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春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永乐中学 四川仪陇 637662)
高中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促使学生审美能力与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若想利用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需要转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充满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为鉴赏能力培养做好铺垫。实际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方法进行课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材描述信息的魅力,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果。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类型题材的问题,如小说、散文、诗歌、文言文。文章的题材不同,呈现出的文学审美情趣也就不同[1]。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题材他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形成审美意识与鉴赏能力,为后续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以《祝福》为例,该内容选择小说《祝福》,重点描述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引申出当时社会的封建背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文章人物、故事情节的理解。这一内容抓哟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进行描写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背景下的人物角色,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对人物个性的了解,进行表演,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呈现自己对文章的阅读感受。在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可以提会到小说类文学作品蕴含的魅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学作品。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前提,若是学生并没有掌握阅读方法,那么也就无法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在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掌握鉴赏学习的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落实。阅读鉴赏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常用的阅读技巧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中语文能力得到提高:第一,注重朗读学习。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声朗读,学生可以了解文章描述内容,能够为后续的鉴赏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学习,了解文本信息的同时,利用文字的变化与组合感受作者的情感。其中大声朗读、默读、反复朗读都是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学习方式。第二,注重文章重点段落、语言、句子的分析。文字是作者寄托情感,表示自己情绪的主要载体。通过对文章重点信息的分析,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变化,能够使学生学会通过已有信息解决相关问题,无形中提升鉴赏学习能力[2]。第三,注重写作方法的分析。比喻、夸张、拟人、环境描述等等都是我国文学作家常用的教学手段。他们会利用不同的写作方法烘托氛围,将文字变得更加感人,或者赋予文字一些特别的含义,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通过写作方法功能作用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在这一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第四,文章意境分析方法传授。文章意境分析,是学生鉴赏能力形成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意境分析方法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以《雨巷》为例,进行这一文学作品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借此了解诗歌描述的内容。当学生阅读结束后,引导学生就诗歌内容分析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描述了雨中的巷子,自己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经过学生的讨论学习后,认为该文章主要采用环境描述的方法,展示冰冷的雨和寂静的巷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进行分析,思考作者通过这样的意境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情感,借此分析文章主旨情感。通过对文章整体的分析,提升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特点,并学会赏析诗歌。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探究课本知识,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考意识与解决问题意识[3]。通过日常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鉴赏学习意识,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形成。
以《荷塘月色》为例,该文章的意境非常美,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课堂教学中,可以就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意境设计问题:如,文章采用哪些写作手法,其作用如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利用文字构建意境的?作者想要通过文章中美丽的景色表达什么?告诉读者什么?确定问题后,将文章写作背景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感受文章主旨,形成知识结构。通过问题探究学习方法的应用,提升语文知识学习效果,使学生形成鉴赏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方法传授、学生审美意识培养与问题驱动的方式,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当学生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会更加深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语文素颜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