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银
(江苏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 江苏太仓 515400)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高低在社会竞争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下,学校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而不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他们的心思细腻而敏感,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更应当关心其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而不应只关注其学习成绩。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的较少,学校也缺乏重视,仅仅对其进行德育上的教导是远远不够的,不利于其综合发展。因此,应加强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并将两者相整合,教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我国对两门教育学科的整合现处于初级阶段,在整合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两者属于不同的课程,他们之间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区别,若要将其整合,需要将其不同之处相融合,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融会贯通,辅之以科学的指导方法,以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1]。其次,学校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许多担任德育教育的教师只是兼任本门课程,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两者整合的研究中去。此外,学校也没有专门研究心理知识的老师,其他的代课教师对心理知识了解少,缺少在此方面的教学经验。最后,由于学校不重视对小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从而导致在开展此项工作时,缺少专业的师资团队和相关资源,导致工作进展缓慢,成效甚微。
针对这两门学科的整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项解决措施,以期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在思想品德授课时,将其涉及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穿插到课堂上,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的小树林,或附近景色优美的花园,让学生亲身感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春风、生机勃勃的花草,并教导学生面对大自然的美好要懂得感恩,不要伤害花草树木,要像太阳一样温暖大家,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像小草一样,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潜移默化地将两者相结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教导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德育教育时,学生在日常中的表现应多注意观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其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并针对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学生档案,留存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例如,在学习“在爱的阳光下”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为单亲家庭,是否是留守儿童,以及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等。从而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指导。通过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研究,推动整合工作的开展,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情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采取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便可以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话剧表演,通过话剧表演,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话剧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在整个话剧排练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在排练过程中,会存在分歧、争端等各种问题,让学生以此来体会其中的不易之处,以及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是第一位的,家庭是学校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其成长影响重大。因此,学生的道德培养及其心理健康辅导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开展一系列父母跟孩子之间互动的小游戏,增加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沟通,让父母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及时了解其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并给以其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应该与家长经常性的进行沟通,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这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为其引导正确的方向,使其在成长道路上不误入歧途。
总之,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在实践中将两者相结合。此外,还可以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家长相互配合来实现两者的整合。这两门学科的有效整合,并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实现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