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琪 熊春晖 徐蓓蓓 宋志青
摘要:基于对宁都、信丰等6个蔬菜重点县开展调研,结合平时下乡对蔬菜产业的思考,从基地规模、发展模式、运营质量、技术水平和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分析赣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政策扶持、技术支撑、人力支援、流通体系4个方面提出未来赣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赣州市;蔬菜产业;问题;思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赣州是一个农业大市。蔬菜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近年来,赣南老区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蔬菜产业初步构建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有效供给、功能多样、优质高效的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蔬菜产业已成为赣州市高效农业中效益最明显的主导优势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做好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以摸清总结蔬菜重点县蔬菜产业发展各类经验和教训为起点,通过深入农户、企业、基地和市场,与县分管蔬菜主要領导和一线骨干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结合平时下乡实践,摸清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和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1调研选题的考虑和简要情况
1.1蔬菜产业初具规模
蔬菜是赣州市比较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之一,是事关城乡“菜蓝子”有效供给消费者食用安全的民生产业,从201 5年开始,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重大决策。通过近几年发展,全市蔬菜产业逐步呈现出基地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态势,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高效农业中效益最明显的主导优势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建成规模蔬菜基地1.64万hm2,其中钢架大棚0.92万hm2,产业持续健康决速发展,正在成为继脐橙产业之后的又一富民支柱产业。
1.2领导考察带来的历史机遇
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对赣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并指出“赣南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赣州市坚定不移发展蔬菜产业、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3蔬菜产业特殊发展阶段
当前赣州市蔬菜产业正处于迅速扩张期,也是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既要在较短时间内走完寿光、河北、内蒙等优势蔬菜产区设施化发展道路,又要在新一轮现代农业发展中迎头赶上,实现品牌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将遇到品种、技术、茬口、管理、销售、品牌等诸多难题和误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囿旧制、不循成例,让老百姓参与进来,让产业惠及于民。
2调研情况简介
2.1基地规模逐渐做大
8~9月,经实地走访和座谈,信丰县计划2019年新发展设施蔬菜基地39个,面积669.80hm2,其中已建成蔬菜基地24个,面积397.73hm2,主要种植品种为辣椒、黄瓜、苦瓜、丝瓜、冬瓜等。宁都产业发展速度决、质量好,共有11个基地200hm2实现生产销售,23个基地333.33hm2实现购苗定植,20个基地300hm2正在进行设施主体建设,已种植并销售泡椒、黄瓜品种,新建基地以茄子、丝瓜、苦瓜等为主。据了解,2019年以来,全市已流转土地面积0.97万hm2用于发展蔬菜产业,新启动建设规模蔬菜基地438个,已建成面积0.34万hm2,其中钢架大棚面积0.27万hm2,全市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蔬菜产品供给结构性有余,具备向外拓展的基础和条件。
2.2运营质量稳步提升
据调研期间反馈,宁都县2018年建成的首批8个180hm2示范基地,已全面结束产季,平均667m2产量达4000kg左右,产值2.5万元左右,平均667m2纯收入8700元左右,其中管理水平较高的石上游家坊基地和长胜旱脑基地每667 m2产值分别超过2万元和3万元。尤其是宁都示范改良的圆拱三膜连栋大棚和顶部竖式通风型连栋大棚均达到了良好的保温效果,保证了大棚辣椒安全越冬和早春种植。信丰县大塘埠六星村和西牛镇新建村蔬菜基地,对比以往旧基地,2018年以来信丰县蔬菜产业紧跟宁都县发展路子,优化政策奖补,完善组织模式,注重土壤改良,合理安排建设进度,新建基地辣椒、黄瓜已经上市,长势良好。目前,在宁都信丰乃至全市,随着蔬菜产业发展,商品化育苗、土壤改良、植株管理、水肥调控、适时采收等先进有效的种植技术已逐步被老百姓熟悉和掌握,种出菜种好菜已不是难题。
2.3组织模式日趋完善
2019年,坚持品种专一化、生产组织化,落实县长工程,打造信丰、兴国、宁都、于都、会昌、瑞金6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各地都加大力量做好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宁都和信丰分别成立蔬菜办,并常驻县政府办公。宁都县从201 8年开始创新“七统一分”模式,并在全县推广,信丰县和各地纷纷效仿,不断优化政策和棚型设施,发动基层群众,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上下一心劾力同心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宁都县充分动员县乡技术股站力量,激活干事创业热情,让会技术爱农业懂实情的基层干部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信丰宁都等地安排技术型龙头企业和技术骨干分片服务全县蔬菜基地,按照作业长制度开展技术服务帮扶,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4科技支撑日渐完备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2019年5月16日,经批准,在于都县成立中国工程院邹学校院士工作站并于7月份在于都揭牌;8月9日,宁都县首个院士工作站在青塘镇河背村揭牌,李天来院士亲临宁都开展调研指导和座谈交流,并将在设施优化改造、土壤测试改良、辣椒种植栽培技术进行重点合作。201 9年以来,市县共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人员2800余人,宁都每月安排县级培训2期,信丰县邀请技术专家前往各乡镇巡回培训32期,提高了群众对园区规划、基地选址、科学种菜的认识,为实现蔬菜高产稳产优质提供了可能。201 9年赣南科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蔬菜试验示范,并于7月5日成功主办2019年设施蔬菜新品种展示大会,现场展示了409个耐高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越夏蔬菜新品种,加快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消化吸收,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与推广。
