与应用,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了素材。[3]从分布上来看,新教材在每个章节都设置了相应的案例,旧教材在第四章却没有案例出现。新旧教材对于宏观性知识及原理的案例设置都很少,如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以及新教材第五章新增的“植被与土壤”,内容都比较抽象。“读图思考”集中在旧教材的前三章,“思考”集中在新教材的前四章,两者并无太大差别,都是依附于教材的图像系统进行设置的。“问题探究”新旧教材的设置机理相同,都分布于每章节末,且分布均匀。该栏目都是与本章节所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注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还进行了及时的更新,像第一章由原先的“月球基地”改为“火星基地”,还有第五章提到的“海绵城市”,都是当今的热点问题。这能让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认知系统,同时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时代性。与旧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中将旧教材中的“阅读”栏目改为了“自学窗”,比重也较旧教材有所提升。旧教材的阅读部分只有5个,而新教材在每个章节都有分布。这个栏目主要用于拓展本节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教材的作业系统与旧教材相比,各栏目在每个章节的分布都很均匀,各个栏目的分配也比较合理。对于旧教材第四章阅读栏目的空缺,新教材也进行了适当补充,新加了“寻找隐藏在红柳沙包中的环境变化信息”这一自学窗,使作业系统的结构更加合理。在内容上,除了旧教材的知识性作业外,新教材新设了许多实践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由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拓展到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景观、事件以及相应的活动,形式和内容都更加多样化,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作业系统在内容上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及时进行了更新,将当前的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及时接收前沿地理信息。例如,在第一章中,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月球基地”换为了“火星基地”,与国家现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第一章中提到了2016年我国在贵州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还能进一步树立其民族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旧教材的作业系统更多为书面型作业,缺乏实践型作业。新教材对这一部分进行了完善,新增了许多实践型作业,如第一章“开展简单的天文观测活动”,第四章“观察家乡的地貌”,第五章“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第六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判断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等。这便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地理知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