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珊
摘 要:乐队演奏是一件复杂的集体活动,弦乐演奏员仅仅具备演奏乐器的技能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他们还应具备优秀的奋斗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就此,本文对演奏员所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做了较全面的探讨,分析了人文素养对于乐队演奏艺术的意义。
关键词:人文素养;乐队演奏;团队协作
乐队演奏是一项团体的活动。它的特殊性在于它要求乐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较好的演奏某件乐器的能力(打击乐器可能要求一个演奏员会演奏多件乐器),并且能够相互间配合共同演奏音乐作品。它不仅对演奏者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对演奏者的人文素养要求更高。缺乏优秀的奋斗精神,没有团队的协作意识是不能将乐队作品演奏好的。人文素养是比演奏技术层面更深的一项内容。
一名优秀的弦乐演奏员。首先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精神。学习弦乐的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幼儿便开始接触弦乐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自小从五六岁起便开始学习演奏弦乐器,有的甚至在三岁左右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优点在于接触乐器的时间早。幼儿的手指和肌肉比较软,较灵活,可塑性较强。如果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使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通常能够达到较高的一个演奏水平。但是,他们的缺点是幼儿通常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心情来学习弦乐的,刚开始时因为兴趣作为向导,使他们有足够的动力来学习弦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地淡漠,便失去的最初学习弦乐的热情。有许多学习弦乐的幼儿都因为缺乏足够的耐力和坚持,半途而废的。另一种是成年了之后,开始学习弦乐的人。他们的特点是学习目的性强,喜爱音乐艺术,接受知识较快,理解力强。他们的不足是起步较晚,手指的柔韧度和灵活性比起幼儿学琴的人较差。正因为他们本身手指条件的缺陷,就要求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训练他们手指肌能。勤学苦练是他们学好弦乐必须具备的素养。
同时,一名优秀的弦乐演奏员还需要具有不怕困难,刻苦专研,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弦乐的成长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大部分学习弦乐的人都会遇到挫折、困难,都会遇到自己成长路上的“瓶颈期”。我们怎么面对这些困难?是选择放弃还是不怕困难,刻苦专研,动脑筋思考,找准问题所在,调整方法解决它。弦乐演奏技巧复杂,难点多,费时长。它的艰深是众所周知的。光凭着一股热情和蛮力是不可能把琴拉好的。不怕苦难、刻苦专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能帮助演奏员摸索出弦乐艺术的演奏规律,发掘自身的特点,演奏好弦乐器。
并且,一名优秀的弦乐演奏员还需具有热爱音乐艺术,为其努力的目标。热爱和兴趣是学好音乐的根本动力。许多弦乐艺术家最初都是被音乐艺术的魅力所感染,喜爱上了它,最终走上了音乐之路。这条路的艰辛,只有过来的人才能体会。在这漫漫长路上,我们拿什么来支持自己呢?只有“热爱”。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热爱,是许多人继续努力的根本动力。弦乐演奏员排练日程安排紧张,平日长时间在排练房里训练,需要思维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才能做到手脑配合协调。一遍遍地重复某个音乐片段,力求把每个音符做到极致。这在平常人眼里看似轻松,其实很辛苦。到了演出的时候,在外风餐露宿,奔波劳累,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旅途上度过的。这些都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没有对音乐的热爱,是坚持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一名优秀的弦乐演奏员要具有团队合作的意志。从技术层面来看,乐队艺术要求成員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乐队中的每一位演奏员,即是乐队这个整体的组成单元,也是具有独立特性的个体。每个成员有他们独特的演奏方式和风格特点。每个人的演奏方法和对音乐的认识都是不同的。乐队是一个强调统一性的整体。每个成员必须能够随时调整自己演奏的方式,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才会达到统一。从管理层面来看,乐队的成员是有分工的。指挥主要负责训练和演出,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乐队成员的演奏,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乐队的演奏体现出来。在演出中,指挥乐队有序的演奏,从而诠释作曲家的音乐思想。首席只要负责调音。做到排练和演出前乐队成员的音高一致,保证演出的效果。声部长主要负责管理其声部的各个成员。比如通知排练时间、地点,分发曲谱等等。剧务主要负责协作排练和演出。比如搭设舞台,布置演出场景,摆设演出设备等等。每个弦乐演奏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协助他人,将自己是作为团队的一份子,保证训练和演出的顺利进行。每个人都会有闹情绪的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到乐队排练和演出。一名优秀的演奏员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分清孰轻孰重,使自己的利益服从乐队整体的利益 ,努力排除困难,保证乐队的演出和排练。只有这样,这个乐队才称得上是优秀的团队,这样的演奏员才能被看作是具有团队的协作意识。
只有具备了充分的人文素养,乐队演奏的作品才能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内涵,乐队演奏艺术不仅仅是手上演奏技巧的统一,也是乐队各演奏员在思想上的统一。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观众欣赏到的作品才会是具有高层次文化内容的,它才真正体现了乐队演奏艺术的内涵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