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铖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添加剂由于可以显著改进食品的特性,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但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如何对食品添加剂含量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已经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将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与优势,并详细例举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食品添加剂检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与优势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传统的液相色谱法为基础,通过融合分离技术形成的一种综合且高效的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先将待检测的食品样本与单一或多种的液相进行混合,再在高压的环境下让待测食品样品中的溶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反复吸附与分离,最终由于其在两相内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的不同,经过高压泵所需的时间不同,对于不同的检测物质在到达检测仪器时实现分离的效果,针对洗脱的产物进行电信号检测,再通过分析最终对产物进行定量检测,是一种综合了分离技术、液相色谱技术和经典色谱技术的检测手段。比较传统的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既保留了准确的既有优势,又实现了快速、高效率的新优势,对于不同的待测物质可以在5到45分钟内完成检验。同时,其检测范围也大大提高,可以对70%-80%现有的有机物实现探测,目前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以及生物安全等领域。
2.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举例
食品添加剂可划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其中天然食品添加剂一般对人体无害,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往往集中于化学合成类包括防腐剂、甜味剂、人工合成色素以及抗氧化剂等,同时要对一些非法添加剂如甜蜜素、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进行定性检测,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常用的人工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我国针对这类物质的检测已经相对成熟,通过甲酸-三乙胺混合流动相来解决原有的测量方法中存在的色谱柱柱压过高、待测目标定性难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非法添加剂的定性检测。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对肉肠进行检测的精度已经超过了原有方法,成为了优先选择。同时,通过对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满足检测过程中对待测样品纯度的要求,且降低了基质的干扰,进而完成了对饮料中的18种防腐剂的快速筛查,实现了加标回收率高于80%。甜味剂具有成本低、甜度高、热量低的优势,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目前常用的甜味剂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原有的检测手段对设备要求较高、成本高且检测前对产品的处理方式很繁琐,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便体现出优势。目前,我国建立了一种通过水提超声并沉淀纯化来对安赛蜜进行事先纯化、再进行检测的手段,来降低提纯目标物质的成本,同时提高检测效率;还尝试了通过C18色谱柱来对糖果、果冻等固体食物中的多种甜味剂进行综合检测,达到了加标回收率高于85%,不仅满足了定量检测的要求,还较传统方法实现了快速且高效,降低了对待测样品纯化程度的要求。
由于人工色素被证明在过量下会对人体的肝脏产生显著危害,对于该物质的检测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阶段的研究包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二极管检测器的结合,来扩大该方法探测色素的种类范围,同时实现对合法色素的定量检测与违禁色素的定性检测,从而提高检测效率。此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對肉制品中的9种合成色素进行检测,检验表明线性关系为1.0-25.0mg*L-1,加工后的肉制品色素回收率可达到85%,与检测标准相差4%。
3.结语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食品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于防腐剂、甜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普遍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添加剂的定性定量检测效率和精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较大贡献,有效降低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随着其他辅助技术手段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必将实现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