2.5产销融合有序开展
5月23日、7月4日,宁都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到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考察蔬菜销售情况,并签定蔬菜销售合作框架协议。宁都、信丰分别从山东引进销售型企业建设基地,为品种选择和茬口安排提供参考建议,正向推进产品销售。6月15日,会昌县召开蔬菜产销对接会,会上达成了3000多t的订购合同,上半年小南瓜销售火爆,“一县一品”效益初显。此外,各地还鼓励本地头脑活络、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能人,主动前往上饶、南昌、长沙、九江等省内外销售市场,畅通本地蔬菜销售。
3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整体上看,近年来赣州市蔬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6个蔬菜重点县在人财物配备、政策顶层设计、组织管理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放眼全市蔬菜产业,与当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蔬菜种植规模与一些主产区相比还是太小,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较大产区;品种多样性、季节供给均衡性与市场需求尚存较大差距;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产业配套有限,本地农资农机等尚未形成自产自销,等等。此外,经过此次调研分析和平时下乡思考,发现在土地空间、劳动力资源、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
3.1基地规模总量太小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规模蔬菜基地1.73万hm2、设施大棚面积1.01万hm2,与全国蔬菜面积为2233.33万hm2、设施面积400万hm2相比比重还是太小。赣南地区多为山地,像崇义县、上犹县等地,可连片种植地块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大余、石城本地有花卉、白莲等产业基础,县域土地人力财力资源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赣南大部分为传统的露天蔬菜种植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设施栽培在本市为近年兴起,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
3.2基地运行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选址不科学、棚型标准低、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不合理、土壤改良力度不够等方面。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时间相对较长且寒冷,每年都有数月无法进行露地蔬菜种植,周年降雨不多,适合发展下沉式冬暖保温大棚。但在赣州,一些基地特别是老基地没有认真研究选址,在一些河滩地、地势低洼地带建设基地,加上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水设施没有充分考虑赣州市雨水集中且较多的影响,导致雨季一来涝害频发,难以正常生产。大多农民不愿意对流转出的土地进行平整,基地业主也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地方没有仔细分析研究该地区适宜发展棚型设施,一味照搬市级奖补政策,水路沟渠建设未能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设计改造。有的地方对产业研究不够、简单应付,上马较多“插地棚”项目,难以进行错季生产,导致大棚管理难度增大,效益不好甚至亏本,造成空棚现象发生。
3.3科技支撑尚显不足
近几年赣州市已对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顶尖的蔬菜领域专家团队,但尚未开展深入对接合作。2019年7~8月成立的3个院士工作站尚处建设初期,种质研发与筛选、病害机理与调控、设施改良与创新、技术指导与培训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有待加强。全市各类科研机构中从事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少,赣南科学院蔬菜团队新近组建,队伍力量和人员分工还不完备不科学,“两中心一基地”仅能承担小部分试验示范和技术创新功能,科研成果大规模推广还有难度,各蔬菜高效種植示范基地还未完全投产使用,基地示范带动能力有限。
3.4产业本地化有待加强
近几年各地多以引进外来龙头企业的方式发展蔬菜产业,借以发挥区域技术引领示范,人才队伍上纷纷聘请山东、安徽、江苏、福建等优势产区技术员来本地进行指导和技术帮扶,品种选择上依赖已引进企业和技术员的传统渠道和各自擅长作物品种。总的来说,产业前期依赖“外来”力量夯实基础,下步长期发展需要更多“本土化”力量。目前,本地有实力、上规模、有效益的企业基地不多,专技人才培养机制新近建立,懂技术会管理的本土人才资源匮乏、缺口较大,品种选择上多以外来品种为主,品种多而全,尚未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拳头产品和优势品种。
3.5营销机制不完善
赣州市蔬菜生产分散、小而全,经营随意性大,在当地很难形成交易市场,分散种植缺乏必要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难以保证蔬菜商品性和品牌的打造,蔬菜产品交易成本和难度增加。有些蔬菜基地在品种选择和茬口安排上仍按往年经验,殊不知21世纪蔬菜产业已进入大市场大流通时代,小规模种植就近销售还行,大规模种植则要有充分的市场意识。有些蔬菜基地发展规模设施栽培,目标市场不明确,蔬菜品种和上市时间不了解,品种特性和气候特点不清楚,盲目选种定植或跟风种植,出现种不好、卖不好的现象。有些基地要么就一个销售渠道,要么就完全随行就市,甚至卖菜全靠政府牵头,没能发展长期稳定多样的销售合作伙伴,行情好时不主动开拓市场,行情差时哭爹喊娘。有些农户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销售心理不成熟,面对短暂剧烈市场价格波动,舍不得将已收获的农产品及时销售出去,最终烂在手里。
3.6产业配套延伸不充分
