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知识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6 23:30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原则

沈 俊

(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00)

田径运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跑、跳、走等一些基本生存技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运动形式。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构成部分,田径运动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体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田径运动的发展。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缺乏必要的田径知识学习时间以及训练时间,难以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对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

1 当前高中田径教学的现状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需要备战高考,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同时老师也注重文化课的教授,对于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导致体育课程成为了学生为数不多的放松活动时间。在此情况下,学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学习田径运动的知识,参与田径运动训练。并且体育老师也不重视田径教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比较单一,对于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1]。有鉴于此,首先老师应当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可以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同时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体育老师要合理的安排田径教学,结合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知识,制定教学内容,安排训练计划,控制训练量,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2 高中田径教学的基本原则

根据运动训练学的知识,高中体育老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则,包括不间断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及区别对待原则。

2.1 不间断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一种田径运动的知识以及技能,从参加训练开始一直到基本掌握,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接受不间断的学习和训练。根据条件反射学说,人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不但可以使所掌握的动作做得更加熟练精确,同时也能新学习的动作快速掌握。学习都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不间断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田径运动技能,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不间断性原则。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中断某一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可能会导致之前学习到的田径知识、运动技能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前功尽弃。

2.2 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主要指的是田径教学和训练要合理的安排周期,包括准备期、训练期、休整期,各个周期之间要有效衔接,循环进行,后一周期的进行要建立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的循环训练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从理论知识学习到运动技能教授,最后进行系统性的训练,需要合理的划分周期。按照周期性原则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和训练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训练量、训练时间都要合理的安排,不宜过大,一方面会使学生消耗大量的精力,可能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影响;一方面如果教学内容和训练量过大,超出学生的生理极限,可能会使学生受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适当的控制教学内容以及训练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避免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和训练量也不宜过少,否则起不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磨练学生意志的目的。

2.4 区别对待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其他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千差万别,因此,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3]。并且不同学生的运动负荷差异也比较大,在训练量上也要区别对待,比如大部分女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负荷相较于男生而言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区别对待。

3 运动训练学知识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长规律相契合

田径运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中包含了诸多运动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学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的生长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切实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4]。不同的田径运行项目在运动的过程中骨骼、肌肉、关节的运动特点不同,老师在选择田径运动项目时要注意结合运动项目的动作幅度、动作结构以及肌肉、骨骼、关节协调工作的特点,选择出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田径运动项目。目前,在高中田径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项目就是短跑、长跑、跳远、铅球等等,这些项目都比较契合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长期参与这些项目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能提升爆发力、灵活性以及协调性,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2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在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进行哪种项目的教学,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控制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避免使学生过渡疲劳,甚至造成伤病。根据运动负荷理论,在训练过程中合理的控制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可以刺激人体的各项组织,引起人体的应答变化,从而使学生的提升、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一定的提升[5]。如果训练强度过大,训练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人体过度疲劳,严重时可能还会造成一定的人体损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训练,避免超负荷训练,毕竟进行田径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比如在进行长跑训练时,老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调整节奏、呼吸,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一方面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可使学生的体力过度消耗,毕竟高中阶段的学生仍是以文化课知识学习为主,如果因训练强度过大导致学生过度疲劳,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3 重视训练前热身和训练后休整

根据运动训练学的知识,如果没有出现疲劳感,则代表运动训练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但是更为严重的时不重视训练前热身和训练后的恢复休整,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6]。体育老师都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于体育知识有着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都明白训练后恢复和休整的重要性。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没有意识到训练前热身和训练后休整的重要性,因此,对于热身活动和放松活动比较敷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如果不重视训练后恢复休整,训练一结束直接坐下休息,也会造成身体损伤。在训练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疲劳感,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必须通过放松活动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感。如果让疲劳感一直累积,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会导致人体某些机能受到损伤,甚至造成不可逆性的伤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严格监督学生进行训练前热身活动和训练后放松活动,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进行这两项活动的重要性,避免学生的身体受到损伤。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田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科学执教,根据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知识,遵循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同时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要契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注意控制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训练。同时要注意监督学生开展热身运动和放松活动,避免造成过度疲劳或者身体损伤。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原则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