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明
摘要:近年来台州农村人口的收入逐年增长,但仍不及城镇收入的一半。分析了台州农民收入的现状,从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消费不振,农村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各类要素没有向农村充分地流动,没有形成多元的收入机制,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产业器械普及程度不高和品牌意识薄弱7个方面对农民收入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台州农民收入增加提供智力支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民收入;发展现状;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浙江地区的经济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由于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台州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经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节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在农村,农民收入增加幅度有限,首先会制约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产量增加而收入却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农民来年的种植热情,而且收入不增加,消费也难以成气候,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台州市出台《台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用4年时间让台州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更美,农民腰包更鼓。要实现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当务之急要对制约台州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进行研究,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提出应对策略。
1台州农民收入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的抽样调查数据,2017年台州农村常住人口的人均消费支出和储蓄总和,即自由支配收入为25369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较上年提高0.4百分点。和全国的数据比较,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自由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台州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居于高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964元,和全国相比呈现以下特点。
1.1社保扩面提标,转移净收入增长最快
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保障标准也不断提高,有力地拉动了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的较快增长。2017年,农村常住人口人均转移净收入1970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居四大类之首,占自由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8%,增量拉动自由支配收入增长0.9%。
1.2理财渠道拓宽,财产性收入比重提高
随着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投资理财渠道的拓宽,以及房屋租赁价格的上涨,农村居民从集体分红、房屋出租、土地承包等方面获得的收入逐步提高。2017年,台州农村常住人口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303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较上年提高0.8%;占自由支配收入的5.1%,增量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5%。
1.3经营环境优化,经营净收入增长平稳
政府为优化经营环境,陆续推出各项降成本、激活力的政策措施,这些积极的政策优化了税费,相当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分摊生产成本,拓宽了经营者的增收空间,激发了市场活力。2017年,台州农村常住人口人均经营性收益达到了5504元,比上年增长9.5%,占自由支配收入的21.7%,对自由支配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21.6%,直接拉动自由支配收入增长2%。
1.4就业稳中向好,工资性收入为增收主要支撑
工资性收入在台州农村居民收入中的占比最大,对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主要的支撑作用。2019年以来,台州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帮扶,充分发挥台州农民学院的优势,加强培训与企业的对接,深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居民就业呈现稳中向好态势。2017年,台州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了16591元,比上年增长9.3%,占自由支配收入的比重达65.4%,对自由支配收入的贡献率达63.8%,拉动自由支配收入增长6.1%。
2台州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从数据来看,台州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是和城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62286元相比,不到城镇的50%,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2.1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消费不振
2009年,国家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该政策是继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之后,又一项重大惠農政策。虽然相关文件指出,该政策实施时,对未享受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且年满60周岁农村户籍老年人,不需要像其他群体一样缴费,可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不同的年龄段养老金不一样,但都是100元左右,和城镇居民相比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对农民减少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毫无帮助,不利于农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而且由于老年人收入不多,子女就得为老人的健康增加存款,也不利于年轻人放开消费。
2.2农村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居世界第一位,而这些老龄人口中75%又都生活在农村,再加上城市化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台州也不例外,台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35年以前,台州市老龄人口比例会逐年上升,农村人口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城市,而且农村老龄人口普遍没有退休金,需要子女提供养老支持,导致他们的消费能力弱,对经济的提振有限,制约了收入的增长速度。
2.3各类要素没有向农村充分地流动
财政、金融、社保、教育等各类激励要素没有充分地向农村流动,导致各类返乡入乡创业经营的人才缺乏,企业下乡办厂的积极性不高。要破除制度壁垒,做好顶层设计,使得各类要素能在城乡之间无障碍流动,实现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相互融合,既要鼓励村民市民化,也要创造条件让青年返乡创业,让企业下乡建厂。真正做到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建设一体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4没有形成多元的收入机制
农民的收入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靠农产品变现,产业链相对较短,农村集体收入少,没有形成多元的收入机制,如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以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城市乡村相互依靠,相互协调的一元城乡机构,要让农村人口充分参与现代化建设,共享国家发展的红利。这就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完善产业环境,吸引返乡青年、退伍军人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在农村就业,增加农村的工资性收入和创业性收入。发展农村服务业,特别是养老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农村走规模种植,差异化种植的新路子,增加农村财产性收入。
2.5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规模出效益,农业生产组织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专业水平,可以让农业生产像工业生产一样,分工合作,流水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2000年在温岭市石桥头镇成立了石桥头蔬菜合作社,这也是台州市第一家农业合作社。据中国客户网统计,截至2018年台州市共有农业合作社224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规模还不够大,覆盖面不够广,其次是对现有的经验总结不足,没有提炼出一般规律,示范效应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规模种植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只有形成了规模,现代化工具的使用成本才能下降,现代化工具才能积极铺开,农业生产力才有质的提升,农村的金融面貌才能焕然一新。
2.6农产品产业器械普及程度不高
台州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出产了很多有知名度的农产品,比如黄岩蜜桔、黄岩枇杷、黄岩茭白、涌泉蜜桔、临海西兰花、仙居杨梅、马鞍山葡萄、温岭西瓜、楚门文旦等都是全国驰名的,有些甚至有稳定的海外市场。但是好多农产品从种植到田间管理,从果实采摘到运输到产品市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农村劳动力锐减,导致整个产业链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宁可让果实烂在树上,荒在地里,也不收获出售的现象。如果从田间到市场都能普及机械化生产,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从而站稳市场,形成农户、市场和消费者三赢的局面。
2.7品牌意识薄弱
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台州好多农产品产销量全国领先,有些甚至是全国第一,比如柑桔、茭白、西兰花等,品質都非常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利润就是上不去。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先有规模才有品牌,要以散户种植为依托,成立合作社,形成合力,应当将农产品从种植、管理、采摘、包装等都标准化作业,培育稳定的产品品质。要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克服农产品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建设自己的品牌,赢得市场。
3结语
2019年是台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第2年,如何提高第一产业人员的收入直接关系到该行动计划目标的实现,只有把影响第一产业收入增加的因素分析透彻,才能为收入增加指明方向。文章从7个方面对台州农民收入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台州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供智力支持。相信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第一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收稿: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