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卓群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宜兴 214221
紫砂壶制作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越是简单的紫砂壶越难做,越能体现出作者的功底”。我对这句话持不认同的观点,简单的、复杂的,光器、花器,方壶、圆壶,各有各的难度,要做到工整精致、形神皆备都不简单。比如说方壶手工成型就好入手,只要把图纸绘好、制作样板、按图施工,比例造型容易把握,想要做精就比较难了,需要长期练习,特别是口盖要做到四面通转,平整精密就非常难,熟练掌握了各种技法、技巧才能做好;而圆形壶正好相反,身筒拍打成型难度较大,整体造型的把握及嘴、把的协调性需要作者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紫砂壶的构成法则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花器茶壶,比如树桩壶要做到自然生动,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提炼、表达意境。
圆器直筒形壶在紫砂造型中比较常见,比如“洋筒壶”、“井栏壶”、“子冶石瓢壶”等。在紫砂壶里,凡是你感觉直的面或外轮廓线并不是平的,他们都带有一定的弧度,我们在手工成型这类紫砂壶时,关键就是把握好这些小弧度,不使它弧度过大、过小,甚至内凹,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直筒壶拍打成型的特点,掌握成型技法。
在直筒型壶的拍打成型过程中,经常会使身筒弧度过大,或者弧度合适但等到坯体干燥收缩后身筒出现内凹情况,我们在用“仿鼓壶”、“掇只壶”等壶型的成型方法在成型直筒壶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壶身弧度的把握上,想要控制出合适的弧度,往往在底片和满片附近出现内凹。在用模具成型时就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模具成型和手工拍打成型的区别,主要是手工成型直接拍打出壶身,然后上底片、满片,模具成型法拍打身筒后要放到模具里去搪坯整型,坯体在石膏模具里时,水分被模具吸收的很快,坯体就达到了一定的干燥度,具有比较强的定型能力和强度,不容易发生收缩变形出现身筒内凹现象。在进行手工拍打成型时,模拟模具成型的特点,先用常规湿度的泥条拍打身筒,略微调整身筒造型,这时不要急着上底片,让身筒自然干燥一会,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不会出现较大的收缩变形和内凹的情况。在成型一般圆器壶型时,底片、满片的湿度要比身筒小一点,为的是防止底片、满片和壶身的连接处出现开裂。直筒型的紫砂壶,底片、满片的湿度要高于身筒,紫砂坯体在干燥过程中,身筒的收缩明显要比底片、满片要大,底片、满片湿度大于身筒,正好平衡了这种收缩关系,避免出现底片膨胀外撑现象,满片部分也用相同的方法处理。
由于身筒底部拍打好后要自然干燥,再上底片,然后翻过来拍打上半部分,按照一般的拍打方法,这时泥条过于干燥,拍打容易出现开裂现象,而直身壶体身筒弧度很小,略微拍打就可以,不会出现开裂或收口问题,当然也可以对身体喷水湿润后再拍打。
收缩是产生直筒型壶在成型过程中产生内凹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泥料有不同的收缩率,收缩率的大小会对成型产生影响,黄龙山的矿源主要有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三种,另外还有一些小众矿和一些混合矿,比如段泥、降坡泥等,其它还有朱泥、赵庄小红泥等,这些泥料都有各自的收缩率,紫泥的收缩率较小,一般为9%~10%,黄龙山红泥和本山绿泥稍大一点,在10%~12%左右,赵庄小红泥和朱泥的收缩率就很大,大约在15%~25%,最大的超过30%。收缩率越小,稳定性就越好,在成型直筒型紫砂壶时,应当选择收缩小、稳定性高的泥料。
影响坯体收缩大小的因素除了泥料的品种外,还有泥料目数,在加工制作泥料时,需要把矿石磨成细小的颗粒,然后用一定目数的筛子过筛,比如中等粗细的用50目的筛子过筛,细的用80目,粗的用30目。泥料中的颗粒越粗,收缩就越小,稳定性也高。直筒型紫砂壶手工成型时,如果泥料收缩率较大,就应当选择颗粒目数大一点的泥,比如40目,减少收缩率、增加稳定性、提高成品率。
在直筒型紫砂壶制作过程中,坯体湿度的变化也会对整个茶壶产生影响,坯体湿度大的时候就会膨胀,干燥的时候就收缩,以紫泥为例,它的干燥收缩率约为4%。坯体在制作过程中会由湿润慢慢变干燥,为了便于制作,就需保持坯体湿润,我们一般用喷壶喷水加湿,这个时候要避免急加湿和过度加湿,尽量使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喷水的次数多一些,喷的量少一点,减少膨胀收缩的幅度。对于收缩很大的泥料,要尽量不喷水,使用在套缸里湿润的方法来加湿,并且选择湿润的季节、天气来制作。
通过反复实践,用这套方法手工拍打成型直身圆器壶有效可行,基本上解决身筒出现内凹的问题,这套成型方法的关键点是首先要掌握身筒泥条的湿度,让泥条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这样的身筒定型后不易变形,另外要保证底片和满片的湿度比身筒大一点,调整好收缩关系,成型中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紫砂壶的成型中,不同的壶型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就应该有研究精神,认真分析问题,反复实践,找出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善于总结,广泛交流探讨,相互印证,逐步完善自己的紫砂壶手工成型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