全市蔬菜加工企业仅1 7家,年蔬菜加工量不及总产量的3%。现有加工产品主要以腌制为主,使用传统工艺,缺乏生产标准,难以进入外地市场。在宁都走访的时候就有老百姓呼吁,“如果宁都这边有辣椒加工厂就好了,这样价格低的时候就可以做成辣椒酱了,免得烂在地里。”目前赣州蔬菜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与之匹配的农资代理、农机租赁、有机肥生产、包装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冷链配套等服务和业态还不健全、不完善。产中管理、市场、信息、科研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蔬菜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种植、蔬菜加工、冷链配送、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环节亟需健全。产后处理、商品包装及营销手段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新鲜蔬菜无包装或包装简易,净菜加工、冷链运输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赣州仅山东寿光垄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康)具备点单式的全套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农业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存在服务队伍老龄化、服务领域单一化、服务内容简单化现象。
4解决思路和对策
4.1完善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对新扩建规模设施基地予以资金扶持,完善设施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市蔬菜基地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二是落实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奖补政策,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规范蔬菜基地建设标准,推进蔬菜种植专业化、标准化。三是实施地力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土壤地力调查,重视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结构,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四是高薪聘请蔬菜专家顾问及院士团队对口支援赣州产业发展,从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成果转化3个方面人手,指导开展品种实验对比,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筛选,通过科学规范的示范、举办培训班、交流研学等形式,为全市蔬菜产业发展诊断把脉,引导赣州蔬菜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4.2加强技术支撑力度
充分利用赣州市蔬菜“两中心一基地”平台和各地龙头企业做好品种引种、筛选和试验示范,对抗性好、品质佳、产量高的品种进行小规模中试推广。鼓励各地自发开展品种、技术、管理等对比试验示范,营造技术比赶超干事创业氛围,及时归纳总结表现较好的良种良法,优选成功技术措施管理经验进行推广。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科学梯度安排种植茬口,根据市场反应和投入产出比,综合全年种植安排确定最优茬口。大力开展标准蔬菜基地创建活动,积极推广低毒农药、精准施药机械、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推进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4.3加大人力对口支援
要配齐配强蔬菜业务骨干力量,短期要抽调得力人员组建一个得力的团队,就像宁都、信丰的蔬菜办一样,最少要有8个人以上专职抓蔬菜产业。要重视基本菜农的动员和培育,以宁都信丰为样板,推动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一批技术员,充实县、乡两级蔬菜技术力量,定面积分片区开展技术帮扶。要实施好人才培育“三项计划”,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蔬菜技术人才队伍。要组建市级蔬菜产业智囊团或议事机构,以本地区市县专家型领导、市县业务骨干、市县乡技术骨干、企业合作社负责人为主要会员,共谋产业发展。要用好蔬菜专家顾问团、院士工作站等资源,加强与国家和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合作,加快推进县级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研究推广一批省工节本、绿色发展的实用技术。
4.4畅通市场流通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发挥市场主体在带动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赣州市中心城区蔬菜一级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南北蔬菜果品交易市场业态提升,使之成为保障赣州、辐射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型现代化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二是加快农贸市场和便民菜店建设。遵循与城市建设同步陛原则,将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坚持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启用一批的办法,构建完善的農贸市场体系。综合考虑居住人口、消费群体、市场环境、辐射范围等因素,在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建设以蔬菜销售为主的便民菜店,补充和完善市场服务网络。三是积极培育新型流通业态。扶持工商企业及社会力量从事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业务。引导企业、学校、酒店、社区居民与蔬菜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直供直销,实现生产与销售无缝对接。四是强化信息引导服务。加快建立蔬菜产品、农资农具、上下游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完善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充分发挥调节蔬菜供求、质量引导、预测预报等作用,构建以现代营销方式和技术手段为支撑,高效畅通、便民利民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五是大力实施“生态富硒”品牌战略,富硒农业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富硒土壤资源优势,规划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探索制定富硒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构建以“赣南富硒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富硒蔬菜品牌体系。
(收稿: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